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我們要如何修德

2023-01-10 13:29 作者:天羅地網  | 我要投稿

      


 想要修德,首先要立德。德者有三,一是心德,二是身德,三是口德。

 

       修習心德的人。心地善良,心存仁慈,心敬神明,尊重長老,孝敬父母,不妒忌賢者能人,心常反省錯過,時時有助人之心。

 

       修習身德的人,待人接物,彬彬有禮,品行端正;修持謹慎,不驕不傲,待人友善,中規中矩,凡事以身做則。

 

       修習口德的人,言語溫柔,不說人是非,不論人長短,不出怨言。言而有信,信而有行,常以聖語勸世,導人向善,戒除惡習,感化人心。

 

       凡立志修德者,若能先立上述,心,身。口三德,再由立德而修道,勤行不輟,日後的功果,沒有不達成的!

 

讀“我們如何修德”有感

 

       我們身為德生,就要以學“德”為功課,而學“德”首先要對德有認識,確定學德的內容與方向(此如“立德”應以認識、確定作解),師尊要我們修德,從三個方面下工夫,第一是心的“德”,第二是身的“德”,第三是口的“德”

 

       修習“心德”的人是要落實以下的學習:心地善良,不存惡意;心存仁慈,時時刻刻心中要存愛心,付出愛心,不望回報;心敬神明,對神明畏敬,頭上三尺有神明的監督,就不敢“好話講完壞事做盡’;尊敬長老、長輩,老人年是一種福,不是每一個人有老的機會,對待老人年,應禮讓,存尊敬之心;孝敬父母,父母給子女的愛是無以為報,要孝順以敬,孝是百善之首。

 

       不嫉妒賢者能人,對於能幹,有才華的人,不可存有妒忌之心,更不可存有害人之心,自己才能希賢希聖。心中經常反省錯過;反省需要學習,任何時刻,總反省自己有否過失,而不是先去找別人的毛病。時時有助人之心,保持一顆善良的念頭,對於幼小殘弱,見到可以相助的,不忘伸手扶持......在公巴上讓位婦老嗎?以上這些就是修“心德”。

 

       一切修行,先要從心做起,讓心“正”了,就會逐漸表達到行為上,而行為上就假不來。師尊列下八項修“心德”的內容,就是修心的基礎,每一項修行,又是彼此相關聯,每一項都可以由淺到深,都是大學問,“心德”的修行,要用心,恒心,耐心,細心,每每在閑下來的時候便要自我檢討(反省),今天,我那一件事情做的不夠?那一項工作做的不好?在行為上,那一點有欠缺?看以下的身,口,有如何的行為,便可得知。

 

       修習“身德” :待人接物,彬彬有禮,禮多人不怪,以禮待人;品性端正,修持謹慎,行為上要有品格,不俗氣,不低卑。在人前人後行止要端正,在獨居時,也要端正,叫做獨慎;不驕不傲,待人友善,不驕傲,不怠慢,尤其有財富者,更要謙虛,隨和,不可持財、持才傲物。中規矩,凡事以身作則,不可放縱任性,更不可放慾胡為,老是鬧情緒。進退有序,行止有度,要以身行來行教,來示範;以身作則是最好的楷模,最具有說服力,是最好的教育方法。

 

       口德的修行:人最容易犯口德的錯誤。不講話,容易做到,它不算是修行,能講正確的話,才是修行。信口開河,胡言亂語是普遍的現象。師尊如何教人修習口德:說話的語氣和用詞要溫和柔順,不要去說人是非,道人長短。古訓有講,“說人是非者,就是是非人” , 許多人就忘了這點,常去當個是非的人。不要口出怨言,人生不如意的事很多,要學習,遇到挫折,不要怨天尤人,人一歎息,一埋怨,自己就把自己擊跨了。講話要有信用,不要胡亂承諾,草率答應,結果做不到時,變成一個失信、無信的人;一次失信於人,就容易再次失信,結果成為一個不被信任的人;做人常要口出芬芳,甚麼叫口出芬芳呢?就是講話讓人聽了如沐春風,就算是在給人勸善勸改,也是不會是教訓口氣或惡言相向。師尊說,以聖人之言,勸世人修善,教化引向上向善(教育也);教人摒除惡習、壞事、頑行、邪思,是最好的口德。

 

        口德很重要,修習最難,許多人認為自己“我講的對” !“我是好意的” !但是,言語上的用詞,口氣,甚至是態度,卻令人吃不消,抗拒心生起,甚至反感,還覺得被罵,要讓聽者的感覺是“好”的,講的話才會被接受,才是口德的圓滿。

 

       假如要修德的人,一定要先明白上述修德的內容,那麼,心,身,三德,方能落實實踐,力行之後,才去論修道。三德還要勤于修習,須臾不可忘記,時時刻刻記在心頭;言行舉止時時刻刻不可忘,日久修習,必然有功德成果,如此日用常行,一定能夠修道成功


我們要如何修德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