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四正八柱

2020-11-12 14:55 作者:云泣方知雨重  | 我要投稿

作者:金陵小郎中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2650435/answer/560357876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四正八柱在支燮堂师伯的“太极拳讲义”一文中提到过,但是没有具体说明四正八柱是什么。后来支燮堂师伯的学生寿关顺先生对四正八柱做了详细的说明。不过杨世垣师伯和刘子明先生则是讲四正八筋。其内容与四正八柱大体相近。关于四正八柱,寿关顺先生曾有文章论述,我就不在这里谈了。我在这里介绍一下杨、刘两位先生讲的四正八筋,按照他们的说法四正八筋是孙氏拳最初的基本功之一。四正就是脊柱两侧的两条肌健和前胸中线两侧的两排内膜,一直贯通到腹肌。脊柱两侧的肌腱要高高隆起,后背向后一夹,应该夹注一只铅笔,才算初步合格。胸口处则可以通过内膜把胸骨向两侧拉开,才算初步合格。以上是对四正的要求。八筋是指两臂、颈部两侧、大臂根部两侧的斜方肌、两腿直到两脚跟。共有八条大筋,要粗壮隆起,强壮而富有弹性。对八筋合格的要求是,两臂的大筋要体现在两手手指的手筋,开掌时,十个手指背部的手筋都要高高隆起。颈部两侧的虎领筋要由头部斜下直通两肩,看上去脖子要比脑袋粗,如同老虎的颈部一般。后背两侧的斜方肌展开时,要如同蝙蝠的翅膀一样撑散开。两腿膝关节内上侧的肌群与小腿迎面骨前的肌肉要发达隆起。尤其是肩、胯、肘、腕(手腕、脚腕)、脊椎和两肋的骨节能节节伸展脱开,又能紧密如铁。通过四正八筋带动周身筋脉,在技击对抗时,身体如同弹簧钢筋网一样,即不怕拳打脚踢,又能发出强大劲力。身体肌肉绷紧时如同铁石,放松时则柔软细滑,伸展变化自如。这是技击的基础。否则,人体如同玻璃一样,看着结实,实际上一打就被打坏。这样就根本不具备从事技击的身体基础。所以,四正八柱或四正八筋,只是孙氏拳练习技击的基本功之一,是练习技击的基本条件。按照孙门的标准,如果这个还没有练出来,就不要从事技击,否则无异于自杀。孙剑云老师告诉我:“练拳先要易骨易筋,过去叫四正八柱,一般不怕拳打脚踢,但我们不以硬接硬打为能事,硬接硬打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下下之策。”我问剑云老师:“为什么身体已经不怕拳打脚踢了,硬接硬打还是下下之策呢?”剑云老师说:“过去练习技击不是为了比赛,而是为了保命,江湖上动起手来性命交关,你的筋骨不怕拳打脚踢,但你的皮肉终究抗不住人家刀锋的一抹吧,如果人家刀锋上有毒,挨上一下,命就没了。所以孙氏拳是不让对方的劲力打到自己身上的,被人加上劲了,就是输了。即使对方的功夫不如你,最终被你打败,但是只要他的劲先你一步加在你的身上,哪怕你能抗住他的劲,但是只要他的劲先你一步加在你的身上,哪怕你能抗住他的劲,你也是输手了。”我问:“难道不能让对方碰到自己?”剑云老师:“最好是这样。还有你能沾化他的劲,使他虽然碰到你,却发不上劲,也成。两人对搏无在乎就是迎击、沾化、闪击三种应对方法,所谓截顺闪。三者都不是依靠身体去硬打硬抗,都要避免别人把劲力发到自己的身上。三者都是以善用巧劲为上。”所以,四正八柱(四正八筋)在孙氏拳体系里是最最初级的身体素质方面的功夫之一,四正八柱合格的标准就是周身上下如同弹簧一体。周身如同一个整体的弹簧,无论那里一动作,周身筋脉一同腾起震颤。有了这个基础还要练习技击技巧。靠着四正八柱去与人硬打硬进,自然是笨法子。不难,把孙氏三体式站好就能出来四正八柱.但是能够站正确孙氏三体式,并且能下功夫站的人太少了.四正八柱与胖瘦无关。气势鼓荡的时候周身筋脉腾起,平时则与常人无异。孙禄堂祖师晚年是另一翻景象,剑云老师说孙禄堂祖师晚年骨瘦如柴,但皮肤如婴儿,内有一层厚厚的膜似游鱼般滑动。而四正八柱——周身练成一筋是入门时初级景象。练健美可练不出四正八柱。四正八柱的效果是筋脉腾起、连通与协同,求的是肌腱的发育和条形肌的延展性。不是练块状肌肉。


四正八柱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