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甲状腺癌全切还是半切?该如何选择手术方式?

2023-06-28 14:40 作者:上海肋医  | 我要投稿

如何治疗甲状腺癌?事实上,除未分化甲状腺癌,手术是治疗其它各类型甲状腺癌的主要方法。



通常,相关手术是通过切除癌变的甲状腺组织和可能转移的淋巴结,以减少复发和转移的风险,从而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根据切除范围的不同,手术可分为甲状腺全切或近全切除术甲状腺单侧腺叶(加峡部)切除术


那么得了甲状腺癌而要进行手术时,到底该选择全切还是半切呢?


有人可能认为,全切了比较好,这样复发的可能性低。但这会使身体丧失了甲状腺的功能而必须终身服药。也有人希望能够尽量保存甲状腺组织,以保留甲状腺的部分功能,而这样确实增加了潜在的复发可能性。


笼统地说哪种手术方式好,哪种不好,未免武断了些。于患者个人而言,选择适合自己的手术方式才是最好的。


手术方式的选择,需要综合考虑肿瘤的大小、位置、分型、分期、各式手术的利弊及患者的意愿等多种因素。


所以,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详细为大家介绍全/近全甲状腺切除术和甲状腺腺叶+峡部切除术分别适合哪些患者,各自又有什么样的优缺点,以方便有需要的患者,能够与医生一同做出更明智的临床决策,选择适合自己的手术方式。


01、全/近全甲状腺切除术


全甲状腺切除术,也就是切除所有的甲状腺组织,无肉眼可见的甲状腺组织残留。


近全甲状腺切除术,即切除几乎所有肉眼可见的甲状腺组织,仅保留<1g的非肿瘤性甲状腺组织,如喉返神经入喉处或甲状旁腺处的非肿瘤性甲状腺组织。


这种手术方式通常适合以下的甲状腺癌患者:


1、童年有头颈放射线接触史

2、原发病灶(即恶性肿瘤最开始起源的部位)最大径>4 cm

3、双侧多癌灶

4、不良病理亚型,如PTC(乳头状癌) 的高细胞型、柱状细胞型、弥漫硬化型、实体亚型,FTC(滤泡状癌)的广泛浸润型,低分化型甲状腺癌

5、已经有远处转移,术后需碘131治疗

6、有双侧颈淋巴结转移

7、伴有甲状腺外侵犯


全/近全甲状腺切除术的相对适应症(必要时可应用的适应症):单侧多癌灶,肿瘤最大径为1~4 cm,伴甲状腺癌高危因素或合并对侧甲状腺结节。


这种手术方式的优点有哪些呢?主要包括以下5个方面:


  1. 一次性治疗多灶性病变(这种情况在甲状腺癌中比较常见);

  2.  甲状腺球蛋白可以作为肿瘤标志物,方便监控肿瘤的复发和转移;

  3. 利于甲状腺癌术后的碘131治疗;

  4. 能够减少肿瘤复发和再次手术的几率,特别是对中、高危患者,从而避免再次手术导致的严重并发症发生率的增加;

  5. 准确评估患者的术后分期和危险度分级。


全/近甲状腺切除术后,患者将不可避免地发生永久性甲减,需要终身服用甲状腺素,并且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受损和(或)喉返神经损伤的风险增加。


02、甲状腺腺叶+峡部切除术


甲状腺腺叶+峡部切除术,即切除甲状腺的一侧腺叶(左叶或右叶)+峡部腺体,保留另一侧的健康腺叶。


但采取甲状腺腺叶+峡部切除术的条件是相当严苛的,需要同时满足以下5个条件:


1、局限于一侧腺叶内的单发DTC,且原发病灶≤1 cm

2、复发危险低

3、童年无头颈部放射线接触史

4、无颈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

5、对侧腺叶内无可疑恶性结节


但凡以上条件中有任何一项不满足,患者就要考虑全切。


甲状腺腺叶+峡部切除术的相对适应症:局限于一侧腺叶内的单发DTC,且原发病灶≤4 cm、复发危险低、对侧腺叶内无可疑恶性结节;微小浸润型FTC(甲状腺滤泡癌)。


与全/近全甲状腺切除术相比,甲状腺腺叶+峡部切除术的优势在于:

1、更有利于保护甲状旁腺功能、减少对侧喉返神经损伤的概率;

2、也利于保留部分甲状腺功能。


但这种术式也有缺点:可能遗漏对侧甲状腺内的微小病灶,不利于术后通过血清Tg(甲状腺球蛋白)和全身碘显像监控病情是否有复发,如果术后经评估还需要碘131治疗,则需进行再次手术切除残留的甲状腺。


参考文献:


[1].中国抗癌协会甲状腺癌整合诊治指南(2022精简版)[J].中国肿瘤临床,2023,50(07):325-330.


以上仅作为科普知识,不作为具体诊疗意见。


甲状腺癌全切还是半切?该如何选择手术方式?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