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海军快速运输舰小史

设想与实现
美国海军陆战队在1936年9月提出利用改装的驱逐舰运输部队进行两栖登陆的设想。陆战队的军官认为,利用这种方式运输部队可以在进攻被潜艇严密防守的岛屿时避免或尽量减少运输舰的损失。这些驱逐舰携带登陆艇和必要的补给,将在一夜之间快速航行200英里(174海里)以上的距离,迅速前往敌方的滩头进行登陆作战。这些驱逐舰将强行冲入岛屿外围的环礁圈中,在夜色掩护下利用舰上的舰炮和机枪压制滩头。在接近过程中,舰上携载的部队将在甲板之下待命。这种行为在过去的历史上只有极少数的个例,例如在1915年加里波利登陆战中至少有两次英国皇家海军利用驱逐舰携带部队登陆,以及1917年德意志帝国海军和陆军在西爱沙尼亚群岛联合实施的阿尔比恩行动,德国海军利用其大型鱼雷艇将陆军的小股先遣部队运送上岸并压制岸上防御。
之后,海军陆战队又为这些设想中的运输驱逐舰安排了另一项任务——作为两栖进攻主攻部队的辅助力量。一条驱逐舰可以搭载一个步兵连加上主攻战斗部队的一部分机枪连,可能也可以携带一些火炮或迫击炮等武器。五条驱逐舰就能携带一艘标准运兵船上所能携带的战斗部队。但她们不能携带坦克等重型装备,而且也颇为脆弱。另外,一艘被如此改装的驱逐舰会丧失她的大部分战斗效能。
1937年3月16日,舰队海军陆战队(Fleet Marine Force)建议将五艘老旧的驱逐舰改装为快速运输舰,并将其投入下一次舰队两栖登陆演习中。当时驱逐舰正处于短缺状态,登陆艇委员会建议不应该在合适的登陆艇可用之前进行这种改装。舰队指挥官则建议将一到两艘已经准备退役的驱逐舰进行改装,而其中一艘将在1938年的舰队两栖登陆演习中进行测试。1938年1月19-20日期间,先前已经在1922年退役的老旧驱逐舰雅各布·琼斯号(USS Jacob Jones,DD-130,维克斯级)成功携带100名海军陆战队士兵在海上滞留了19个小时。很幸运的是,她的厕所先前已经被额外增加以适应水手巡航活动,她的厨房也仍适应这种人员数量的携载。对她的测试包括了海上运输,但是测试是在适宜的海况中,在高能见度的月光下和没有海浪的情况下进行的。不过一个检查了测试结果的陆战队委员会认为相似的结果也可以在更恶劣的情况下取得。委员会的估计是,一条驱逐舰可以最多携带200人,在携载人员不过度疲劳的情况下滞海24小时;即便缩短滞海时间也无法再携带更多的人;大概在携带100人的情况下可以滞海48小时。委员会设想对这些驱逐舰进行一种特殊的改装,移除两座前方锅炉使她们降至27节航速,以此换取在下两层甲板中增设更多的居住空间,在更底层的位置存放装备。一套新的强通风装置将会为舰内提供空气。一个取代原先烟道的新的甲板室将会提供6个并排双房间给军官居住,以及为一门新的中轴线舰炮提供平台。登陆艇将会放在原先的鱼雷发射管的位置。厕所设施将会被扩大,冷库和冰箱容积将会扩大三倍,蒸馏水设备的能力将会被提高到每日3000加仑(约11356升)。被如此改装的一艘驱逐舰将可以携带她的陆战队士兵们在海上维持5-6天的生活。在相对较好的天气下,没有进行以上这些大规模改造的驱逐舰如果将鱼雷管拆卸以换上登陆艇,也大致足以堪用。她们可能也需要更多的人手来处理登陆艇。

1938-1939年,第五次舰队登陆演习(FLEX 5)在西印度群岛举行。1939年1月13日到3月13日期间,海军陆战队成功利用曼利号驱逐舰(USS Manley,AG-28,前DD-74,后改为APD-1,1945年重新改为DD-74,卡德威尔级)在别克斯岛上登陆了两次两栖登陆前导侦查部队。曼利号最初在作此用途时的舷号指定为AG-28——即多用途杂役船,而不是海军陆战队最初设想的DDAP——运兵驱逐舰。这之后,1940年,曼利号以及她之后所有的运输驱逐舰舰种都被重新指定为APD,即运输驱逐舰(或快速运输舰)。曼利号则正式作为她同类中的首舰,以舷号APD-1开始自己的生涯。


平甲板驱逐舰所改装的快速运输舰
1940年,另外五艘旧驱逐舰作为一个更大的运输舰建造计划中的一部分,被改造为快速运输舰。她们是:科尔霍恩号(USS Colhoun,APD-2,前DD-85,维克斯级)、格里高利号(USS Gregory,APD-3,前DD-82,维克斯级)、利特尔号(USS Little,APD-4,前DD-79,维克斯级)、麦基恩号(USS Mckean,APD-5,前DD-90,维克斯级)、斯特林厄姆号(USS Stringham,APD-6,前DD-83,维克斯级)。此时,这些快速运输舰都只是携带6条30英尺的冲锋舟。到1941年3月,海军陆战队在为这些新生的快速运输舰探索另一个新的任务——将她们作为陆战队进行小型突袭行动的小股部队的载舰,并且期望她们能够执行长达30天的作战任务。尽管受到了海军作战部长办公室(Office of the Chief of Naval Operations,简称OpNav)和舰队训练处(Fleet Training Division)的反对,1940年4月末,大致基于陆战队1938年委员会的提议的复杂改装被批准,以此令这些快速运输舰们能够有效容纳130名陆战队士兵,配置四组释放小艇的吊臂。尽管她们的全部鱼雷发射管都被拆除,但是她们的深水炸弹以及声呐设备被保留,因而她们仍然保留了全部的反潜战能力。她们的主炮为3门4英寸(102mm)50倍径舰炮,在火力支援中将具有重要价值;之后这些舰炮将被替换为3英寸(76mm)50倍径高平两用炮。一艘典型的快速运输舰将运输148名陆战队士兵以及25吨的甲板货物,携带四艘LCP(L)(大型人员登陆艇)或LCVP(车辆人员登陆艇)艇。

对老旧驱逐舰的快速运输舰改装后来在战时继续进行。在战时,她们主要负责运输侦查部队和水下爆破小组(Underwater Demolition Team,UDT)。一般来说,3艘快速运输舰(每艘运载一组部队)组成一个分队进行突袭。之后她们也有被作为两栖登陆舰队的旗舰使用。
总共有32艘旧型平甲板驱逐舰接受了快速运输舰的改装。直到战争结束,仍有11艘旧型平甲板驱逐舰作为快速运输舰使用。她们是:斯特林厄姆号、登特号(USS Dent,APD-9,前DD-116,维克斯级)、吉尔默号(USS Gilmer,APD-11,前DD-233,克莱姆森级)、桑德斯号(USS Sands,APD-13,前DD-243,克莱姆森级)、克罗斯比号(USS Crosby,APD-17,前DD-164,维克斯级)、凯恩号(USS Kane,APD-18,前DD-235,克莱姆森级)、塔特瑙尔号(USS Tattnall,APD-19,前DD-125,维克斯级)、罗珀号(USS Roper,APD-20,前DD-147,维克斯级)、赫伯特号(USS Herbert,APD-22,前DD-160,维克斯级)、奥弗顿号(USS Overton,APD-23,前DD-239,克莱姆森级)、格林号(USS Greene,APD-36,前DD-266/AVD-13,克莱姆森级)。所有旧平甲板驱逐舰改装的快速运输舰在战后一年之内都被退役。



护航驱逐舰改装的快速运输舰
1943年,随着美国海军在大西洋的反潜战压力开始显著减少,海军决定实施抽调出100艘护航驱逐舰,将她们改装为快速运输舰的计划,用以补充和替代以旧驱逐舰改装的快速运输舰的队伍。这个计划将抽出50艘巴克利级护航驱逐舰(Buckley class,‘TE’涡轮电力推进型)与50艘鲁德劳级护航驱逐舰(Rudderow class,‘TEV’涡轮电力推进,5英寸主炮型)进行改装。巴克利级改装的预定舷号为APD-37~86,鲁德劳级改装的预定舷号为APD-87~136。巴克利级有6艘(DE-668~673号)在船台上就接受了改装。两艘鲁德劳级,英格兰号(USS England,DE-635)和维特尔号(USS Witter,DE-636)原定改装为APD-41和APD-58,但是改装计划被取消。其中另有五艘被另外改装为雷达哨舰。为了弥补这个缺失,另外三艘鲁德劳级被预定改装为APD-137~139(前两舰的改装在战争结束时被叫停),一艘另外的巴克利级鲍尔斯号(USS Bowers,DE-637)接受改装,成为APD-40。这两级可以通过舰桥的高低区分,高的为巴克利级,低的为鲁德劳级。她们的改装包括安装一对双韦林吊臂以容纳和收放登陆艇,增设一个更大的甲板室来容纳12名军官和150名服役人员,稍微比改装平甲板驱逐舰多一些。当作为高速水下爆破小组的载舰时,这些快速运输舰携带14名军官和100名服役人员。这些快速运输舰有一座格式后桅杆,上面装置了一座起重臂,可以将小型车辆装入舰上携带的LCVP车辆人员登陆艇,这是改装平甲板驱逐舰所不能做到的。她们可以携带162名陆战队士兵,并且可以在甲板上携带50吨的货物,加上35吨的武器弹药和3350立方英尺(50吨)的其它货物。她们在海上的自持力为30天。她们的一般武装为1门5英寸(127毫米)38倍舰炮,3座双联装40毫米博福斯高射炮,6门20毫米厄利孔高射炮,以及一到两座深水炸弹投放架。她们拆除了护航驱逐舰原有的刺猬弹和深水炸弹投射器,因而反潜能力有所削弱。作为水下爆破小组载舰的快速运输舰将拆除后桅杆,并在后桅杆位置上增设一座四联装40毫米博福斯高射炮。

一共改装了94艘以护航驱逐舰改装的快速运输舰。关于为何改装了如此多的快速运输舰并无定论。可能在1944年大西洋的德国U艇威胁消退之后,大量的护航驱逐舰被空闲出来。尽管大量护航驱逐舰的建造被停止,但是海军仍然施压至少建造完成一些多余的船体以防止打击造船厂的士气。海军担心这些船只建造的停止会使造船厂工人备受打击,并影响他们为太平洋战区建造两栖舰船的积极性。
到战争结束时,快速运输舰被用于支援小股部队的侦查或突袭行动,以及支援水下爆破小组的行动。滩头侦查需要她们装备特殊的导航设备,而这些装备反过来也有一定的引导登陆艇的功能。最终,快速运输舰取代了先前用猎潜舰改装的大型登陆艇引导舰。
战后,这些护航驱逐舰改装的快速运输舰仍在使用,一般会携带两艘LCPR(坡道人员登陆艇)和两艘LCVP艇。之后,她们主要被用作登陆团的两栖引导舰,在舰上携带一支15人的战术后勤小队和两艘管制艇(LCPL)和它们的船员。在变为引导舰后,她们的自持力缩减到7天。因为她们被证明非常有价值,美国海军将一部分快速运输舰保留到了70年代直到1977年。她们在1963到1964年间接受了第二期舰队恢复和现代化(Fleet Rehabilitation and Modernization II,FRAM II)改造计划,装备了新的雷达和雷达信号拦截器,新的电子设备,以及一对Mk32三联装反潜鱼雷发射器。1969年,所有仍然还在海军中服役的快速运输舰的舰种被重新指定为LPR(Amphibious Transport, Small,小型两栖运输舰)。最后一批快速运输舰于1975年9月末退役。


后记
一艘鲁德劳级改装的快速运输舰,戈赛林号(USS Gosselin,APD-126,前DE-710),1945年8月27日被编入威廉·哈尔西海军上将的第三舰队的旗舰组,进入相模湾,次日编入第一特混任务组,进入东京湾。
有10艘平甲板驱逐舰改装的快速运输舰在战争中被击沉或被严重损伤至不可修复的地步。她们是:科尔霍恩号(1942年8月30日)、格里高利号(1942年9月4日)、利特尔号(1942年9月4日)、麦基恩号(1943年11月17日)、布鲁克斯号(USS Brooks,APD-10,前DD-232,克莱姆森级,1945年1月6日)、沃德号(USS Ward,APD-16,前DD-139,维克斯级,1944年12月7日)、迪克森号(USS Dickson,APD-21,前DD-157,维克斯级,1945年4月2日)、诺阿号(USS Noa,APD-24,前DD-343,克莱姆森级,1944年9月12日)、巴里号(USS Barry,APD-29,前DD-248,克莱姆森级,1945年5月25日)、贝尔纳普号(USS Belknap,APD-34,前DD-251/AVD-8,克莱姆森级,1945年1月11日)。
另外,一艘巴克利级改装的快速运输舰,贝茨号(USS Bates,APD-47,前DE-68)于1945年5月25日被日军特攻机击沉。以鲁德劳级改装的快速运输舰无损失。
快速运输舰舰队的首舰曼利号完成了整个太平洋战争的历程,参与了瓜岛战役,马歇尔群岛战役,马里亚纳战役,莱特岛战役和马尼拉湾-比科尔岛作战。曼利号赢得五枚战斗之星,并获得了海军集体表彰。1945年11月19日退役,1946年11月26日于费城出售拆解,1946年12月6日从海军名册上注销。曼利的舰名被继承至福雷斯特·谢尔曼级驱逐舰DD-940号上,并由海军作战部长的妻子阿利·伯克女士赞助和祝福。
除曼利号外,有8艘平甲板驱逐舰改装的快速运输舰在战时获得海军集体表彰。她们是:克罗斯比号、基尔蒂号(USS Kilty,APD-15,前DD-137/AG-20,维克斯级)、麦基恩号、斯特林厄姆号、布鲁克斯号、吉尔默号、桑德斯号、沃德号。另外,一艘巴克利级改装的快速运输舰,洛伊号(USS Loy,APD-56,前DE-160)也获得了海军集体表彰。
当海军陆战队突袭营第一次搭乘平甲板驱逐舰改装的快速运输舰时,她的绿色斑驳迷彩被陆战队士兵们称为“绿色龙”。


1977年10月31日,最后一艘存世的快速运输舰鲁恰姆金号(USS Ruchamkin,LPR-89,前APD-89,后成为哥伦比亚海军科尔多巴号,ARC Cordoba,DT-15)从哥伦比亚海军名册上注销,于1980年被拆解,船体和上层建筑在哥伦比亚海军博物馆展出。

资料:
Norman Friedman,《U.S. Amphibious Ships and Craft An Illustrated Design History》,P33-36,P195-197
navsource.org,提供照片和船只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