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有效提高孩子的语言?这篇文章不要错过 (下)

上期内容我们提到了,语言作为工具的本质,以及语言能力的发展会受到的多方面影响。
今天我们继续聊聊“语言”这个大话题。

非语言沟通往往比语言沟通还重要
沟通方式包括语言沟通与非语言沟通。
非语言沟通包括纯文字沟通+语气语调+肢体语言;
肢体语言又包括面部表情+眼神+手势+身体姿态等。
以上提到所有的内容都可以作为交往中信息传递的方式。

如果只看词汇、语法、发音这3个方面,有些孩子会被定义在语言能力较好的一类。
但如果花上一些时间相处,你可能会发现他们在沟通中,好像只能理解语言的「字面含义」,对于给出的一些非语言信息,他们就好像就不能get到了。
更别提因为这些信息而调整自己的聊天方式与对话内容。
这样的状况有点像自闭症语言的特性:
不理解言外之意,不会察言观色,不知道在什么场合做什么事。
关于自闭症谱系障碍的3大典型特征,我会在之后和大家分享。
记得收藏关注哦!
你能懂这些孩子们吗?来试试做做这两个题目吧(名字均为化名,无任何特指):
01
@小小今天闹情绪了,躺在地上。
妈妈说:“不起来就一直躺着吧,别起来了。”
此时,小小的心理活动可能是:
a. 妈妈生气了,要赶快起来
b. 耶!我可以一直躺着啦!
02
@小猴 不喜欢穿鞋,今天又因为穿鞋的事情闹了半个多小时。
爸爸说:“再不好好穿鞋子,就把鞋子丢垃圾桶吧!”
请问小猴下一步可能会做什么?
a. 赶紧穿好鞋子
b. 把鞋子丢进垃圾桶
当然啦,这只是举的一个小栗子,并不代表全部。
有部分孩子还是能根据语气和眼色来分辨父母是否生气的。
除此以外,他们还有可能会出现(名字均为化名,无任何特指):
@小七 在学习成语「小菜一碟」的时候,不管怎样教都想不明白为什么这不是一盘菜;
@心心 一直以为「大好人」是说一个个子很大的好人;
@兔兔 上课时,总是不明白为什么老师会说「假装这是一杯饮料」,这不是一杯水吗?
@奇奇 今天去游乐场,看到了自己很喜欢的好朋友,他很开心地冲了过去,把朋友撞倒在地上。奇奇觉得很好玩,咯咯咯咯笑个不停。
从这些例子中,你会很明显的感觉到,这些孩子并没有办法很好的理解他人发出的一些非语言信号:
如果对方不耐烦了,或生气了,他们也不会停止或者换一个话题,更别提看眼色行事了。

如果对方说的话或者说话内容很难理解的时候,他们会很难进入话题,更别提进行有来回的对话了。
那么在日常中有什么干预的办法,能帮助孩子提高非语言能力呢?
在孩子具备基础能力(口语理解、口语表达、逻辑推理)后,改善非语言能力我们可以从这几个方向入手:
1. 地板时光
用游戏模拟的形式,让孩子感受情绪的变化。
2. 小组游戏
用团体互动的方式,让孩子感受集体氛围,泛化交往能力。
3. 桌面辅导(举例如下)
情绪卡片学习。提前准备开心和难过的表情图片(最好是真人的),各2张
小提醒:
1. 具体操作可采用回合式(DTT)教学法
2. 在孩子初步掌握后要进行泛化训练

理解情绪,泛化。
命名他人的情绪。情绪认知从桌面过渡到现实
小提醒:
后续表情要逐步过渡到正常状态

命名自己的情绪。结合孩子实际情况准备教学场景
小提醒:
1. 不要太频繁使用
2. 最好不要用课间强化物
理解情绪背后的逻辑。说出情绪原因
以下两点就不多做赘述了,可简单了解:
在情境下做出相应回应。让孩子明白,通过做某件事情,会使他人产生某种情绪
理解他人情绪并做出相应回应。

让孩子提出需求
父母的过度关怀和细致照顾,让很多孩子在没有使用语言以前就得到了需求满足,继而丧失说话动机。
回忆上篇文章的第一点,就提到说语言的本质就是工具,工具是用来做什么的?
满足需求。
孩子说话→满足需求→正向强化→语言增强→刺激说话
这才是一个好的循环过程。
这就要求父母把工具的使用权交还给孩子,让他们可以把握每一次表达的机会。
小提醒:
不正确的非语言表达行为不可以给到强化。

举个错误的例子:
孩子因为想要吃糖,在地板上哭闹打滚,奶奶为了阻止孩子继续哭闹,把糖拿出来剥给孩子吃,孩子需求满足,停止哭闹。
从结果来看,孩子不哭了,家长省心了。
但这时候,孩子会有怎样的记忆呢?
哭=糖,想吃糖就要哭。
之后只要有相同需求,孩子就会继续发出他们自我以为是正确的信号。
父母要停止过度的照顾和辅助,让孩子用正常的语言方式提出需求,调动他们使用语言的动机,这样才会有好的结果。

不要强迫!语言是充满乐趣的。
在对有发音问题的孩子进行训练时,通常需要很长时间不间断的练习。
这时候对于孩子来说,语言是一件枯燥且艰难的事情,孩子很容易因为反复的学习而产生畏难的心情。
部分父母为了让孩子短时间内在语言上达到某种能力,不考虑孩子当下情绪和目标的难易程度,直接强迫孩子练习,强行要求孩子说话。
却忽视了这样的训练在将来造成的影响。
我们对于语言的训练不只于为了教发音,纠音,说话。
最重要的依旧是激发孩子说话的欲望,并让他体会运用语言时的乐趣,

之后我会从语言、感统、游戏、ABA、自闭症科普这几个方面做系列分享,大家有想听的内容也可以在文末评论或私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