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中西医结合医院儿科:小儿抽动症怎么治疗?
什么是抽动障碍?抽动障碍( tic disorders,TD)是指一种以不自主、无目的、快速、刻板肌肉收缩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精神疾病,常伴有其他心理行为障碍。起病年龄在2~21岁,以5—10岁最多见。病情通常在10-12岁最严重,男性明显多于女性。
【临床表现】
抽动症状先从面、颈部开始,逐渐向下蔓延。抽动的部位和形式多种多样,比如眨眼、斜视、撅嘴、摇头、耸肩、缩颈、伸臂、甩臂、挺胸、弯腰、旋转躯体等。发声性抽动则表现为喉鸣音、吼叫声,可逐渐转变为刻板式咒骂、陈述污秽词语等。有些患儿在不自主抽动后,逐渐产生语言运动障碍,部分患儿还可产生模仿语言、模仿动作、模仿表情等行为。患儿的病情常有波动性,时轻时重,有时可自行缓解一段时间。抽动部位、频度及强度均可发生变化。患儿在紧张、焦虑、疲劳、睡眠不足时可加重;精神放松时减轻,睡眠后可消失。 儿童医生提醒您: 很多家长都觉得小儿抽动症不用治疗,只是时间问题,随着年龄越来越大孩子会慢慢自愈的,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因为有这种想法所以很多家长都对抽动症放松了警惕,但是孩子的情况不但没有好转,反而越来越严重了。其实有些少数的孩子在患有抽动症之后到了青春期症状会减轻一些,有极少数部分抽动症儿童是可以自愈的,但是绝大部分的患儿如果不及时干预治疗,那么大部分会就会一直持续到成年之后,对孩子的生活、各个方面危害是很大的,甚至还有并发症。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才最重要。 我们应当如何治疗? 当家长发现孩子有上述症状时,应及时去正规医院就诊,进一步明确诊断,进行规范的治疗和干预。目前临床上治疗抽动症患儿,西医治疗以精神药物为主;中医治疗有中药内服、针灸、推拿等方法,再配合上心理干预;都可以起到治愈短暂抽动,及时阻断其向多发性抽动或慢性抽动发展的作用。
家长可以做什么? 抽动患儿的治疗遵循“心理-生理-社会”的治疗模式,强调心理行为干预与药物治疗相结合,注重治疗的个体化;家长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对患儿的康复也会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 当孩子被确诊为抽动症时,家长应正确的面对孩子的病情,了解疾病的特征和性质,要理解孩子的怪异行为并不是有意所为; 家长应合理安排患儿的作息时间,避免过度紧张和疲劳,使孩子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不宜让孩子接触过于激烈刺激的游戏、电视、电影等外界刺激,避免引起较大的情绪波动; 不要讨论孩子的病情,尤其是当着孩子的面前和外人讨论。日常生活和学习中,避免过于严厉的批评,以鼓励式教育为主,树立孩子的信心,有益于疾病的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