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者如斯夫:对于时间、金钱、知识的一些看法

如果以知识传递的方式来划定历史周期的话,那么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周期就依次为:竹简时代、纸笔时代、印刷时代,以及现在的电子信息时代。
正因为我们进入了电子信息时代,一种新的经济模式应运而生,这是一种之前没有存在过的经济模式,即知识共享经济。
知识共享经济,本质上是对大众智力盈余的共享流通,优化配置,变现交易。互联网连接的目的不再是强化人类在很多方面的力量诉求,而是释放,人脑本身就是一部超级强大的计算机,只是之前这些“计算机”之间的连接方式更多的是局限于某一个地域和时间里。【参见:我们是如何定义知识共享经济的-创头条 (ctoutiao.com)】

也就是说,这是一个能够用知识来换钱的时代,而互联网向我们提供了进行这类交易的平台。所以,自媒体应运而生,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虽然它确实存在着某些显而易见的弊端,但新兴事物的发展总会伴随乱象,时间会过滤掉那些没有价值的事物。
自媒体是一种工具,工具没有好坏,关键要看它掌握在谁的手里,以及怎么被使用。用得好,它就是激发创造力、解放生产力、涤荡民众心灵、令民族精神正本清源的一柄利器。也许,自媒体文化正是对于中华民族历史上百家争鸣的时代精神的一种遥远的呼唤;也许,绚烂的思想之花将在这个电子信息时代再一次肆意绽放。
我对钱的看法是:大多数人一直理解错了钱的价值。金钱不等同于财富,财富的形式有很多种,金钱只是其中的一种。
拜现代化与全球化发展所赐,大多数人都认为赚钱就是此生的目的。那些外在的、说穿了即关乎衣食住行各领域的物质资料,它们的基础价值是人在物理层面上的生存保障。它们的另一种价值,即作为某种社会地位或个人价值象征物所具有的价值,是目前这个社会赋予它们的、给它们打造的一件上帝的新衣,目的当然是为了人们腰包里的钱。

热衷于追求后一种价值的人是没有明白“消费水平不能证明个人价值与社会地位”这个简单的道理。
个人价值永远首先需要自身的认可才能够成立,这是个人价值成立的必要条件。外界认可,但是自己内心深处知道自己名不副实,就不是真正的个人价值,人最难骗的是自己。
社会地位,我觉得在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这是一个容易造成歧义的词语,每个人心中的评判标准各不相同,不同的意识形态对于这个词的理解可能是天壤之别的差距,但是无外乎资产、影响力、对社会的贡献这三个因素。其中资产这一块,我个人觉得应该是三个因素中权重最低的。而对于这三个因素权重的判断取舍,个人心中又是各有一把秤,由此诞生了许多个人眼中的自己和外界眼中的自己发生天壤之别的“有趣”故事。
越来越多的聪明人已经看出了用钱购买物质来彰显自身价值这一方式的“落伍”性,他们开始学习用钱来购买体验(各种没体验过的消费)、购买知识(“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买书、听讲座)、提升心灵(慈善公益)等等,这些能够拓展及完善自身精神世界的活动。确实,自我提升就是应该把更多的钱投资在精神层面,而不是一直停留在用钱换物质的简单重复方式中。

财为养命之源。用钱买物质,其本质目的是为了养命,即保障自身的物质生活,而不是用来彰显自身价值的。钱说白了就是一个让你能够做自己喜欢的事的必要非充分条件。真正的财富必定不是物质属性的,因为物质的东西最终都难逃时间的摧残与毁灭。真正的财富必定是能够传承下去的思想与精神,是从人的整个生命实践中所萃取出来的、所凝结成的知识、思想、精神的结晶,也就是人通过其一生所有的付出、实践、思索、感悟所求得的道。
有没有发现,在人的整个一生的求索过程中,主要涉及了三个要素,即时间、金钱、知识。
人的前半生,是用时间来换金钱和知识。但这是一种简单的、不可持续的谋生方式。它的最常见模式,就是打工、上班。这里的知识,指的是你学到的专业知识,你自己感悟出的道理、观点、方法论,以及你的阅历(某种看人看事的判断依据)等等。用等式表示就是:时间=钱+知识。这里的等号代表一种换取、交易的涵义,下同。
人的后半生,应该是在你用前半生的时间赚到了一定的钱和知识后,用你赚到的钱买你接下来的时间,也就是开始过一种你喜欢的生活,做你喜欢做的事。
怎么理解“用赚到的钱买接下来的时间”呢?以年为一个循环周期,假设我之前打工一年可以赚10万(当然如果继续打工,这个10万可能会随着时间递增),我现在不打工了,开始做自由职业者,这就相当于我放弃了10万的年薪,用我未来一年本来能赚到的10万买下了我未来一年的自由时间,以此类推。
如何让这种新的谋生方式持续下去呢?
你需要保证,在你用钱换得的这一年的自由时间(用等式表示:钱=时间)内,运用你目前现有的知识,通过互联网自媒体的媒介与模式能够赚到保证你第二年物质生活所需的钱,即通过新方式赚到的钱能够买到你第二年的自由时间。用等式表示就是:时间+知识=钱+迭代的知识。为什么等号后面除了钱还有“迭代的知识”呢?那是因为你在进行新的谋生方式的时候,也就是在进行着新的劳动实践(内容生产也是劳动形式的一种),在这个过程中你的知识库必然会经历更新迭代,而这是拓展完善自身知识库的渠道之一。
拓展完善知识库的第二条渠道,就是用钱来购买上文提到的体验、知识、心灵提升等等精神层面的稀缺品(为方便行文,下文统一称为体验),用等式表示就是:钱=时间+体验=迭代的知识。
然后,在你买到的第二年的自由时间里,使用你更新迭代后的知识库,以与第一年同样的方式,再换取自由度过第三年所需的钱和知识,如此循环往复。在一切运转良好的情况下,钱和知识会如滚雪球一般逐渐积累,只要你在持续不断地成长,这其实也是一个逐渐扩大个人影响力的过程。
马克思说过,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在电子信息时代,社会关系除了亲近的家庭、朋友、同学、同事关系之外,互联网上结识的朋友、同好,当然包括你的“粉丝”,这些都属于你的社会关系集合库。
人不是在赚钱的路上,就是在体验(不以赚钱为目的地生活)的路上,两者构成了实践,实践构成了空间,辅之以时间,就构成了不同的时空:各不相同的人生演绎、瞬息万变的世界、永不停息的历史。

钱可以购买自由的时间,以及拓展个人体验的范围和领域,这是钱最大的价值所在。
有钱但是没有时间的人就是钱的奴隶。
但钱的数额需要有一个限度,超过这个限度就会为钱所累(当然,大多数如你我一般的普通人都不需要考虑这一点)。
到了某个临界点(这个临界点因人而异),对于时间的使用分配就会逐渐向拓展完善个人知识库的第二渠道倾斜。
时间、金钱、知识三要素中,个人认为,时间是最重要的要素。
之前有听过这样的观点:时间是一个人最终极的生产资料。我觉得这句话对,也不对。正确地说,应该是,感谢电子信息时代,使得时间成为人的最终极生产资料这一愿景成为现实。
逝者如斯夫,吾将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