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韶关新丰的往事
“小城故事多充满喜和乐,若是你到小城来收获特别多,看似一幅画听像一首歌,……”。当我在1980年第一次听到邓丽君用甜美的嗓子唱着这首《小城的故事》的时候,不禁让我想起那遥远的故乡——新丰;我就觉得这歌中的小城,就是我魂牵梦萦故乡——新丰。
新丰是广东省中北部的一个小县城,是东江和流溪河三河水分流之处,而且是东江重要支流之一的新丰江源头。“新丰属典型的山区县,境内山高岭峻,地势险要,山峰林立,山脉纵横交错。东部为九连山脉,西部为青云山脉,呈东北-西南走向斜贯全境。地势为中北部较高,东西部稍低,形成一条条狭长的山谷地带和一个个小型盆地。境内有大小山峰1109座,其中千米以上的65座。距县城北面8公里的云髻山,海拔1438.8米,是县内最高峰。境内丘陵、盆地广布,河谷平原狭小,有山地面积1698.9平方公里,可耕地面积173.2平方公里,水域面积42.9平方公里,其他用地面积100.2平方公里,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摘自新丰县志)。
新丰是一个名不经传的客家小城,有着客家人朴实、勤劳的传统和美德。新丰是我童年成长的地方,至今还留着我对童年的依稀记忆。县城忒小,那时有钟表的家庭不多,老年人是看太阳估时间,而我们这些孩子总是在老人的叫喊声中,得知一天时间的匆匆而过。上学后,有尊象电影《地道战》高老忠敲起的古老大钟一样,高高地挂在县委那棵大榕树上,每当上下班时间,都会准时发出洪亮的声音,响彻整个县城。县城的南边大约2公里,有一条清澈的新丰江。新丰江是东江最大支流,发源于新丰县的云髻山中,流经新丰县、连平县、东源县,于河源市区东部汇入东江,全长163公里,集水面积为5813平方公里。在距河源市仅6公里的新丰江下游亚婆山峡谷出口处建立了一个新丰江水电站,即今日称之为万绿湖,它也是广东省内最大的人工湖。
我外婆的家就是新丰县的锡场圩,1957年国家规划建设新丰江水电站时,就移民去了河源县铺前镇。小时候,常听外婆讲述锡场圩的故事,那个交通闭塞的小乡村,但人们安居乐业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一种淳朴农耕时代,那山清水秀的风景、那鸟语花香的宁静;那甘蔗糖的甜蜜、那泡着温泉的舒坦;那溪谷小虾蒸出来的客家九层糕、那醇香而醉人的客家米酒;冬日在暖洋洋的太阳下和夏日躲在榕树下纳凉,都有听着风儿在喃喃细语,发出歌唱的声音。每一个小故事、每一道美食,从外婆的口中娓娓道来,都令我垂涎三尺,或心欲飞翔。每当外婆说起锡场圩后,总是有一种谈谈的失落与忧伤。自移民的十多年后的一个夏天,大约是1972年吧,外婆为了节省路费,就徒步从马头公社出发,途经石角抵达新丰江水库边沿,就乘小船渡到灯塔,再转搭长途汽车到河源。那次恰好是枯水期,外婆在船上,清晰地看到了水下的村子,一生刚强的她居然失声哭了。这就是故乡的魅力,这就是我们许多人一生都忘不了的情怀。
我老爸在1949年在乐昌参加地下党组织迎接解放军解放广东的活动,1950年就正式参加土改工作队。那时,粤北乐昌的土匪活动很猖獗,经常偷袭乡村的乡政府,屠杀工作队队员。有一次,爸爸所在的工作组在一个乡政府里被土匪围住了,工作组和乡政府人员拼死抵抗,眼看土匪就要攻进来了,面对着即将来临的屠杀,乡政府和工作队都做好牺牲了准备。幸好县大队就赶了过来,才给乡政府解了围。随后,南方局调集了野战军到岭南山脉一带开展了大规模的清剿土匪,匪患才逐渐得到了平息。1952年韶关专署对土改工作情况进行了验收,对新丰县的土改工作表示不满意,认为新丰的土改工作不彻底,存在温和的小资产阶级革命思想。所以,新丰的土改工作受到了上级的严厉批评。这样,韶关专署从其他地方抽掉了一部分土改干部到新丰继续土改。我老爸就在这样的形势下,于1952年底到达了新丰县继续搞土改,一直到1973年调离新丰,整整呆了21年。把自己人生中最美好的青春年华,贡献给了这片土地。几十年来,老爸从没向我们讲述过在新丰的往事,但我知道他无论在报纸上,还是在电视里,只要出现新丰县的消息,他就会很关注,在内心里默默注视着新丰的发展。早在90年代时,我们兄弟几个就说开辆车,和老爸回新丰看看,可老爸似乎不太愿意翻开那些尘封的往事,总是摆摆手说:“去干嘛?不去了!”近年来,我才逐渐听到老爸点点滴滴地讲述了在新丰的一些往事。这时,才知道老爸在新丰工作的这20余年,流在这片土地上,不光付出了青春的汗水,也伴着不少辛酸的记忆。而我却不同,我出生在新丰,最纯真、最快乐的童年,就是在偏远的小县城度过的。所以,新丰就在我的心坎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今天,我终于重返到阔别了近40年的新丰,那些曾经深深锲在脑海中的记忆,渐渐重现在我的眼前,没有惊涛骇浪,也没有惊天动地,只有那童年朴实的眼睛,看着那历史长河中一朵小小的浪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