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灌水日记 3月12日

2021-03-12 15:33 作者:旮旯人黄越青  | 我要投稿

       为什么如此多的人热衷于游戏?在我看来,通常我们跟这个世界打交道的方式是主体认识客体、主体应用某种手段去应对客体,并让其为己所用。比如我们读书的时候,书本上的知识就是客体,我们必须将这些知识背得滚瓜烂熟才能在考试中运筹帷幄,进而为我们的升学提供便利;我们工作的时候,手头上的任务和我们不得不面对的客户就是客体,我们必须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将所有事情安排得妥妥当当的,并以此得到领导的嘉奖和赞许,之后才能换取生存所必需的物质报酬;我们去肯德基、麦当劳品尝美味的时候,汉堡包、鸡翅和薯条就是客体,我们必须精打细算、考量每个套餐的价值,甚至在不同优惠券的组合之下才能在付出最小代价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满足我们的食欲和味欲。在诸如此类的认识活动中,主体总是把某个对象当作与自己相对立的客体看待,主体的目的是为了掌握客体的本质和规律,只有这样客体才能为主体服务,因为大千世界是如此复杂,主体并不总能把握住客体的本质和规律,因此不受主体控制的客体也就成了主体烦恼最主要的来源,为什么有人得抑郁症?就是因为弱小的主体用某些简单的抽象概念没法应对复杂多变的客体,以至于被对方弄得焦头烂额,之后才会产生各种病变之症。可是游戏却是个例外,在游戏当中,主客体的二元对立取消了,主体跟客体混为一谈、彼此不分,任何一个融入游戏当中的人既忘却了自己是一个手头上有众多纷繁芜杂棘手问题没有解决的人,同时也忘却了自己即将面对的是多少令自己左右为难的人和事,因此我们可以说游戏能够帮助我们暂时地忘却烦恼。 

       游戏的本质有点类似于艺术,还记得二十多年前,年幼无知、不谙世事、行为举止幼稚可笑的我对日本的动漫痴迷不已,尤其是其中剪不断理还乱的剧情和复杂的世界观,任何一部剧只要看过一遍就一直萦绕在心头久久不能忘却,我甚至惊叹面向小盆友的动画片也能做的如此精彩,日本人就是了不起!一次我在后街淘到了一盘浪客剑心的动画片,回家后迫不及待地打开电脑,一集接一集如饥似渴地品尝着“屏幕上的美味”并不知不觉就耗掉了整个下午,在看动画片的过程中,我全身心地融入到故事的人物和剧情里面,当主角遇到了和他厮守终身的神谷薰我也跟着满心欢喜,当主角落入阴险狡诈的志志雄的圈套当中我也跟着心怦怦跳,即便全剧结束了我脑子里还一遍又一遍地放映着其中精彩的画面,全然忘却了手头还有那么多功课要做;下个礼拜就要摸底考试了,心里没个数的我该如何应对;过不了多久爸妈就要回来了,如果我被他们发现不把心思用在学习上该受到怎样的数落等等。打游戏也与此类似,一个人在打游戏的过程中能够短暂地进入理想世界,在其中他的灵魂能够摆脱各种烦恼的束缚,达到物我两忘、情景交融的境界,仿佛自己就是屏幕上那个蹦蹦跳跳、杀怪升级的小人,因此我们可以说游戏是一种超功利的审美活动,相较于音乐、美术之类的高雅艺术来说,打游戏不需要接受多年的专业训练,也不必掌握各种晦涩难懂的抽象知识,即便连一个目不识丁、对文化根本就提不起任何兴趣的小屁孩没两三下的功夫都能轻易上手,因此我们也可以说它是一种门槛低、相对廉价的审美活动。 

       尽管大人们总向我嚷嚷着“游戏是精神鸦片”、“游戏是万恶之源”的扭曲观念,但其实在我看来,打游戏没什么不好的,游戏能开发智力,游戏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也能陶冶情操,只是它很容易上瘾,一旦上瘾了就会影响正常的学习和工作,因此只要把游戏控制在合理的限度内、让游戏起到它应有的功能,游戏也能有益于人,我本人就是一个骨灰级的游戏玩家,虽说要不是早年被游戏耽误,以至于没有沿着正常人的轨迹发展下去,说不定我现在早就博士毕业,进而登上人生巅峰了,但是游戏也向我开启了一扇新的大门,并让我领略到其中的精彩,早年父母为了阻止我玩游戏用尽了各种极端的手段,但后来他们也发现游戏并不像他们想象中的那么可怕,打了二十多年游戏的我不仅没有沦落社会边缘,反而在学有余力的过程中掌握了不少额外的知识和技能,眼瞅着我越来越好的他们也情不自禁地感叹道,与其当初跟我闹得那么不愉快,还不如放开让我打,至少能让我拥有一个愉快的童年。 

       这就是我对游戏的理解。

灌水日记 3月12日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