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天读完全部中国文学/中国文学一日一题】一月十三日
一月十三日:《战国策》是怎样塑造“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的辩论家形象的? 《战国策》以记在谋臣策士游说诸侯或进行谋议论辨时所展现的政治主张和斗争策略为主,其中不少的作者很可能就是当时叱诧风云的纵横家,它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战国策》对战国时期社会各阶层形形色色的人物都有鲜明生动的描写,尤其是一系列“士“的形象,更是写的栩栩如生。纵横之士如苏秦,张仪,勇毅之士如聂政、荆轲,高节之士如鲁仲连、颜鮮等等,都个性鲜明,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代表了”士“的不同类型。由于作者对这些人物心仪不已,颇为倾慕甚至不惜脱离史实,以虚构和想象进行文学性描写。如书用力极深,描写的极成功的人物苏秦,其事迹言论有不少就是虚构的。至于在具体描写中,虚构的手法更为普遍,也更进一步。如《秦策一》写苏秦夜读,引锥自刺及慨叹之语,夜室独语,有谁知道?显然是作者根据传闻虚拟而成。而《齐策一》邹忌讽齐王纳谏,写邹忌看见徐公时”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不仅表现了邹忌内心的活动,而且涉及心理活动的过程,接近人物的心理描写,显系出于作者想像。 《战国策》还以波澜起伏的情节,个性化的言行,传神的形态和细节来描写人物。作者不满足于平铺直叙,有意追求行文的奇特惊人,如《燕策三》记燕太子使荆轲刺秦王,其中田光自刎以明不言,樊於期自刎献头以图报仇,易水送别,秦廷献图行刺等情节,出人意表,慷慨悲壮,于紧张激烈的矛盾冲突中,人物性格得以生动展现。人物个性化的言行在《战国策》中很突出,如《秦策一》中,苏秦落魄而归后的刺股和喟叹,荣归故里时的感慨,其家人前倨后恭的言行等,都反映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征。 《战国策》在语言艺术上追求“文辞之胜“。其中策士廷说诸侯之辞,臣讽君主之辞,以及不同意见的辩难,都反映出春秋时期从容不迫的行人辞令,已演化为议论纵横的游说之辞。其文章艺术风格,前人概括为”辩丽横肆“,铺张扬厉,气势纵横,可说是《战国策》说辞的主要特色。 每日诗歌拓展: 蝉 唐·李商隐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注释】 ①薄宦:官职卑微。 ②芜已平:荒芜到了杂草丛生,无路可走的地步。 【解析】 本诗是李商隐借咏蝉来自喻,以示自己的高洁志向。全诗前半部分咏物起兴,后半部分直抒胸臆。诗人抓住蝉的特点,结合自身的情思层层深入,抒发对自己身世坎坷的感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