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F22A到底有多少见不得人的“隐私”(上)?

2021-01-18 22:44 作者:瀚海狼山  | 我要投稿



按照一般的说法,F22A只生产了187架就被早早地叫停,此后彻底荒废了生产线,是因为当初超级大国空军自认为,一架F22A就可以击落至少50架以上的普通三代机,这么算下来,60架F22A就可以歼灭3000架其他大国的三代机。100架就可以打下全球的5000架三代机。而在F22A的生产线还活跃的时代,全球加起来一共也没有5000架现役的三代机。因此F22A生产了187架,作为60架的3倍保险。然后再配合生产了多达2万枚的AIM120中距弹,此后就把生产线彻底关闭废弃了。不过事情过了十几年再回头看。有些内幕其实恐怕并非外界普遍认为的那么单纯。F22A早年在与典型的三代机,比如F16之类的对抗演习中能打出50比0的结果,本身并没有什么值得特别惊讶的。在J20实际装备后,对抗自家的三代机,甚至三代半,仍然可以打出十几比0。


这说明F22A当年的演习战果是比较可信的。不过就因为如此,就把一种原先预计产量在680架的主力战机瞬间压缩到187架,总感觉哪里有不对的地方。不用说战斗机,就是民用客机的生产线都知道,要收回某个型号的研发成本,至少卖出去200架才是保底的数量;要想大规模盈利,必须卖出去300架以上才行。而历史上也不存在一种主力战斗机只生产了不到200架就算成功了先例。因此这个只生产了187架就关门歇业的状况本身也是很奇怪的。总让人感觉F22A就是在就坡下驴。借着冷战结束,对手变弱和所谓“过于先进”2大借口,掩盖F22A在设计和生产上本身就无法对外讲的“内部隐私”。瀚海狼山(匈奴狼山)个人认为,F22A的第一个隐私,就是其奇异的机体自重。谁都知道F22A使用了全钛合金框架和钛合金主要蒙皮段。这样会导致;


F22A机体的结构非常的结实。F22A的几次坠地事故之后,被发现外在形状都没有太大的变形,也确实证明了全钛合金的结构确实足够强悍。全钛合金的内框和主要蒙皮的组合,会比以铝合金为主的主框结构略微重一些。但是再怎么增重也不会比同样尺寸的铝合金框架的机体增重1吨以上。何况F22A已经部分采用复合材料,钛合金框架的增重基本和大量使用复合材料产生的减重相互抵消。因此外界算来算去,F22A的空机重量也不应该超过17吨。而其公开的起飞重量最大是35吨以上。这样就有18吨的重量范围可以自由调节内油和挂载的武器。内油最大可以到10到12吨。这样就会创造了战斗机的内油世界纪录。作战半径将相当惊人。可实际上F22A被称为有名的“小短腿”。也就是内油作战半径远远赶不上体量差不多大的F15;只能和F16这类单发“小飞机”去比划。这简直是作为一种双发重型机的耻辱。


F22A的“腿短”说到底就是内油不足,内油不足一般有内油过少和双发油耗过大两个原因造成;说到底就是油箱小而油耗大,航程自然就短。F22A以前的典型例子,比如米格29的早期版。但是F22A的两台F119发动机,在全球大推中是出名的省油型号,比大多数三代大推推力大而且单位油耗还低。那么问题只剩下F22A的内油空间严重不足一个原因。但是F22A的机体不论总面积还是横截面积都不小,也不是舰载机,外段机翼需要折叠;不能设置油箱。怎么那么大的个子,而内油容量就严重不足了呢?

(未完待续)


F22A到底有多少见不得人的“隐私”(上)?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