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三弦:九龙变编剧杂谈(四)

2019-11-27 16:00 作者:神楽八奈のofficial  | 我要投稿

时间:2013年08月01日

  经过了八个月,九龙变总算是结束了。当然,最后两集并未让大家满意,这个我放入总检讨当中。

  现在开始总检讨(还真快!)

  九龙变合为一档,其实算是一个上下两部串联故事,前十八集以灵魔大战为主轴,进行到十八集结束,刚好分割,然后切入后十八集的九龙天书线。

  先说万雪夜,这是我相当喜欢的一个故事,要选一个九龙变当中我最喜欢的角色,我反倒颇偏爱这个故事中的影子主角万曙天,故事从各人各视角去陈述万曙天角色的生平,而这个角色所遗留的一切恩怨爱憎,则交织成了后面大家所看到的故事。

  对我而言,角色被人喜欢或被人不喜欢,并不是讨论一个故事成败的重点,如果作者只想一昧讨好观众,只出预计会受人欢迎的角色,那整个台面上满满都是这种角色,这样的戏码就欠缺了层次。

  万雪夜在初期并不受到欢迎,但我不认为这是个问题,我觉得台面上就是要有各种性格落差极大的角色,有人笨就有人聪明,有人强就有人弱,有人讨人喜欢就要有人顾人怨,有人站在正面就有人要站在反面,无论是那个势力,内部都有他们各自冲突的点,我很喜欢在网路上看大家讨论银燕、俏如来、史爸、藏镜人的抉择,每个人都能提出自己的看法与论点。

  所谓的戏剧,每个角色都有他自己的价值观,因为价值观不同而产生冲突,这就是戏剧。一些旁人看起来很无谓甚至愚蠢的事物,恰恰是某人神圣不可侵犯的逆鳞,这就是众生百态不是?

  只是这也让鲤鱼在书写的过程中遭受了不小挫折,讨论剧情的时候,鲤鱼也露出担忧的感觉。

  大侠在讨论剧情时就有提到这件事情。

  「如果因为怕人家讨厌这个角色而更动戏份,只要一次,开了这个先例,以后就一定会有第二次第三次甚至五六七八次,之后就是不间断的砍线砍戏。」

  我很激赏大侠这样的理念,坚持自己的想法走下去,大侠的支持,也给了鲤鱼支持下去的力量,虽然这只鱼最后还是游走了(默)

  但说到底,这条线最大的问题并不是在万朔夜的书写,而是大纲(也就是总监我)给予的事件太少与进度拖沓

  整体来说,这个故事可以缩短两集到四集

  另外,在梅香坞的事件应该可以更多更快,给予万朔夜多一个任务(一个就够了),藉由这个任务地完成去强化这角色的内涵,让观众更快认识这个角色。而不该全压在十九集~二十五集之间

  仍是那句话,每两周发片的影响不小,这不是二十集的故事,而是四个半月的故事,我应该设计更多的变化与情节,在枝叶上更加丰富一点。这是我的极大失策。

  第二个极大的失策自然是最后两集了。

  奉天的故事应该挪一半到三十四集,盖因三十五集不能排入,三十四集可以放在苗王解说战策之前,顺便铺成铁军卫移动的伏笔。

  但这边的终点必须是苍狼抵达龙虎山寨,这个是不能更动的,因为三十五、六两集整个故事过程只有不到两个时辰(剧情开场有提到,再一个时辰伏羲深渊就开了。阻天顶多阻一小段时间,不可能真的阻到天亮。)。实际上这两集都是夜景,所以从梁皇发动阻天大法到伏羲深渊开启为止,这段时间并不长,搭配下一集所需要的情节,苍狼必须确定在这一集抵达龙虎山寨。此点不能更动。

  但我应该删除一点剧情内容,并且挪动部分到三十四集。这是可行的,但我没有作好。

  这个失误绝对是我的责任,在此向大家致歉(鞠躬)

  另外,三十六集还有一处败笔,我比较没有看到有人点出,苏厉与渡江卿追苍狼到龙虎山寨后失去苍狼身影,态度也太沉稳,竟然就这样回去了?这完全不对啊,他们应该很着急的要继续找其他通道或者留守,这任务何等重要,怎么我校稿时没注意到,这完全大败笔啊!

  以上种种,在此向诸位观众致歉,之后会在这部分更加注意。

  另外,在九龙变当中,有一段武戏事后我认为是多余的,就是俏如来入巫教对上赫蒙天野该场,当初排这场的用意,是要强调进入苗疆境内都需要冒着风险,这也是按下结局不攻北方与西南的远因,不过后来这个效果不够突出,应该另行补强处理才好。

  斗智的戏码,写得越深入就越繁琐,全都解释就会显得拖沓,实际上也有戏迷私下留言给我,说解释不用这么清楚,交给观众脑补就好,但主要的内容我还是认为必须多加强调,因为毕竟还是会有观众遗忘一些细节。尤其是九龙变历经了八个月,有些伏笔却可以追朔到前几集。

  其他某些小举动,就交给观众去思考,我喜欢有观众察觉小事件的安排的惊喜,例如北竞王在一开始就是故意让藏艳文夺走鬼头菇之类的小动作。(苍离不举这个当证据,是因为他没跟藏镜人直接见过面。)

  再举一个例子,三十二集温皇为何要让识龙影杀燕驼龙?那是因为预防他与梁皇联手阻止天时,降低伏羲深渊开启的机率。因为没有说明的机会,只要行动合于常理,就无需多加解释了。而且既然事情没有成功,也不影响大局,就没必要多提。

  这种小东西在九龙变很多,有兴趣的观众可以研究一下。

  这两天比较多人问我的相关剧情问题,在这里解说一下。

  第一个就是为何明知九脉峰是假,却还要派人进入?

  因为大家的目的不同

  北竞王是夺权,夺地气,中苗损耗

  默仓离是要杀苗王,引发苗疆内战,阻止深渊开启

  温皇则是要开启魔世,或许也希望苗王死

  如果不对九脉峰进行攻击,狼主抵达后一定会对没有任何人拦阻感到起疑,苗疆侧其实对第三本天书的真假都不是这么确定(北竞王除外),戏作半套,假如狼主如果有所以起疑的话,都可能造成危机,所以牵制狼主是必须的。实际上狼主赶去救苗王的时间只差一点,如果没有这段拖延,说不定狼主早到片刻,整个局面都会乱掉。

  第二个是不攻南方祭坛的理由

  温皇没有攻的理由,俏如来方没有足够的战力,万雪夜加上天海邪马在九脉峰少一个人都可能会造成损耗。其实南方祭坛肯定也有北竞王的人保护,只是剧情既然没有演到,那就直接跳过这边。

  写剧本时,有想过在南方祭坛开一个局的写法,不过局面会变成,女暴君察觉攻击人马太少,而后转向南方祭坛驰援,而温皇多下一道指令,就是在九脉峰看不到俏如来的人就撤退,然后战场会转到南方去之类的,为了避免把局势弄得更杂,就直接跳过这种写法。

  所以打南方祭坛的演法,会是俏如来佯攻东南,主力攻正南,女暴君察觉有异,支援南方祭坛,九脉峰的还珠楼人马半图撤离,退往南方,俏如来攻到一半,女暴君与还珠楼人马赶到,混战后撤退。

  选一个写法就好,无所谓优劣。

  第三个问题是,温皇跟苍离怎么知道苗王在北方?

  书是北竞王伪造的,战策是北竞王定的,北竞王局布的这么深,一开始就会定好一个最容易让藏镜人进攻的点,最好的方位不难测算,北竞王取名「北」竞王,跟最后一个点位在北方,绝对不是巧合。

  他如果叫西竞王,这个三角形的形状就不会是现在这个形状。基于这个想法出发,推算出位在北方的北竞王府,这个不难。苍离遇到人之后就更加确定,而温皇在还珠楼多呆一段时间才出发,也是要确定状况罢了(例如听说俏如来有不寻常地调动之类的。)

  这边解释很简单,放入正剧中就未必,写入后考虑过前后文对照跟整场的气氛以及情绪延伸,就直接拿掉这段了。(写完后发现有戏迷已经帮我解释了,果然观众中高手如云啊!)

  另一伏笔,救走藏镜人的人是谁?令狐千里用的是短剑,救走藏镜人的人是用术法,有人发现这件事情的话,就会提早得到北竞王身边有术法高手的结论。延伸出步霄霆的死可能不单纯,这也是剧情中不会花时间去解释的片段。观众有兴趣的可以检查一下这种类似的蛛丝马迹。重看第二次九龙变,或许可以得到不少类似的不同感受。

  总得来说,我尽量让观众得到的讯息会大于剧中人物所得的讯息,剧中人物是片段讯息进行工作,观众则会以全知观点进行猜测。

  这三个问题算是昨天在FB上面比较多人在问的问题,就在这里一并回答了。

  历经八个月,九龙变的三十六集总算落幕,在收尾的地方不够让大家满意,这是小三子的失职,这段时间,道具组从扩增百分之百,又回到一人小组(被调去场景),为了追上决战时刻的拍摄水准,大侠也努力征人,分成两组来增加拍摄效果,虽然也因此增加了开支。大侠总是很乐天的(估计不乐天也不行),每次开会总是带着微笑,虽然他老是多灾多难,一下撞伤脚,一下感冒,一下闹头痛,一下喉咙沙哑,房子还漏水,还会给自己找那种奇怪的配音,还希望我毒哑邪马台笑(双人组一个卡给拉扣扣,一个嘎嘎乌喔喔?)这也算活得灿烂吗?

  审剧本时,也会补上一些情绪用词,剑无极的台词大侠增添了不少,三十五集藏仔霸气的那句:杀是你在讲的吗?就是出自大侠手笔的。通常我重要台词会注明叫大侠不能改动,所以整体上的配合是相当好的。

  大侠对编剧也非常尊重,听到好梗的时候也会露出惊讶的表情(我提到倒三角的时候,确实看到他眼睛发出光芒。),看不懂解谜篇的时候也会提出疑问,三红二白那边,听说他真把片厂的人叫过来,一人发一张红纸贴贴看。最后卢到我受不了,只好使出相信我之术,他竟然也接受了。

  说到这,剧情演出到二十六集的时候,竟然网络上就有人用华罗庚帽子问题,解开了三本天书之谜,只能说,观众真是卧虎藏龙啊,拜服拜服。

  大侠常说的,金光的挑战,始终来自于金光,要比,也是跟自己比,比不过自己,那才是真的失败。失败不算什么,站起来重新挑战就是,但如果一直失败,那才是真正的输家。金光天地风云录当作一个自己的作品,用他自己的方式跟步调讲故事,演出故事,跟别的作品不存在比较,也无从比较。例如某官配,现在根本就连一撇都还没摸到。何必急着呢?故事还很长,不急,也不徐,我们慢慢看下去。

  补点东西~同样对于武力、智力也是有高低之分,但也跟武力相同,智力差距如果不是极大,谁也无法保证必胜,正如围棋国手,即便是十段、本因坊,也常常出现输给实力略低的棋士,输了一盘不代表下次赢不了。我觉得定下智力差跟武力差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人人都是神,谁来被打脸?而且如果智力能吃定一切,三国演义中的诸葛孔明早就统一中原了。只是智力差距比武力描写更加困难而已。

  不要再来问我谁谁谁为什么不多点戏,人人都有戏是怎样?每人一集三分钟?

  也不要问我金光会不会发蓝光片,空白的蓝光片一片就四百,加刻录,压模、包装、通路费用,就算两集压一片,十八片也要超过一万块,买的人少的话价格会更高,而且BD没那么普及啊!如果是用高清画值下去压蓝光片,那根本DVD就够了。起码观众要成长十倍。才可能发行啊。

  下次编剧杂谈,预计在剑影魔踪第十集之后~

  以上~

  三弦新北淡水猫窝


三弦:九龙变编剧杂谈(四)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