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力的人脉是需要刻意设计的(三)
王龁(?-公元前244年),亦作王齮 ,号信梁 ,战国末期秦国名将,王龁经历三代秦王,为秦国宿将。
魏无忌(? - 前243年),即信陵君。战国时魏国大梁(今河南省开封市)人。魏安釐王弟。

看过前面章节的读者应该知道,当时秦赵前线的总指挥并不是白起,而是另外一个替代者叫王龁(念“盒”音)。而这个王龁的指挥能力跟白起绝对不是一个档次的。
所以,魏无忌率领他的部队来到前线后,跟他交手的就是这个王龁将军。
当时,王龁围困赵国首都邯郸已久,迟迟不能攻克。结果,魏无忌率领魏国援军在邯郸城大破秦军,王龁不得已撤除了包围邯郸的秦军。
魏无忌还把秦国的另外一个将军郑安平包围,逼迫他率领两万人投降。而这个郑安平恰恰是秦国的实权人物范雎的铁杆嫡系,所以,因为这个事,范雎竟然也被秦王连同治罪。看到了吧?连轻松妒杀白起的范雎都被魏无忌间接伤着了,知道魏无忌为什么排四君子之首位了吧?
魏无忌帮着赵国打赢首都保卫战之后,成了赵国的民族英雄。此时,魏国是肯定回不去了,正好他此行又把他的食客们带在身边,而且在赵国还有他的姐夫赵胜,索性就直接留在赵国定居了。
要不说魏无忌这个人比较仗义呢!且看魏无忌接下来的做法。
魏无忌只留下了自己的食客在赵国,至于魏国的军队,他则派了一个将军率领着送回魏王那里了。
魏无忌要告诉天下人,他带军队出来并非贪恋军权、做国家的叛徒,而是做了一件搭救赵国的仁义之事。
当然,你也可以稍微阴暗一点儿想,聪明的魏无忌不想把事做绝了,给自己留有退路:因为万一在赵国这里备受排挤,他还可以重新回魏国。而魏无忌本人留在赵国,部队却先交回魏国的原因,就是想保住自己并非“魏奸”的好名声的同时,顺便观察一下魏王下一步对他的态度。
到底魏无忌是怎么想的,各位聪明的读者自己去照着对自己职场成长有帮助的方向去揣测吧!
再来看赵国的反应。
赵王与赵胜商议,用五个城来赐封魏无忌。赵王亲自打扫卫生,然后去迎接魏无忌,引他由西面台阶(贵宾的接待礼节)
登上大殿。魏无忌登殿时则侧着身子辞让,从降一等级的东面台阶走了上去,边走边说:“罪过罪过,我对不起魏国呀!”
一时间,在场的赵国高层,更加佩服魏无忌人品之高尚。 赵王与魏无忌喝酒喝到天黑。
因为魏无忌太谦谦君子了,所以赵王不好意思说出要送给他五个城的事——赵王觉得像魏无忌这种高品质的人,说了之后他也不会要。
最后,赵王好说歹说,还是让魏无忌接受了封赐。
这时,传来了一个让魏无忌非常高兴的消息:接到回归部队的魏王,原谅了魏无忌,并且托人告诉他,他在魏国的原封地信陵,随时等待着它的主人归来!
就这样魏无忌的威望、家产、名声、人脉等又有了一个质的提升。
我们不着急分析魏无忌过人的交际手腕,先来看看发生在他和他的姐夫赵胜之间的一件事。通过这个事情,我们能明显看出同样都是战国四君子,两个人之间做人理念的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