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第四课 4-新中国工业化的地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八年级 初二历

八年级下册【中国现代史】
第四课 -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注意:灰色字体是不重要内容(帮助理解)

整个人民政权得到巩固,接下来要发展经济(恢复经济),对新中国进行建设。
{ 巩固政权是恢复经济的前提条件 }
{ 恢复经济是巩固政权的物质基础 }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
(一)背景
1.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工业化生产超过历史最高水平。
{ 翻译:当时中国的整个经济部门跟自己比已经得到一定的发展 如下图所示↓ }

2.仍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工业水平很低,基础薄弱。
{ 翻译:跟别国比我们仍然落后 }

{ 所以中国必然要发展经济 当时有两种方案可选: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 }
计划经济适用发展不是很好的阶段
(二)一五计划内容
1.目标: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2.时间:1953—1957
3.发展任务
(1)重点:重工业(是军事工业的基础,是所有工业发展的基础)
(2)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
(3)培养建设人才
4.成就:* 本堂重点
一桥(武汉长江大桥),
二铁(鹰厦铁路,宝成铁路),
三路(新藏公路,川藏公路,青藏公路),
四场(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沈阳飞机制造厂,鞍山钢铁公司)
5.意义:
(1)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
(2)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步。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时间:1954年9月
2.地点:北京
3.内容:
(1)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注意:毛泽东之前的主席是人民政府主席,概念不一样,注意区分)
选举朱德为副主席
选举刘少奇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委员长
选举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
4.意义: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制定时间:1954年
2.性质: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3.内容: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有误 / 修改建议请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