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十月二十八日读《艺术的故事》25

2022-10-28 23:01 作者:未来向宽WXJ  | 我要投稿

持久的革命——19世纪 笔记:     1.学院和展览会,批评家和鉴赏家,已经尽了最大的力量在艺术和纯技术操作——不管是绘画技术还是建筑技术——之间划分界限。这时,艺术自诞生以来一直赖以立足的基础,还在另一个方面遭到了削弱:工业革命开始摧毁可靠的手艺传统,手工让位于机器生产,作坊让位于工厂。     2.取材选择范围变得越大,艺术家的趣味就越不可能跟公众的趣味吻合。     3. 19世纪的艺术史可看作少数孤独者的历史,他们有胆魄、有决心独立思考,无畏地、批判地检验程式,从而给他们的艺术开辟了新的前景。     4.米勒《拾穗者》,乍一看,画面布局好像漫不经心,其实却加强了安定、平衡的感觉。人物的动作和分布中隐含着一种精心算计的韵律,使整个设计保持稳定,使我们觉得画家把收割工作看作是有庄严意义的场面。     5.学院自称代表拉斐尔的传统和所谓的“高贵风格”,如果此话不假,那么艺术显然是通过拉斐尔之手误入歧途的。把自然“理想化”和不惜牺牲真实性去追求美的方法正是被拉斐尔及其追随者抬高了身价。如果艺术应该加以改革,就必须回到拉斐尔以前的时代,一直回到艺术家还是“忠于上帝”的工匠时代,那时是尽力描绘自然,只考虑上帝的荣耀,不考虑世俗的荣誉。     6.赞赏所谓“原始派”的观点朴素自然,这是唯一不能靠世间最坚强的意志去求取的美德。     7.世界上的物体个个都有明确不变的形式和色彩,置之画中,形式和色彩必须一目了然。     8.要想欣赏印象主义的绘画就必须后退几码,去领略神秘的色块突然各得其所在我们眼前活跃起来的奇迹。创造这样的奇迹,把画家亲眼所见的实际感受传达给观众,这就是印象主义者的真正目标。     9.印象主义者的斗争成为所有艺术革新者珍惜的传奇,他们什么时候都可以拿这次公众失于赏识新奇手法的显著失败来警告时人。在某种意义上,批评家声名狼藉的大失败跟印象主义方案的最后胜利在艺术史上具有同样重大的意义。     10.促成19世纪的人用不同的眼光去看世界的帮手,一个是摄影术,第二个是日本的彩色版画。     11.惠斯勒跟巴黎画家的共同之处,是鄙视公众对富于感情的逸事趣闻所怀有的兴趣。他强调的论点是,关乎绘画的不是题材,而是把题材转化为色彩和形状的方式。     12.在这场诉讼案中,双方实际上有许多共同之处:他们都对周围事物的丑恶和肮脏深为不满。但是拉斯金这位长者希望唤起同胞们的道德感,使他们对美有高度的觉悟;而惠斯勒则成了所谓“唯美主义运动”的一位领袖,企图证明艺术家的敏感是人世间唯一值得严肃对待的东西。

十月二十八日读《艺术的故事》25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