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咖讲堂|马醒:从拟上市企业看中国市场IPO
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给大家分享的内容是从拟上市企业的角度看待中国资本市场的IPO。我是站在企业的角度来跟大家讲一讲,如果一个企业想要在中国市场 IPO 的话,他需要关注哪些方面的内容。
今天我分享的内容主要分成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中国市场体系的一个概述,第二个部分是IPO的核心工作,第三个是上市审核中的核心问题,本次分享除了部分理论的部分,还会有很多实际操作的部分。
第一部分是IPO的简介,IPO的英文是Initial Public Offering,叫首次公开募股,它指的是一家企业或公司第一次将它的股份在公众市场出售。目前中国的这个IPO 有三个场所,一个是上海证券交易所,上海证券交易所有两个板块,一个是主板,另外一个是科创板。
还有一个IPO的场所是深圳交易所,深圳交易所也有两个板块,一个是主板,一个是创业板。那总体来说,深交所和上交所主板的上市要求基本一致,但是他们的科创板和创业板的条件有所不同。第三个是北京证券交易所。因目前北交所新立,且整体承接精选层,将精选层现有挂牌公司全部转为北交所上市公司,新增上市公司由符合条件的创新层挂牌公司产生。因此,国内大多数公司还会选择在上交所或深交所申请IPO。
总体来看,国内的上市较国外上市盈利标准要求较高,审核的周期也相对较长。但是由于我们在国内上市估值较高,后续的监管和股东沟通的成本较低,所以随着科创板和创业板注册制的推出,很多原先打算在国外上市的中国企业都纷纷回国上市。现在我们的审核周期也相较以前有大幅度的缩短,后期的监管力度我们预计会进一步的提升。那也就是说从长远来看,国内和国外将趋于一致,就是审核周期短,审核标准低,但是监管力度会有所上升。
上图是中国企业喜欢IPO的一些场所,左边是在境内的上交所和深交所上市,右边是在境外上市。中国比较喜欢去的是美国、欧洲、香港、新加坡等地。下面的这一张图是我们2010-2020年IPO 首发企业数量以及募集资金的金额。从这张图中大家可以看出,实际上中国每年 IPO 的上市的企业的数量和金额差异非常大。比如说在 2010 年非常高,一年有将近 300 多家企业上市,募集到了 5000 亿的资金。但是到了 2013 年,整个中国就没有一个IPO。到了 2019 年和 2020 年,中国的这个 IPO 下降的这个趋势又有所上升,主要就是因为我们的科创板和创业板注册制的推出。
那大家可能会问了, IPO 这个好像听起来很火,但是我们为什么要做 IPO 呢?作为一个企业,我如果是一个非上市公司,和上市公司有什么区别?那么这里我就想跟大家讲一讲,为什么我们企业要进行IPO,对企业所带来的好处。
主要有4点,第一点是IPO以后,上市公司的品牌和市场影响力将显著提升。如果你作为一个不知名的公司的话,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你,但是你一旦变成了一家上市公司,你在你的客户或者你的供应商当中宣传公司的时候,你就可以告诉他们你的公司的代码,他们就很容易查到你的信息,那就有助于公司的品牌和市场影响力的提升。
第二个是进行股权融资,进行股权融资,成本是要远低于债务融资的。所谓的债务融资就是去银行借钱,去银行借钱,一般来说一个企业借款的利息至少要5%。但是进行股权融资的话,成本可以忽略不计,IPO一旦成功之后,这笔钱就是股东给你的,而且是永久性的,也不存在偿还的压力。不像债务融资,银行借给你一年,到期了你还得还。
第三,公司上市以后,可以扩展并购渠道。如果不是上市公司,兼并其他公司的话,通常只有现金支付这一个渠道。但是如果是一家上市公司,情况就不一样了,上市公司可以发行股票去购买对方的资产,让对方也成为你上市公司的股东,当然他可能只拥有上市公司 10% 或者 5% 的股份,但是这样子的话,对方他就跟上市公司的利益和增值捆绑在一起。同时你也可以用最低的现金成本去收购到你想要收购的资产,这也是 IPO 的一个好处,对于上市公司来讲,它会有一个质的飞跃。
第四,是规范企业治理,公司上市之后就是一个公众公司了,拥有你股份的人还有很多的股民,那如果你这个公司治理不规范,存在着很多的商业贿赂,或者存在着一些不给员工足额的缴纳社保的问题的话,整个的资本市场就会对公司进行监督,或者你有偷税漏税,你有各种不规范的行为,市场都会对公司进行监督。如果大股东和实际控制人他不按照一个规范的企业的操作来进行管理的话,那他会有法律责任。
所以一旦一个公司通过了 IPO,对于这个企业长远的发展和整个企业治理的规范都是非常有帮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