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海军医生:青少年抑郁症越来越普遍,作为家长该怎么预防呢?

高海军
30年临床诊疗经验
毕业于同济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曾任职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56医院(济南空军医院)。先后在国内多家医院从事临床诊疗工作近30年,在临床心理学领域形成了深厚的理论造诣和丰富的临床诊疗经验,熟知精神心理科的各种常见病及多发病的防治与康复,长期致力于综合应用药物诊疗、物理诊疗、心理疏导贯穿到诊疗全过程,不断发展和完善各类诊疗技巧,从根本上解决患者病情反复发作及对药物过分依赖等问题,深受广大患者的信赖和好评。
擅长领域
擅长各类精神疾病及心理困惑的诊断与治疗技术。尤其是失眠、抑郁、精神分裂、焦虑症、恐惧症、强迫症、神经衰弱、神经官能症、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精神障碍等心理精神疾病,同时擅长儿童多动症、抽动症等儿童行为障碍的治疗。
行医格言:
尽心尽责,医术精益求精,最大限度解除患者的疾苦。
青少年时期是我们重要的人生阶段,而这个阶段的身体发育、心理健康也一直是家庭、社会、学校都非常关注的问题之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青少年的压力也一直是只增不减,很多时候家长、老师都无法正确的去引导青少年,从而导致部分青少年有了烦恼和痛苦的时候会采用抽烟、喝酒、沉迷网络等不健康方式进行对抗。

其中,青少年抑郁症尤其普遍。那么,作为家长,该怎么去预防青少年抑郁症呢?
#1
父母是孩子最直接的养育者,可以在婴儿早期学习如何与宝宝建立安全的依恋关系,在儿童早期开始注重对孩子良好心理品质的培养。
同时,父母也是孩子非常好的榜样。父母自身能够觉察并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以一种健康的态度去应对婚姻冲突,对婚姻有较高的满意度,以权威和民主的教养方式进行养育,允许孩子表达失败和负面情绪,建立融洽的亲子关系等都是青少年抑郁的保护因素。
如果父母觉得上面某些靠一己之力难以改善,我们建议有针对性地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或治疗服务(亲子、夫妻、家庭、个人成长)。

#2
父母应该为孩子营造温馨融洽的家庭氛围,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父母的关爱。
在温暖和谐的家庭氛围中长大的孩子,一般会比较乐观,性格好,积极向上。
家庭气氛如果做不到融洽、和谐,那么做到平静,也可以。
父母要避免争吵,或者不要当着孩子的面争吵。如果家庭成员总是有纷争,孩子的病只会加重。

#3
培养孩子对生命的热爱,对生活的兴趣。放假的时候带孩子到处游玩,回归大自然,一起骑车,爬山,踢球,看书,游戏等。爱运动的孩子大部分都乐观向上,阳光开朗。
鼓励孩子多交朋友,可以在周末的时候邀请小朋友一起玩,或者几家人一同旅行。让孩子不断发现生命中的各种美好。
当孩子遇到挫折失败、处于低谷的时候,父母的鼓励对他是最重要的。千万不要置之不理,不要打击,不要冷嘲热讽,而应该给予积极的开导和鼓励。教会孩子克服困难,不被困难打倒。
让孩子在失败的时候勇敢地接受失败,保持冷静,想办法再次赢得胜利,而不是一蹶不振。

#4
要教会孩子去接受情绪和事实,而不是压抑。当面对家人离世或者重大变故的时候,要理解孩子,多陪伴孩子,多开导孩子,而不是认为孩子还小,什么都不懂,所以无所谓。不要故意去避免谈论,要消除孩子的疑虑。
要让孩子学会做情绪的主人,用有效的方式去抒发缓解情绪。
家长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不仅仅要重视孩子的身体成长,也应该注重孩子的心理成长。
一个心理健康的孩子,在未来的社会中,未来的成长中才会更坚韧,更容易适应,才有更好的发展。

#5
专注于倾听,而不是说教;注意沟通方式,而不是打骂;理解他们,而不是要求。
通常青春期的孩子都反感家长的絮絮叨叨,不要总是说教或批评,注意沟通方式,青春期的孩子需要我们的支持与理解,陪伴与温暖。
在尊重你的孩子、让他们不会感觉不舒服的同时,还要强调自己愿意去关心和倾听。
如果孩子不愿对你敞开心扉,可以让孩子与值得信赖的第三方交流:学校咨询师、他们最喜欢的老师或专业人士。重要的是让孩子能向他人倾诉。

#6
作为家长,需要掌握关于青少年抑郁症的相关知识,作为自查、预防、适时合理干预的参考,必要时可求助专业人士的帮助。
该治疗治疗,该吃药吃药。如果孩子最终确诊为抑郁症,请及时配合医生的治疗(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
不要讳疾忌医,这只会延误病情,带来更严重的后果。研究证明,抑郁症是可以被有效治疗的。
《中国抑郁障碍防治指南》(第二版)指出:
青少年抑郁症的治疗应坚持药物和心理治疗并重的原则。对于轻度和中度的青少年抑郁症患者,首选心理治疗(包括认知行为治疗、精神动力治疗、家庭治疗、人际关系治疗等)。对于重度抑郁症,需要遵医嘱进行药物或者心理治疗。

注意:在服药期间,请严格按照医嘱用药,切忌擅自停药、加减药等,如有不良反应,请及时咨询相关医生。
青少年抑郁症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多给予关爱与温暖、理解与支持;
作为青少年个人来说,积极进行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合理作息,健康饮食;
主动学着去识别和表达自己的情绪,学习有效的问题解决方式和积极的归因方式,寻找适合自己的解压方式,培养自信,树立高自尊,建立和维持友谊。
这也是预防青少年抑郁症的有效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