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玉”相关的字,角色取名可参考,其二

主要盘点“玉”部,“王”部(斜玉旁)这两个偏旁部首中,和“玉”有关的字,按字的笔画数由少至多为顺序进行整理。
*字义解释来源于“汉语字典”“汉典”“康熙字典”“新华字典”“百家姓”等网站。
*因“康熙字典”中的读音皆为古人所使用的反切注音,为避免造成阅读障碍,引用释义时,部分字的读音会替换成现代汉语拼音。
*字义有好的有坏的,不做筛选,仅作参考。
*部分字或字义会有输入法APP无收录打不出来的情况,概不作整理。

【王】部
珍zhēn
基本字义
⒈珠玉等宝物:珍,宝也。——《说文解字》
⒉比喻难得的人才:此固国家之珍,而社稷之佐也。——《墨子》
⒊形容精美的:珍馐。珍草(仙草;药草的美称)。珍象(华美的景象)。
⒋形容宝贵的,贵重的:珍贵。
⒌重视,爱惜:珍视,珍爱。
⒍姓(稀有姓氏,约1千人)。
异体字(珎zhēn,鉁zhēn,錱zhēn)
基本字义
⒈同“珍”。
宝(寶)bǎo
基本字义
⒈本义为珍宝。珠玉宝石等珍贵宝物的总称,泛指有极高价值的物品:
寶,珍也。——《说文解字》
珍、寶也。二字互训。——《说文解字注》
⒉印信符玺。亦借指帝位。
⒊姓(稀有姓氏,约5万人)。
⒋作敬辞,敬称与他人有关的人事物。
⒌称呼:宝宝。
⒍旧时的货币或等价于货币的金银:通宝。元宝。
⒎一种赌具。
⒏珍爱,珍视;珍藏:宝重。宝蓄。
⒐形容珍贵的,贵重的:宝玉。宝刀。
异体字(珤bǎo,寳bǎo,靌bǎo,寚bǎo,㻄bǎo)
基本字义
⒈古同“寶”。
*补充内容
鉁:姓(罕见姓氏,不足千人)。

玲líng
基本字义
⒈玉声:玲,玉声。——《说文解字》
⒉姓(罕见姓氏,不足千人)。
异体字(㻏líng)
基本字义
⒈同“玲”,玉石佩饰相碰的声音。
玲珑
双音词—联绵词
基本词义
⒈形容玉相撞击的声音,泛指清越的声音。
⒉明彻貌,明亮或美好的样子:珊瑚幽茂而玲珑。——《吴都赋》
⒊诗词中用以指梅花或雪。
⒋形容器物精巧细致。
⒌喻人灵巧敏捷,聪明灵活。
⒍乐章名。
⒎指唐代歌伎,商玲珑。泛指歌伎。
*补充内容
“㻏”字为“𤫩”之简体,“𤫩”字部分输入软件拼不出来,认“㻏”字即可。

珑(瓏)lóng
基本字义
⒈本义是古人祈雨用的玉器,上刻龙纹:珑,祷旱玉,龙文。——《说文解字》
⒉引申振玉之声,珑玲,形容清越的声音:珑玲,金玉声。——《说文解字注》
⒊姓(罕见姓氏,不足千人)。
珑玲
双音词—联绵词
基本词义
⒈玉石、金属等撞击的声音。
⒉光辉;明亮。明洁貌:东风吹出月瓏玲,一轮照耀平湖平。——《月夜渡淀湖歌》

珂kē
基本字义
⒈本义指似玉的美石。亦指白玛瑙:珂,石次玉也。亦玛瑙,洁白如雪者。——《玉篇》
⒉玉名:珂,玉也。——《说文解字》
⒊马笼头上的装饰:珂月(嵌在马头笼辔上的月形饰物)。
⒋姓(罕见姓氏,不足千人)。
⒌金名:珂金。
康熙字典
《事物绀珠》有珂金。
《集韵》或作砢。

玷diàn
基本字义
⒈本义为白玉上面的斑点,引申为缺点、过失:玷,玉瑕。——《广韵》
⒉使有污点:玷污。
⒊谦辞。犹“忝”:玷冒(忝冒。自谦之词。犹言滥竽充数)。
⒋姓(罕见姓氏,不足千人)。
异体字(㓠diàn)
基本字义
⒈同“玷”。

珈jiā
基本字义
⒈古代妇女的一种首饰。用头发编成假髻jì,此称“副”,再用簪子把副别在头上,上加玉饰,此称“珈”。珈数多寡有表明身份的作用,如“六珈”,为侯伯夫人所用。
六珈
基本词义
⒈古代贵族妇女发簪上的玉饰:君子偕老,副笄六珈。——《诗经·鄘风·君子偕老》

珋liǔ
基本字义
⒈璧珋:琉璃。
康熙字典
《说文解字》石之有光,璧珋也。
异体字(琉liú)
康熙字典
《集韵》与瑠同。瑠璃,珠也。
瑠liú
异体字(璢liú)
基本字义
⒈古同“琉”。
琉璃
双音词—联绵词
基本词义
⒈一种有色,半透明的玉石:
琉璃,自然之物,彩泽光润逾於众玉,其色不常。——《鼠璞·琉璃》
瑠璃榻,翡翠楼,手卷真珠上玉钩。——《玉合记·义姤》
⒉指一种用铝和钠的硅酸化合物烧制成的釉料,常见的有绿色和金黄色两种,多加在黏土的外层,烧制成缸、盆、砖瓦以及一些工艺品等:我来瞻庙貌,碧瓦琉璃光。——《东岳庙》
⒊诗文中常用以比喻晶莹碧透之物:琉璃汗漫泛舟入,事殊兴极忧思集。——《渼陂行》
⒋亦指玻璃:瑠璃为器,岂复容坚物振触?——《宋·洪迈·瑠璃瓶》
⒌亦指玻璃灯:院内设松亭,奉天地供案,系天灯,挂琉璃。——《帝京岁时纪胜·岁暮杂务》

珅shēn
基本字义
⒈玉名。

珇zǔ,jù
基本字义
珇zǔ:
⒈琮玉上的凸起的花纹:珇,琮玉之瑑,凸起也。——《正字通》
⒉美好:珇,好也,美也。美、好等互见义耳。——扬雄《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许意 注“兆瑑之美曰珇”。
珇jù:
⒈玉名。
⒉玉的纹理。
瑑zhuàn
基本字义
⒈玉器上隆起的雕刻花纹:瑑,圭璧上起兆瑑也。——《说文解字》
⒉指雕刻瑑纹或文字:瑑削(雕刻。引申为精心推敲文字)。

珆yí,tāi
基本字义
珆yí:
⒈似玉的石。
⒉玉石。
珆tāi:圭名。
异体字(㺿yí)
基本字义
⒈似玉的美石。
康熙字典
《说文解字》石之似玉者。
《四声篇海(明刊本)》石之次玉者。仓颉曰五色之石也。又玉名也。
《类篇》或作珆。

珃rǎn
基本字义
⒈玉。

玿sháo
基本字义
⒈美玉。

玾jiǎ
基本字义
⒈玉名。

玽gǒu
基本字义
⒈似玉的美石。
⒉玉名。

玹xuán,xián
基本字义
玹xuán:
⒈玉色。
⒉玉名。
⒊似玉的美石。
⒋姓(罕见姓氏,不足千人)。
玹xián:姓(罕见姓氏,不足千人)。

玸fú
基本字义
⒈玉名。
⒉玉的纹理。

玶píng
基本字义
⒈玉名。

玵án,gān
基本字义
玵án:美玉。
玵gān:古同“玕”。
玕gān
基本字义
⒈琅玕,见“琅”:玕,琅玕也。——《说文解字》
琅(瑯)láng
基本字义
⒈本义为似玉的美石或青色的珊瑚,亦指像珠子的美石。
⒉象声词,形容清朗、响亮的声音,如金石相击声,或响亮的读书声。
⒊形容洁白、华美如玉:已过重阳半月天,琅华千点照寒烟。——《奉和鲁望白菊诗》
⒋门环:
木门仓琅根,谓宫门铜锾,言将尊贵也。——《汉书·五行志》
仓琅根,宫门铜锾也。——《汉书·孝成赵皇后传》
⒌琅玡(琊),山名,在中国山东省。
⒍姓(罕见姓氏,不足千人)。
琅玕
双音词—联绵词
基本词义
⒈似珠玉的美石:
厥贡惟球、琳、琅玕。——《书·禹贡》
琅,琅玕似珠者。——《说文解字》
⒉传说和神话中的仙树,其(果)实似珠;亦指仙树之(果)实:
琅玕似珠,昆仑山有琅玕树。——《荀子·正论》
阿阁亘中天,其上巢凰凤。饱食惟琅玕,亮音闻高罔。——《寿李书云都谏》
⒊比喻珍贵、美好之事物。
⒋形容竹之青翠,竹的美称。
⒌喻冰凌。
⒍犹“阑干”,纵横散乱貌。

玴yì
基本字义
⒈像玉的美石。

㺱réng
康熙字典
《五音集韵》玉器。

㺸píng
康熙字典
《奚韵》玉名。

㺷xù
康熙字典
《玉篇》玉名。一云珂㺷,與珬同。
珬xù
基本字义
⒈与珂极为相似的一种玉:
珂谓之珬,或作㺷。——《集韵》
致远流离(琉璃)与珂珬。——《吴都赋》

㺺mào
异体字(瑁mào)
基本字义
⒈古代天子所执之玉,用以合诸侯的圭,覆于圭上,故谓称为瑁:诸侯执圭朝天子,天子执玉以冒之。——《说文解字》
⒉玳瑁,海中像大龟的爬行动物,甲壳黄褐色,有黑斑,很光滑,可做装饰品,或入药。简称“玳”。

班bān
基本字义
⒈本义为分割玉,指分瑞玉:班,分瑞玉也。——《说文解字》
⒉赐予或分给:班授(颁发授予)。班赐(颁赐;分赏)。
⒊分开;离群: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李白《送友人》
⒋布置;铺开:班荆道故。
⒌颁布,后作“颁”:班政(颁布政令)。
⒍调回或调动(军队):班师振旅。
⒎分等列序;排列。
⒏特指朝班。指朝廷上臣下所站的队列。
⒐职位等次;等级:班秩(官员的品级)。
⒑按照职务或为某种需要而编成的组织。也指戏班,旧时的戏曲演出团体,亦用于剧团的名称:班组。科班。
⒒现行军队编制的基层单位,在“排”以下。
⒓按规定一天之内工作或执勤的一段时间。亦指工作场所:上班。班房。
⒔量词。用于人群(不定量)。用于按时轮换的工作。用于定时开行的交通工具:两班人马。三班倒。班车。航班。
⒕通“斑”,杂色,亦指杂色斑点或斑纹。也指鬓发花白。
⒖姓。
⒗指伎院:班子(〈方言〉指伎院)。
*补充内容
分瑞玉:瑞玉是古代玉质的信物,中分为二,各执其一以为信。
《说文解字注》班,从玨,从刀。会意。刀所以分也。(中间是刀,左右是玉。象用刀割玉。)

珞luò,lì
基本字义
珞luò:
⒈璎珞,见“璎”。
⒉姓(罕见姓氏,不足千人)。
珞lì:同“礫(砾)”,小石,碎石。
璎(瓔)yīng
基本字义
⒈似玉的美石:璎琅,石似玉也。——《玉篇》
⒉璎珞,也作“缨络”,古代用珠玉串成的装饰品,多用作颈饰。

珮pèi
基本字义
⒈同“佩”。
⒉姓(罕见姓氏,不足千人)。
康熙字典
《玉篇》玉珮也。本作佩。
《广韵》玉之带也。
佩pèi
基本字义
⒈系在衣带上的装饰品:佩,大带佩也。——《说文解字》
⒉引申穿带,佩挂:佩玉。佩剑。
⒊又指携带,随身拿着:农夫佩其耒耜,工匠佩其斧斤——《白虎通义·衣裳》
⒋钦佩,敬仰,心悦诚服:佩服。
⒌姓(罕见姓氏,不足千人)。
*补充内容
《白虎通义·衣裳》


珣xún
基本字义
⒈玉名。
珣玗琪xún yú qí
基本词义
⒈玉石名。夷玉(美玉之一种):
东方之美者,有医毋閭之珣玗琪焉。——《淮南子·墬形训》
珣玗琪,合三字为玉名。单言珣者、玉器也。单言璂者、弁饰也。单言玗者、美石也。——《说文解字注》
*补充内容
医毋閭(医无闾):即医巫闾山,古称于微闾、无虑山,人呼为广宁山,今简称闾山,在辽宁省境内。

珪guī
基本字义
⒈同“圭”,瑞玉。
⒉姓(罕见姓氏,不足千人)。
圭guī
基本字义
⒈古玉器名(长条形,上端作圆形或三角形,下端正方)。中国古代帝王贵族朝聘、祭祀、丧葬时以为礼器。依其大小,以别尊卑。
⒉古代测日影时间的仪器的部件,在石座上平放着的尺叫圭,南北两端立着的标杆叫表,根据日影的长短可以测定节气和一年时间的长短:圭表。
引申为可以据此作出决定或判断的根据,比喻典范,标准,准则和法度:奉为圭臬。
⒊古代容量单位,一升的十万分之一:圭勺(圭与勺。都是容量单位的名称)。圭撮(古代小单位的量名,喻小量)。
⒋古代重量单位,十圭重一铢,二十四铢重一两,十六两重一斤。
⒌洁:圭田(古代卿、大夫、士供祭祀用的田地)。
⒍姓(罕见姓氏,不足千人)。
*补充内容
“洁:圭田。”出处:
卿以下必有圭田,圭田五十亩。——《孟子·滕文公上》 赵岐 注 “古者卿以下至于士,皆受圭田五十亩,所以供祭祀也。圭,洁也。”
《说文解字注》圭,瑞玉也。瑞者、以玉为信也。上圆下方。

珥ěr
基本字义
⒈古代的珠玉耳饰:珥,珠在珥也。耳珰垂珠者曰珥。——《苍颉篇》按,玉之似珠圆者。
⒉日、月两旁的光晕,即位于太阳或月亮两侧并凸向太阳或月亮的光弧,与虹的片段相似,与晕相切:
日珥。月珥。
珥,气在日两旁之名也。珥,耳也,言似人耳之在两旁也。——《释名·释天》
月晕有两珥,白虹贯之。——《隋书》
⒊剑柄上端像两耳的突出部分,即剑鼻:抚长剑兮玉珥,璆鏘鸣兮琳琅。——《楚辞·九歌·东皇太一》(玉珥,即玉制的剑鼻。)
⒋戴;插:珥笔(古代史官,谏官或近臣侍从,把笔插在帽子上,以便随肘记录)。
⒌通“衈”,古代祭祀前宰杀牲畜,取血来涂器物。
⒍姓(罕见姓氏,不足千人)。

珰(璫)dāng
基本字义
⒈玉制的耳饰。
⒉屋椽头上的装饰物,即瓦当:华榱璧珰。珰环。
⒊汉代宦官充武职者,其冠用珰和貂尾为饰,故后代用称宦官:珰竖(对宦官的蔑称)。珰子(对太监或太监义子的贬称)。
⒋象声词:珰琅(形容器物碰击所发出的清亮之声)。丁珰(玉佩声)。

珩héng,háng
基本字义
珩héng:
⒈古代一组玉佩上端的横玉佩件:珩,佩上玉也。——《说文解字》
珩háng:珩磨,用磨石从圆柱表面上去除少量材料以达到所要求的光洁度或非常精确的尺寸公差。
*补充内容
玉珩:一种弧形片状的玉器。它是成组佩饰中最重要的组件,起着平衡成套佩饰的作用。珩是我国最古老的玉饰之一。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佩有珩者,佩之上横者也。下垂三道,贯以蠙(璸)珠。璜如半璧,系于两旁之下端。琚如圭而正方,在珩璜之中,瑀如大珠,在中央之中,别以珠贯,下系于璜,而交贯于瑀,复上系于珩之两端。冲牙如牙,两端皆锐,横系于瑀下,与璜齐,行则冲璜出声也。”

珒jīn
基本字义
⒈玉名。

珫chōng
基本字义
⒈珫耳,同“充耳”,古人冠冕上垂在两侧当耳处的玉、贝等装饰物。亦称“瑱”。
瑱tiàn,zhèn
基本字义
瑱tiàn:
⒈古人冠冕上分垂于两耳侧的装饰物,用玉、石、贝等制成。
⒉美玉。
⒊古通“填”,充填。
瑱zhèn:压物用的玉器。
康熙字典
又《集韵》音tiǎn。玉也。又音diàn,玉名。
又音tián,《后汉书·班固传》雕玉瑱以居楹,裁金璧以饰璫。《说文解字注》(引)《广雅》曰:瑱,礩zhì(柱子下边的石礅子)也。

珲(琿)hún,huī
基本字义
珲hún:
⒈美玉:珲,美玉。——《集韵》
⒉地名;水名:珲春,在中国吉林省。
⒊姓(罕见姓氏,不足千人)。
珲huī:
⒈地名用字,瑷珲aì huī,见“瑷”。
⒉姓(罕见姓氏,不足千人)。
瑷(璦)ài
基本字义
⒈美玉:瑷,美玉。——《玉篇》
⒉瑷珲,地名,在黑龙江,今作“爱辉”。
⒊姓(罕见姓氏,不足千人)。

珹chéng
基本字义
⒈玉名。
⒉美珠。

珽tǐng
基本字义
⒈大圭。古代天子所持的玉笏,其形制因时而异:
珽,大圭,长三尺。抒上,终葵首。——《说文解字》
天子搢珽,方正于天下也。——《礼记·玉藻》
⒉玉名:珽,玉名。——《广韵》
异体字(珵chéng)
基本字义
⒈美玉。
⒉佩玉。
*补充内容
终葵
基本词义
⒈椎。
⒉草名:叶圆而剡上,形如椎,故名终葵——《尔雅·释草》。
⒊复姓:春秋时代有终葵氏。——《左传·定公四年》
题外话:整理字义时看到“终葵”可能是钟馗原型的文章,感觉很有意思。在这里占用一些篇幅,引用文章的一小段,分享给大家。(๑•̀ㅂ•́)و✧
关于钟馗的起源,争论甚多,迄未停息。
传统的看法多认为钟馗的原型就是《周礼·考工记》“大圭长三尺,杼上终葵首,天子服之”里所说的“终葵”。
而终葵的意象为“椎”,所谓“鬼畏椎”,因此将“椎”人格化为钟馗。


琤chēng
基本字义
⒈玉相击声:琤,玉声也。——《说文解字》
⒉物的相击声:琤,凡物戛击有声皆曰琤。——《正字通》
异体字(碀chēng)
基本字义
⒈破声。
⒉古同“琤”,玉石声。

玼cī,cǐ
基本字义
玼cī:
⒈玉的斑点:玼,玉病。与疵通。——《正字通》。
⒉事物的缺点:夫立言无显过之咎,明镜无见玼之尤。——《后汉书》
玼cǐ:
⒈鲜明的样子:
玼,玉色鲜也。——《说文解字》
凡物之鲜盛者皆曰玼。——《正字通》
异体字(皉cǐ)
基本字义
⒈白色。
⒉古同“玼”,鲜明;玉色鲜洁。
异体字(瑳cuō)
基本字义
⒈玉色鲜白,光彩夺目,泛指颜色鲜明洁白。
⒉古通“磋”,切磋。
⒊巧笑的样子。

珦xiàng
基本字义
⒈玉名。

珧yáo
基本字义
⒈江珧:软体动物,肉柱称江珧柱,干制后又称干贝,是珍贵的海味品。亦称“玉珧”“江鰩(鳐)”“江瑶”。
⒉蚌蛤的甲壳,古代用作刀、弓上的装饰品。
⒊玉名:珧华黎绿,连城之宝也,委之泥泞,则瓦砾积其上焉。故可珍而不必见珍也,可用而不必见用也。——葛洪《抱朴子·知止·穷达》
⒋弓名:以金者谓之铣,以蜃者谓之珧,以玉者谓之珪。——《尔雅·释器》郭璞 注“用金,蚌,玉饰弓两头,因取其类以为名。”
*补充内容
珧字从玉从兆。“兆”意为“远”。
“玉”和“兆” 联合起来表示“远方进贡来的玉贝(一种海贝)”。
本义是一种从浙闽粤沿海采集后进贡给中原帝王的美味海贝,亦称“江珧”。
说明:江珧和桃树的原产地都在距离中原帝都一千公里以外的地方,因此,这两个字中的“兆”都指“一千公里以远的地方”。

珔jiàn
基本字义
⒈玉名。

珖guāng
基本字义
⒈玉笛。
⒉玉名。

珗xiān
基本字义
⒈似玉的美石。

珘zhōu
基本字义
⒈玉名。

珚yān
基本字义
⒈玉名:珚,玉名。——《集韵》
⒉玉色:珚,玉色。——《重订直音篇》
珚玉
基本词义
⒈一种玉石:傅山谷,水出焉,其中多珚玉。——《山海经》段玉裁 注“珚,玉名。《水经注》作珉玉。《一统志》引经作琱玉。”

珛xiù
基本字义
⒈有疵点的玉。
康熙字典
《说文解字》朽玉也。
又《集韵》音xù,义同。

珝xǔ
基本字义
⒈玉名。

珢yín,kèn
基本字义
珢yín:似玉的美石。
珢kèn:有隆起痕迹的玉。

㻆xuàn
异体字(琄xuàn)
基本字义
琄xuàn
⒈玉的样子:㻆,玉貌。——《玉篇》
⒉佩玉貌。
康熙字典
《尔雅·释训》皋皋、琄琄,刺素食也。
(琄琄:佩玉貌。古人佩玉以表德。多用以讽刺无德而佩玉者尸位素餐。)
按《诗经·小雅·大东》鞙鞙佩璲,不以其长。
郭璞 注“刺无才而尸位佩玉也。本从革作鞙。”

㻅(璯)huì,kuài
基本字义
㻅huì:玉饰冠缝。
㻅kuài:古人名用字。
璯kuài:
⒈义同“㻅kuài”。
⒉姓(罕见姓氏,不足千人)。

㻂píng,pín
基本字义
㻂píng:玉名。
㻂pín:同“玭”,珍珠。

㻁guī
康熙字典
《字汇》同瓌。
瓌guī
康熙字典
《广韵》与瑰同。
瑰guī
基本字义
⒈美玉; 美石。
⒉珍贵;珍奇。
⒊奇特;杰出。
⒋华丽,美丽。
⒌奇伟,奇异;独立的样子。通“傀guī”:瑰奇(亦作傀奇。)
⒍树名:(昆仑)有珠玉,沙棠,琅玕,碧瑰之树。——《抱朴子·祛惑》
⒎玫瑰。
⒏姓(罕见姓氏,不足千人)。
异体字(璝guī)
康熙字典
《字汇》与瑰同。

以上为【王】部笔画数9至10的,与玉有关的字。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