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趣理论补讲:基本笑趣性手段之二 阿德勒式笑趣性手段
大家好,我是老迷路。
这一课我们具体地探讨一下阿德勒式笑趣性手段或者优越嘲讽类笑趣性手段。采用这类笑趣手段产生的是优越嘲讽类笑趣。对应的是优越-自卑主体。对应的马斯洛需要层次是尊严优劣地位权力名誉。
我们人类是社会性动物,我们生活在群体之内,而为了使群体拧成一股绳,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发挥最大效力,那自然就要对其进出结构化改造,进行分工,去分出支配者与被支配者,这样我们才能在打猎战争兴修重大工程等活动时更好地合作,因而活下来,走向兴旺。
也就是说,一个人只要与其他人在一起,那么他们之间就存在一个永恒的主题,那就是分出强弱优劣上下级,明确谁处于支配地位,谁又处于被支配地位。这可以说是一个只要你处于人群中就不会停下来的游戏。
还有,当一个人处于支配地位,成为支配者,成为一个受尊敬的人,成为一个地位高的人,成为一个拥有权力的人时,那么他很大概率上将会是集体中最大的受益者,将获得巨大的财富及优先择偶权等。
而我们大多数人是注定要处于被支配地位的,是被领导者,是不受尊敬的人,是地位低下的人,是没有什么权力的人。
也就是说,我们大多数人在这个尊严优劣地位权力名誉的需求欲望层次上是很难得到满足的,或者可以说永远也得不到满足。而那些出身好的地位高的有权势的通常也不会满足,因为他们会遭受更高地位更大权势的人的压迫。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也就是说,我们几乎所有人都无法在这一层次的需求欲望上得到满足。而这永远无法得到满足的尊严优越地位高权力大的需求欲望及其背后的精神能量,是得不到完全满足与释放的,只会暂时压抑或者潜伏起来,但一旦其找到突破口,就会爆发出来,从而变向转移到其他通道上,从而获得满足,获得等量快感。而笑这个通道正是这样的突破口之一。
联系之前的笑趣基本结构:
笑趣开局:目的是巩固常规认知
笑趣点:引出超常规逻辑,逆转常规认知
笑趣结局:观众自发形成的笑趣认知
显然,对于这类优越嘲讽类笑趣,常规认知就是作为观众的我们在尊严优劣地位权力名誉的需求欲望上得不到满足的事实。这也是天然就有的。也就是说,笑趣开局是早就准备好的。
而此类笑趣的笑趣点通常是落在一个人物身上的。因为只有在人身上我们才能去满足此类需求欲望。(当然其实动物也行)
那么此时笑趣点,通常就是一个人物采取行动,表现显露出其毫无威胁且卑劣被支配地位低下的心理劣势,从而就逆反了作为观众的我们的常规认知。
那笑趣结局呢自然就是作为观众的我们的发笑了。因为观众忽然间发现自己是具有心理优势的,是处于优越支配地位的。这实在太不可思议了,以至于我们在此层次上的需求欲望及其背后的精神能量忍不住跑到了笑通道上。
因此对于这类尊严优劣地位权力荣誉的需求欲望,及相对应的优越-卑劣主体,及因之产生的优越嘲讽类笑趣来说,通常的笑趣营造手段就是:
表面强势实际处于劣的人物(笑趣开局)+劣势行动(笑趣点)+笑趣结局(观众优越欲求转移到笑通道上)
其实这里的人物可以是普通的看不出其优劣强弱的,也可以是实际上本就优越强势的。但尽量不要让其太劣势了,因为这样很容易激发作为观众的我们的同情心;也不要太过强势优越,那样作为观众的我们反而会畏惧无所适从。
由于在这样的笑趣结构中呢,通常是一定要有人物存在的。
据此就可以分为以下多种情况:
单人物时,又可以据被动展现与主动揭露分类:
情况一,一个表面强势的人物的某一方面是弱势的。比如一个吝啬的守财奴,同是也是个瘸子,他走起来路一瘸一拐的。这就容易使我们发笑。
情况二,一个实际强势的人物主动揭露其自身劣势。比如一个国王说自己胖成球了。这就很容易使我们发笑。
情况三,一个强弱不明的人物通过自身劣势的遭遇,从而达到嘲讽社会乱象的目的。比如一个人走路,几次三番掉到下水道里,很是倒霉,从而使我们大笑,但这并不代表这个人真的卑劣,而是因为市政的不作为,又或者因为偷井盖的太多。
双人物时:
情况一,一个人物去揭露另一个人物的劣势,从而使观众哈哈大笑。比如一位丈夫爱在人前装大款,一次施舍给乞丐一张百元大钞,于是他老婆就在旁边揭他的短,对乞丐说:这钱给了你,俺们也要成要饭的了。
情况二,一个人物和另一个人物互揭对方劣势。
情况三,一个人物和另一个人物都通过行动暴露出劣势。
接下来,还有三个人物以上情况,就不展开讨论了,好今天就讲到这里,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