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红楼识疑•成书】作者辨识

2021-12-23 11:39 作者:pengo2025  | 我要投稿


•  揣摩作者意图

•  通部感受全书

•  联系历史事件

•  返回书里体会

•  林黛玉的故事

 

揣摩作者意图

1,“此书开卷第一回也”至第一首诗。

(1)行止见识皆出于我之上。

(2)闺阁中本自历历有人。

作者表明小说立意之一:写女性、赞美女性、女性崇拜。 “女水男泥论”也诠释了这一观点。

2,“列位看官”至“说着,便袖了这石,同那道人飘然而去,竟不知投奔何方何舍”。

(1)若说你性灵,却又如此质蠢,并更无奇贵之处。如此也只好踮脚而已。

(2)因见众石俱得补天,独自己无材不堪入选,遂自怨自叹,日夜悲号惭愧。

(3)瞬息间则又乐极悲生,人非物换,究竟是到头一梦,万境归空。

一僧一道肯定石头性灵——能写,奚落石头质蠢——文笔不行,石头记虽然完成了但要与其他名著相提并论,还有相当大的距离。一僧一道感叹石头遭遇改朝换代的变故,得了个卸磨杀驴的结局。不论当官还是写作,石头老兄都差点事儿。

3,“后来不知又过了几世几劫”至“我师意为何如?”

(1)家庭闺阁琐事,以及闲情诗词倒还全备。

(2)其中只不过几个异样女子,或情或痴,或小才微善,亦无班姑蔡女之德能。

(3)不敢稍加穿凿,徒为供人之目而反失其真传者。

空空道人给与肯定:侧重女性,文笔写实;指出问题:文法无趣。结合全文,情与痴正是立意之二:女性悲剧。

4,“空空道人听如此说”至第三首诗。

(1)“大旨谈情,亦不过实录其事”。

(2)“从此空空道人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遂易名为情僧,改《石头记》为《情僧录》”。

(3)“至吴玉峰题曰《红楼梦》。东鲁孔梅溪则题曰《风月宝鉴》。”

(4)“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曰《金陵十二钗》。”

空空道人改石头记为情僧録,不是改名而是改写,加入僧道宗教哲学概念,主要写爱恋之情,后又加入红楼梦概念、风月宝鉴概念、加入金陵十二钗概念。并没有表明此书为曹雪芹所作、所撰。

• 情僧概念

渺渺真人茫茫大士幻化成跛足道人、癞头和尚,出现在第一、三、十二、二十五、六十六回,尘世僧道出现在第一、第二、十五、二十三、二十五、二十六、二十九、四十一、四十三、六十二回、六十三、七十一、七十七、八十回等;第三十回贾宝玉说去做和尚、第三十一回贾宝玉再次说去做和尚;程甲本后40回贾宝玉做了和尚。

• 红楼梦概念

从第十六回盖省亲别院一直到第八十回大观园内生活。

风月宝鉴概念

何为风月?淫秽话题。

第五回,立新场情传幻境情——梦遗。

第六回,贾宝玉初试云雨情——第一次性爱。

第七回,谈肄业秦钟结宝玉——同性恋;骂杂种焦大撒酒疯——乱伦;送宫花贾琏戏熙凤——白天性爱。

第九回,恋风流情友入家塾,起嫌疑顽童闹学堂——鸡奸。

第十一回,见熙凤贾瑞起淫心——乱伦。

第十二回,贾天祥正照风月鉴——手淫

第十三回,秦可卿死封龙禁尉——乱伦。

第十五回,秦鲸卿得趣馒头庵——双性恋。

第二十一回,俏平儿软语救贾琏。——通奸。

第二十四回,宝玉动情轻薄鸳鸯——调戏。

第二十八回,蒋玉菡情赠茜香罗——同性恋。

第三十回,宝玉动情勾引金钏——调情。

第三十一回,宝玉洗澡碧痕作陪——性爱。

第四十四回,变生不测凤姐泼醋——通奸。

第六十五回,贾二舍偷娶尤二姨——聚麀。

第七十五回,邢德全醋妒薛文龙——鸡奸。

第一回,甲眉:雪芹旧有《风月宝鉴》之书,乃其弟棠村序也。今棠村已逝,余睹新怀旧,故仍因之。

第十三回,甲:“秦可卿淫丧天香楼”,作者用史笔也。老朽因有魂托凤姐贾家后事二件,的是安富尊荣坐享人不能想得到处。其事虽未行,其言其意则令人悲切感服,姑赦之,因命芹溪删去。

(1)如果都按照第九、十一、十二、二十一的白描写法,真真是““风月笔墨,其淫秽污臭,屠毒笔墨,坏人子弟”了。

(2)透露曹霑写过《风月宝鉴》这种《金瓶梅》风格的警世“淫书”。

(3)难怪要删减,否则就与“大旨谈情”之下的赞美女性和女性悲剧的立意不符了,点到为止的晦淫一下尚有情可原。

• 金陵十二钗概念

在“大旨谈情”的主旨之下,在歌颂女性的同时兼顾女性悲剧命运的立意之下,有了第五回“开生面梦演红楼梦”判词和梦曲中女性命运的“剧本”。

几个题目犹如古代亭台楼阁的榫卯结构,浑然一体,仿佛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描述的: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方方正正的石头被一僧一道点化成鲜明莹洁的美玉,就是《石头记》被一芹一脂砚修改成《红楼梦》的结果。

佐证

整体考量,需要检索程甲本八十回文本和批语,人物角色按出现次数排序如下:

凤姐1222次、贾母1101次、黛玉951次、袭人751次、宝钗696次、王夫人609次、平儿479次、湘云368次、探春326次、尤氏309次、鸳鸯272次、李纨251次、薛姨妈246次。。。

宝玉2646次、琏430次、贾政338次、贾珍324次、薛蟠244次、。。。

开篇女娲补天,实则精卫填海。女娲补天,点明立意之一赞美女性,精卫填海暗喻立意之二女性悲剧。

首先,写女性,以女性为主要角色,空空道人说到做到了。

其次,融合佛道宗教哲学内容,空空道人说到做到了。

再者,融和了风月宝鉴的情色内容,空空道人说到做到了。

又者,赞美女性,借“孽海情天”、“女水男泥”拔高了女性的社会地位,控诉了造成女性命运悲剧的礼教理治,慨叹了人世间的造物弄人,空空道人说到做到了。

最后,在“大旨谈情”的主题立意之下,讲述了“金玉姻缘”和“木石前盟”的“二龙抢珠”,谱写了动人心弦的宝黛爱情和绛珠还泪的故事,空空道人也说到做到了。

 

通部感受全书

在赞美女性灵慧、才智,描写爱情和眼泪的同时,不难发现在这些光辉之下,私心、藏奸、狡猾的耍心眼儿屡见不鲜,并在尤氏、宝钗、袭人、贾母、凤姐、李纨、赵姨娘等人身上均有体现,大部分被悄悄隐藏在嬉笑怒骂、鲜花着锦的映衬之下,不易察觉,需要读者联系前因后果、人物关系进行脑补和推理,才能列出可能性选项,结合人物性格,得出合理性结论,这结论因人而异,一人一尺,是按照读者的个人理解进行度量的。

“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蚤子”。这可能才是《红楼梦》现实主义的意义吧,体现人性、人际的复杂性。可贵、可爱、可敬的是,她们的奸猾在作者笔下并不讨厌,反而增加了阅读的趣味性,这种广泛的小心思、小伎俩、小狡黠、小花招儿,在护官符、富贵眼睛极为普遍的社会背景下,又生动的那么恰如其分,令人回味隽永,如枫露茶三次四后才出色。不仅被用到人物情节上,也被用到写作技巧上。另外,该种笔调在《围城》中也有所体现,只是《围城》少了些悬疑的要素。

读红楼梦的人有福,色情、凶杀、悬疑、解构、吃喝玩乐、琴棋诗画一应俱全,走笔行文如游龙戏凤、雅俗共赏。这是作者送给读者的宝贵礼物,是书里书外,彼此心照不宣、相视一笑的默契。

经历过家事消亡、生离死别的作者,用这种神魔幻妙的笔法,乐观豁达的心态,写出取悦读者的“满纸荒唐言”,可背后,又有谁体会的到她那用心良苦的“一把辛酸泪”呢。

 

联系历史事件

1684、1689、1699、1703、1705、1707年康熙六次南巡。

第十六回,原文:

还有如今现在江南的甄家,甲侧:甄家正是大关键、大节目,勿作泛泛口头语看。嗳哟哟,庚侧:口气如 闻。好势派!独他家接驾四次。庚侧:点正题正文。若不是我们亲眼看见,告诉谁谁也不信的。别讲银子成了土泥,庚侧:极力一写,非夸也,可想而知。凭是世上所有的, 没有不是堆山塞海的,‘罪过可惜’四个字,竟顾不得了。”庚侧:真有是事,经过见过。凤姐道:“我常听见我们太爷们也这样说,岂有不信的。庚侧:对证。只纳罕他家怎么就这么富贵呢?”赵嬷嬷道:“告诉奶奶一句话,也不过是拿着皇帝家的银子往皇帝身上使罢了!甲侧:是不忘本之言。谁家有那些钱买这个虚热闹去?” 甲侧:最要紧语。人苦不自知。能作是语者吾未尝见。

康熙南巡,曹霑还没出生,江宁织造曹尔正(曹玺)卒于1684年,这两个人都没经历,但有人“经过见过”。

1699年康熙第三次南巡,驾驻江宁。

1705年康熙第五次南巡,驾驻苏州,命选江南、浙江举、贡、生、监善书者入京修书。江宁织造曹寅校刊《全唐诗》成。

曹寅(1658年9月7日—1712年7月23日),1692年任江宁织造,文武双全。

曹顒(1689年—1715年),1712年任江宁织造,监生。

曹頫生于1697年左右,1715年任江宁织造,无学历。

曹霑生于1715年,无学历。

这两次接驾,曹寅肯定在场,曹颙、曹頫可能在场。曹寅、曹颙有记录接驾盛况的可能性和文笔,后被这个“经过见过”的批书人引用,此人大概率是曹頫,1728年抄家时正是他在江宁织造任上,时年30岁左右。

第七十七回,原文:

又吩咐上年凡有姑娘们分的唱戏的女孩子们,一概不许留在园里,都令其各人干娘带出,自行聘嫁。一语传出,这些干娘皆感恩趁愿不尽,都约齐与王夫人磕头领去。王夫人又满屋里搜检宝玉之物。凡略有眼生之物,一并命收的收,卷的卷, 着人拿到自己房内去了。因说:“这才干净,省得旁人口舌。”因又吩咐袭人麝月等人:“你们小心!往后再有一点份外之事,我一概不饶。因叫人查看了,今年不宜迁挪,暂且挨过今年,明年一并给我仍旧搬出去心净。” 庚夹:一段神奇鬼讶之文不知从何想来,王夫人从来未理家务,岂不一木偶哉?且前文隐隐约约已有无限口舌,浸润谮原非一日矣。若无此一番更变,不独终无散场之局,且亦大不近乎情理。况此亦是余旧日目睹亲闻,作者身历之现成文字,非捏造而成者,故迥不与小说之离合悲欢窠臼相对。想遭零落之大族儿子见此,虽事有各殊,然其情理似亦有默契于心者焉。此一段不独批此,直从抄检大观园及贾母对月兴尽生悲皆可附者也。说毕,茶也不吃,遂带领众人又往别处去阅人。

但“此亦是余旧日目睹亲闻。。。想遭零落之大族儿子见此,虽事有各殊,然其情理似亦有默契于心者焉”。

1728年抄家,30岁左右的曹頫亲历、亲理,彼时13岁的曹霑很可能已经被护送回北京了。但在此之前,自抄自检的遣散“狐狸精”,他们可能都经历过。

佐证:

检索程甲本后四十回,对比前八十回,在宝玉、贾母、凤姐、黛玉、宝钗出现次数按比例减半之外,妙玉从48次增加到105次,惜春从79次增加到117次,袭人从751次减少至11次,湘云从368次减少到52次,尤氏从413次减少到34次。贾政从338次增加到612次,北静王从20次增加到32次,贾珍从324次减少到67次,贾琏430次略减345次,薛蟠从244次减少到43次。

亲历抄家的贾政和改邪归正的贾琏成为了后40回的主角,不肖子弟贾珍、薛蟠被边缘化,入空门的妙玉、惜春被加强了。

 

返回书里体会

1,“自欲将已往所赖天恩祖德,锦衣纨袴之时,饫甘餍肥之日,背父兄教育之恩,负师友规训之德,以至今日一技无成,半生潦倒之罪,编述一集,以告天下人”。

2,“我之罪固不免”。

3,“我之不肖,自护己短”。

4,“今日之茅椽蓬牖,瓦灶绳床,其晨夕风露,阶柳庭花,亦未有妨我之襟怀笔墨者。虽我未学,下笔无文”。

5,“上面虽有些指奸责佞贬恶诛邪之语,亦非伤时骂世之旨”。

6,“君仁臣良父慈子孝,凡伦常所关之处,皆是称功颂德,眷眷无穷”。

•云雨丫鬟、搞同性恋、搞双性恋的宝玉是谁?!

•能写“恋风流情友入家塾”、“贾天祥正照风月鉴”、“秦可卿淫丧天香楼”,“秦鲸卿得趣馒头庵”,“邢德全醋妒薛文龙”,为何“宝玉不知与秦钟算何帐目,未见真切,未曾记得,此是疑案,不敢纂创”?

•24岁早夭的曹颙,是不是你带坏了弟弟曹頫呢?

遭遇抄家,家事毁于一旦。上述6条简直就是曹頫的“忏悔录”,他不就是前八十回中的纨绔子弟,后四十回里那个“只好踮脚”改过自新的忠臣孝子,贾政么!皇帝驾临,还能不对皇帝好点儿,“不过是拿着皇帝家的银子往皇帝身上使罢了”,问题在于,寅吃卯粮造成亏空的人不是皇帝而是你曹家啊!谁承想康熙的儿子雍正一上台就不按套路出牌呢?唉,一朝天子一朝臣,曹頫,真有点儿冤,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啊。宝玉中举、贾兰登科、贾家复官,何尝不是属于贾政属于曹頫的红楼一梦呢?

袁枚在《随园诗话》中写道:

康熙间,曹楝亭为江宁织造。每出,拥八驺,必携书一本,观玩不辍。人间:“公何好学?”曰:“非也。我非地方官,而百姓见我必起立,我心不安,故藉此遮目耳。”素与江宁太守陈鹏年不相中。及陈获罪,乃密疏荐陈。人以此重之。其子雪芹撰《红楼梦》一部,备记风月繁华之盛。明我斋读而羡之。当时红楼中有某校书尤艳。我斋题云:“病容憔悴胜桃花,午汗潮回热转加。犹恐意中人看出,强言今日较差些。”“威仪棣棣若山河,应把风流夺绮罗。不似小家拘束态,笑时偏少默时多。”

关键点:当时红楼中有某校书尤艳。

当时,表示现场,红楼表示地点,某校书不论是校勘书籍的人还是乐伎歌伎,是真实存在的人。如果是书中的人,直接把“当时红楼”写成“书”更加言简意赅,问题是书中至少十二钗,尤艳的何止某位呢?这尤艳的某校书究竟是病容憔悴还是威仪棣棣,先不去管她,雪芹身边至少有一位真实的艳女。

那些风月笔墨,虽然辣眼,但是发挥了“警”的作用,与情幻并非格格不入,没有同性性爱的直接描写,也许正好表明雪芹的性取向正常,而男色,只是一种生活体验。

疑点1:

和林黛玉发乎情止乎礼爱的死去活来的宝玉又是谁?!他怎么可以一边当着花花公子一边又翩翩君子呢?

呵呵,石头曹頫男女通吃是个滥人,而宝玉曹霑只是滥情。

脂砚斋(空空道人)和曹霑化身林黛玉和贾宝玉,也作为绛珠仙草和神瑛侍者的化身,在红楼梦里谈恋爱。

疑点2:

石头和空空道人明明说好了“大旨谈情”,怎么还有这么多“风月宝鉴”的情色内容?

第一回,甲眉:雪芹旧有《风月宝鉴》之书,乃其弟棠村序也。今棠村已逝,余睹新怀旧,故仍因之。

说明空空道人默认了这一点,这么做既成全了曹霑的《风月宝鉴》,又展示了自己的改写功力。

疑点3:

空空道人为什么迁就雪芹?

甲眉:若云雪芹披阅增删,然则开卷至此这一篇楔子又系谁撰?足见作者之笔,狡猾之甚。后文如此者不少。这正是作者用画家烟云模糊处,观者万不可被作者瞒蔽了去,方是巨眼。

能解者方有辛酸之泪,哭成此书。壬午除夕。 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余尝哭芹,泪亦待尽。每意觅青埂峰再问石兄,奈不遇癞头和尚何!怅怅!今而后,惟愿造化主再出一芹一脂,是书何本,余二人亦大快遂心于九泉矣。甲午八日泪笔。

因为空空道人就是脂砚斋。

空空道人有改写石头记的能力,脂砚斋有重评石头记留名封面的资格,空空道人、脂砚斋、女校书,以她们不同的方式在书里书外“捧着”着曹霑。

她们是同一个人,那个改写石头记的人,爱着那个闺阁中体贴入微的曹霑的女人。和心爱的男人在书里谈一次刻骨铭心的恋爱,何尝不是脂砚斋的红楼一梦呢?

脂砚斋:

• 如果林黛玉不是被贾家收养,又哪里会有她和贾宝玉的青梅竹马、寝居同室呢?

• 哪个正常的女人会喜欢像贾琏、薛蟠那样花天酒地、男女通吃的男人?想想凤姐对鲍二家的、尤二姐的态度吧。

• 如果贾宝玉的性取向有问题,他又怎么会爱上林妹妹呢?

脂砚斋化身林黛玉,她是林黛玉的原型。

在凡例(楔子)里她是空空道人,改写石头记,提携曹雪芹;在小说里她是林黛玉,爱那个体贴的花痴情种贾宝玉;在曹雪芹里,她是那个雪字,躲在曹字和芹字之间;在现实里她是脂砚斋,爱贾宝玉的原型之一曹霑。

曹頫是假宝玉,曹霑才是真宝玉,那个空空道人脂砚斋林妹妹爱的宝哥哥!

她要的是爱情,是书中宝玉和黛玉的爱情。

《甘泽谣•圆观》原文:

圆观又唱《竹枝》,步步前去,山长水远,尚闻歌声。词切韵高,莫知所诣。初到寺前,歌曰:  

三生石上旧精魂,赏月吟风不要论。 

惭愧情人远相访,此身虽异性常存。  

寺前又歌曰: 

身前身后事茫茫,欲话因缘恐断肠。

吴越山川游已遍,却回烟棹上瞿塘。

脂砚斋也想留名《红楼梦》,可惜她是个女人,女人写爱情,女人不守妇道,能够出版发行么?难,要看出版商怎么忽悠出版署了。她留下一个最像人名的曹雪芹,推荐了一个最切合小说的名字红楼梦。

她为的是爱情,三生石畔绛珠还泪的爱情。

 

林黛玉的故事

第一回,当日地陷东南,这东南一隅有处曰姑苏,有城曰阊门者,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姑苏

第二回,雨村道:“去岁我到金陵地界,因欲游览六朝遗迹,那日进了石头城,从他老宅门前经过。街东是宁国府,街西是荣国府,二宅相连,竟将大半条街占了。大门前虽冷落无人,隔着围墙一望,里面厅殿楼阁,也还都峥嵘轩峻;就是后一带花园子里面树木山石,也还都有蓊蔚洇润之气,那里像个衰败之家?”——金陵

第三回,题目,荣国府收养林黛玉(甲戌本),林黛玉抛父进京都(庚辰本),林代玉抛父进京都(己卯本),接外孙贾母惜孤女(甲辰本),接外甥贾母惜孤女(蒙府本、戚序本)。——作者在纠结什么?

宝玉笑道:“我送妹妹一妙字,莫若‘颦颦’二字极妙。”探春便问何出。宝玉道:“《古今人物通考》上说:‘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画眉之墨。’况这林妹妹眉尖若蹙,用取这两个字,岂不两妙!”探春笑道:“只恐又是你的杜撰。”宝玉笑道:“除《四书》外,杜撰的太多,偏只我是杜撰不成?”——文字游戏(空空道人,频频杜撰?有石为黛,代墨画眉?)

第四回,这四家皆连络有亲,一损皆损,一荣皆荣,扶持遮饰,俱有照应的。——同气连枝

一会儿是空空道人,一会儿是雪,一会儿是脂砚斋,一会儿是绛珠仙草,一会儿是林黛玉,你到底是谁?在干嘛?

• 姑苏林黛玉被金陵贾家收养在京都。。。

• 收养,是接还是送,书中接了人也接了财的。。。

• 代玉还是黛玉,代画眉之墨,那不就是代笔改写么。。。

• 接了林家的财,却没给林黛玉主婚,真是可以的。。。

• 难怪林黛玉爱哭,爱的人花心,爱的人没结果,家道中落父母双亡。。。

• 贾、史、薛、王都在金陵(南京),甄、林在姑苏(苏州)。。。

• 贾、林两家有托孤之信。。。

呵呵,江宁织造曹家的亲戚。

平郡王纳尔苏和苏州织造李煦。 

果真如此,元妃、接驾、黛玉,恐怕就都有着落了。

(未完待续)

【红楼识疑•成书】作者辨识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