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姆河的MVP:1916年9月15日,攻击弗勒尔村的英军D17号坦克
1916年9月7日,装备Mark.I型坦克的英国皇家陆军机枪部队重装分队抵达索姆河前线,目的是配合黑格将军指挥的第4集团军攻击【摩瓦尔】至【勒萨斯】一带的德军防线,黑格将军对这支新兴的机械化装甲部队给予了厚望,这在他的战前讲话中可以体现出来:“小伙子们,打起精神来,我可就指望你们了!”
重装分队下辖的C连与D连的攻击目标是摩瓦尔、勒伯夫(Les Boeufs)、高迪科特(Gueudecout)和弗勒尔(Flers)四处村落,坦克将以2辆或3辆一队的小组编队展开行动,压制敌军火力点并突破铁丝网,然后由跟进的步兵扫荡战壕,一举形成突破口,骑兵等后续部队就将大举继进,从而彻底粉碎德军防线。与此同时,被分配到英军第3军战区内的D连的1个小队也将展开协同进攻,目标是夺取另一处小村科思莱特(Courcelette)。


1916年9月15日,Z日,英军坦克终于发动了历史性的进攻行动,当天上午6:20,隶属于D连的D17号Mark.I型坦克(雄性)和2辆同连坦克一起,在弗勒尔方向配合第41步兵师进攻。可出发不久后,D17号坦克的两个“战友”就相继陷入一个较宽的壕沟,失去了机动能力。D17号车长【斯图亚特.海斯蒂中尉】见状,只好指挥坦克独自向前推进。

事实上,驾驶Mark.I型坦克并不是什么轻松的工作,驾驶员和2名机械师得忍受着噪音、引擎废气、高温和狭窄的内部空间,费力的操控杠杆和发动机。即使如此,在8名车组的共同努力下,D17号坦克依然冒着炮火向前突击了2千米之远,这在以前是敢想不敢求的进展。在它的带动下,第122旅和第124旅的步兵们鼓起勇气不断向前,一直杀到弗勒尔地区的德军防御阵地中心:弗勒尔村外沿的铁丝网阵中。

理所当然的是,对步兵威胁极大的铁丝网在Mark.I型坦克这种钢铁战场面前不过是一堆乐色。D17一马当先,很快就凭借结构优势压开一条通道并率先杀入村中,同时带动300余名步兵冲进弗勒尔村。面对前所未见的大怪物,惊慌失措的德军大部败走,留下多名狙击手躲在在村中的房舍内伺机击杀英军步兵,不过这种“把戏”对坦克是无用的,D17号直接用自己的2门57毫米海军速射炮把村中的房屋挨个轰了一遍。不过就在全村快要被英军肃清时,D17的一侧履带被一发炮弹的破片打断,同时发动机亦因为过热而失灵,车长海斯蒂中尉只得下令弃车,接着从容的带领7名下属徒步返回了本方阵地。


1916年9月15日是英军在索姆河战役中最后一次试图通过大规模攻势打破德军防御,不过依然以失败告终,在长达50千米的战线上,英国军队处处流血,战绩却相当低微。
而当天英国坦克参与的进攻因为性质特殊,被单独称作【弗勒尔-科思莱特之战】,虽然坦克因为各种技术问题没有取得想像中那样的雷霆闪击,但依然达成了局部进展,并给予德军士气极为严重的打击。
而D17号坦克无疑是这场坦克行动中的MVP ,虽然它最终被打断了履带,但它以一己之力带领300名步兵攻下了当面德军防御中心,而且它取得的突破距离在当时来看也是相当惊人的:足足有6.5公里之多!

巧合的是,在D17号坦克突入弗勒尔村时,1架英军侦察机正好飞过它的头顶,目睹本方坦克冲入敌阵的这一幕后,激动不已的后座观察员立即掏出纸笔,用潦草的字迹写下了一段战时新闻,并且在飞返英军战线时把它投了下去。上面写着,“我们的坦克带着一大群欢呼的战士们涌入了弗勒尔。”
热烈的情绪迅速蔓延开来,先是在士兵们中间,继而通过战地记者们的争相报道传递到了大后方。英国国内的各大报纸纷纷在头版显著位置刊发大字标题,比如“1辆英国坦克出现在了弗勒尔的大街上,欢呼的英国士兵紧随其后”、“战车冲向战壕,英国了不起的新武器”、“陆地巡洋舰”、“新发明统治战场,我们的轮式堡垒让汉斯们像兔子一般逃窜”,又比如“汉斯哀号这是不公平的屠杀”,以及“英王陛下的陆地海军出现了”等等。
不过美中不足的是,所有的报道都只有干巴巴的文字,因为没有任何一家报纸能够在第一时间获得Mark.I型坦克的照片。面对着如雪片般飞来的要求一睹本国坦克雄姿的全国读者们的信件,各家报社的美工们只得开动脑筋,以装甲汽车和霍尔特拖拉机(坦克的原型)等车辆为原型发挥想象,用各种稀奇古怪的拼接画来试图满足读者的感观需求,不过读者的需求想来也没怎么被满足。)
最终在这场坦克图片竞赛中胜出的是《每日镜报》(Daily Mirror),这份报纸在11月22日的整个头版上刊发出了一张Mark.I型“雄性”坦克在前线的照片,配发的大标题是:“安静,安静,一辆坦克正行进在西线战场上。”
这一期报纸发表后,几乎瞬间造成了“洛阳纸贵”的轰动效应,同时令同行们嫉妒得眼睛发绿。得意的《每日镜报》老板始终拒绝透露这张照片的新闻来源,只是对外声称,他为了得到这幅首次发表在英国报纸上的坦克照片足足支付了5000英镑,而这价格在当时,几乎已经是一辆Mark.I型坦克的造价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