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重庆市2023届11月调研测试卷康德卷

2022-10-31 00:13 作者:橙子辅导  | 我要投稿

试卷解析及答案发布地址公告

①发布于微博:橙子辅导1(数字1)

②发布于微博:考试研究所 ·

请通过方式①或②快速获取

以下均为复习备考资及相关练习题,以供使用

教学指导思想与理论依

 依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和新高考的指导思想,通过核心素养的培育,达到立德树人的宗旨。设计如下:

1. 整体设计以秦兵马俑朝向引起兴趣;主干内容整合为三部分:秦兼天下、秦之一统,包括秦的三个工程帝国工程体制工程制度工程;秦崩之思,情感升华,千秋功过。

2. 以战国形势图与秦朝形势图作为对比载体,引发变化思考,培育学生的时空观念和史料解释素养;

3.教具及教具图片解读、史料研习,细节历史,丰满人与事,突破学习要点:大一统国家的建立认识国家兴衰存亡的一般规律;

4.评说勾勒出的秦始皇,研思秦朝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的重要时期,涵养唯物史观、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家国情怀。

 

教学背景分析

(一) 课题及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本课共三目,分别是秦的统一、秦朝的暴政、秦末农民起义与秦的速亡。可整合为两条主线:秦朝的统一、秦朝的灭亡。秦朝统一六国的条件部分承接和联系了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的内容;巩固大一统的措施与农民起义又与第4课《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内容衔接,这三课构成了中国早期封建制度的雏形。在整个单元中承上启下,在整个模块中占有重要地位。通过学习本课内容,把握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之过程和意义,学生可理解国家兴衰存亡的一般规律。

(二) 学生情况分析

高一学生思维活跃,有探究欲望。在思维上开始从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思维为主过渡,具有一定的分析比较能力。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储备,本课内容集中在部编初中新教材七第9、10两课。

基于学情,本课拟采用创设历史情境,制造认知冲突,引导史料分析,采用实物教具、图片等多种手段,建构历史思维逻辑体系帮助学生理解秦朝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对中华文明的影响,并对后面的学习提供知识和情感铺垫。

教学目标

1.时空观念: 以地图为载体,掌握秦走向统一、秦末农民战争、秦朝灭亡等重要历史事件的时空定位。

2.史料实证:通过探究史料,理解秦朝巩固统一与中央集权的措施、秦末农民战争与秦亡。

3.历史解释、唯物史观:理解概念“大一统国家”,研思秦朝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形成的重要时期。

4.家国情怀:通过评价秦始皇,感悟秦朝创立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奠基作用。


重庆市2023届11月调研测试卷康德卷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