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致不知前路的他们——关于Vtuber的一点想法

2019-09-09 21:20 作者:GuoVE  | 我要投稿

!写在前面!:本人持续关注的Vtb只有一两个,对大多数Vtb只是听闻并没有深入的了解,所以文章更多的是在群体的层次上进行分析而不过多涉及具体角色或事件。另外本文可能含有较多的主观看法,不绝对公正客观,写出来的主要目的是抒发自己的看法并且抛砖引玉,以上。

啊,配图什么的不会搞的,这辈子都搞不了的。(狗头

  


    世界是且总是美丽而又残酷的,哪怕是幻想出来的世界亦是如此,唯一的不同在于创造者向我们展示了什么,隐藏了什么,又缺省了什么。



一、这就是Vtuber

        抛开其经济意义不谈,Vtb本身更像是对虚拟现实的一种尝试,或者说是对2.5D这个概念的一个新注解。笔者最开始接触Vtb的时候,曾一度拿coser与其进行对比。这两者在虚拟与现实的交互方向上可以说是背道而驰。前者以“角色在现实中的重现”为宗旨,尝试把电影、动画、小说、漫画中的人造角色代入现实中,而后者则是致力于为一个现实中的人创造虚拟形象,为其赋予新的属性和生命,坊间也流传着“Vtb是人生的第二春”这一说法。即是说,cosplay是把虚拟代入现实世界,是对角色的稀释和泛化,而Vtb则是将人包装成拥有固有人设的角色,初衷是对性格(哪怕是设定上的)和行为的巩固和纯粹化。笔者认为,即使短短几年发展中Vtb所暴露出的问题和隐患并不比cosplay少,但这两种虚实交互方式中,Vtb依然是一种更好的尝试,它所呈现出的形象更加丰满,叙事产出更加稳定,而且也更贴合流量时代的特征。

  每个时代都有人在做美好的梦,每个时代也有人为这些人造梦。Vtb则是这个时代的又一支造梦师队伍,这么说毫不为过。Vtb本质上依旧是youtuber,依旧是直播播主,这个群体的从业者以女性居多,其运作方式和各大直播平台上的女主播并没有根本的区别,直播内容也大同小异。女主播是造梦师吗?毫无疑问是的,我们很容易就能回想起前些日子乔碧萝泡沫破灭时,那些粉丝们的崩溃和榜一大哥销号离去的黯然背影。和女主播相类似的Vtb无疑也是造梦师,随便打开某个Vtb的B站视频,打开弹幕,“AWSL”“KKSK”等等话语几乎充斥整个屏幕,杂谈配信中向Vtb直球告白的棉花糖层出不穷。Vtb作为新兴的直播形式又搭上了二次元文化的顺风车,吸粉能力不言而喻。其一,Vtb大多有着自己的“人设”,如果好好经营,很容易就能吸引直中好球带的路人;其二,Vtb使用的是虚拟形象,相比女主播行业对颜值潜在的硬要求,虚拟外观的美型问题似乎更好解决——找个好妈(画师),毕竟人的相貌不是天生的,不可轻易大变,Vtb的形象则是可以从头顺着人的意愿创造。其三,Vtb的受众大多集中在十几二十几的青少年身上,这个年纪的人更富于幻想,换句话说,更容易接受偶像,而Vtb,最终都是向着偶像的方向前进的。

        提到Vtuber基本不可能略过的一个问题是:模型和中之人的关系。Vtb的基本实现是:扮演Vtb的人利用动态捕捉技术以达成人与虚拟形象的动作同步,再由3D模型/Live2D实现这些动作在视频或直播中的再现。简单来说,模型是Vtb的肉体,而扮演角色的中之人则是灵魂一样的存在。在Vtb身上,一个不可能的事情得到了实现:“灵魂”和“肉体”的分离。笔者认为这是Vtb最重要的特性之一,也正是围绕这个特性,爆发了Vtuber发展史上最大的冲突事件:绊爱中之人事件,此处暂且不表。

        其实一直有一个非常底层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既然Vtb有如此属性,它的外观和中之人之间是否需要一个绑定关系?在初号爱事件中人们的回答是:需要,非此不可。但毕竟这个事件的核心在于Activ8对初号爱的排挤和冷落,并对观众们采取不合适的铁腕政策,作为观众的我们很清楚自己的站队,几乎没有人会在道德层面上对Activ8的作死行为表示同情,因此,这个例子并不适合表达笔者的想法,所以我们不妨假设另一个情形:你最喜爱的Vtb某天突然发推表示要放弃现在的皮套,转用一套全新的,不会保留现有模型任何特色的新皮套,中之人不变,这样的处理你能接受吗?

        最开始的时候,绝对会受到抵抗,因为这其实等于完全放弃之前的人设,可以被视为一种莫大的背叛。但随着时间的流逝,新的粉丝的增长,旧的粉丝的妥协,这个新形象还是会慢慢回升到之前的热度,换皮暴死不可能出现。笔者想指出的是,皮套和中之人之间的绑定关系,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牢靠,并且,没有那么重要,最要注意的是,也没那么受人关注。其一,这些年已经有不少Vtb更新过自己的旧皮换上了新模型,例如有栖mana、高槻律等等,模型的迭代上就会出现对旧设定的抛弃和新设定的加入,如果这样轻微的变化可以被大众快速接受的话,难以保证完全的模型改变最终不会被大众接受。其二,Vtb越是发展,单纯的基于模型和人设的产出就越难抓住粉丝,在对配信内容丰富度的要求和观众或多或少的窥私欲的双重作用下,中之人的现实身份不可避免地会参与到虚拟角色的再架构中。你会发现那些出道时间丰富的Vtb有很多会选择披露/部分披露自己的真实身份,例如犬山玉姬那人尽皆知的中之人佃煮海苔男,以及经常在twitter上发生活照的狗妈,从这一点上来看,所谓的“Vtb的人设”其实本身就是一个可以服务于现实需求的不牢靠的东西,而基于人设所进行创作的模型的地位就更难以保全了。(需要指出的是,这一行为本身其实是反Vtb初衷的)其三,我们对于中之人的感情,总是重于对模型的感情的,你也可以说Vtb的魅力就在于此,虽然与你交互的是那个表情有限的Live2D,但你总能清楚地意识到自己其实是在和一个现实中存在的人交流——以一种不可思议的方式。可悲的是,我们或许永远也不会真的爱上一个虚拟角色。



二、这个行业远没看上去那么光鲜

        Vtb这个行业发展得很快,变化得也很快,它很混乱并且迷人,和任何速朽的东西类似。去年(2018)有约8000名Vtb存在过,但到了今年只有区区1600不到还在活动,高达4/5的淘汰率不得不令我们意识到:这是个残酷的职场。在Vtb数量呈现井喷式增长的去年,只有一小部分Vtb凭借着业务能力、优秀的人设、公司的扶持才得以继续存在,剩下的6000多虚拟形象几乎可以说是胎死腹中,那些为我们带来欢乐的Vtb们,在他们光鲜的外表之下,承受着来自现实的赤裸裸的压力甚至是压迫也说不定。Vtb的初衷即是“不受现实的约束,获得第二次人生”,但在理想和现实之间却总是有道难以逾越的沟壑,Vtb们也需要考虑日常开销,也需要回设备的本,事实上在收益化通过之前,有些Vtb甚至揭不开锅。更不用提那些默默无闻的新人Vtb/up,他们的处境甚至不为人所知。去年至今的Vtb大衰退也很有可能与市场的过度饱和有关系。即使是在只有1/5人口的Vtb地球上,现在依旧是战国时代,中日两国的市场几乎已经容不下新人了,而这之外的地界例如韩国则所幸还有着较大的市场缺口。新晋者想要在这个行业谋得一席之地,就不得不迅速抓住观众的眼球,但也未免显得浮躁,“为流量服务”的味道未免会变得更重一些。

        就像cosplay发展到现在出现了以cos活动为遮掩实则提供色情服务的caoer一样,Vtb们发展到现在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变质,要命的是这些变质很大程度上被轻视了,这些个人的问题的确没有caoer那么严重,但不加注意对整个业界真的会带来不利的影响。举例来说,笔者对神楽Mea把中国粉丝戏称为中国财布(意为中国钱包)的行为就很不适。作为一个玩笑,这一说法的确没必要深究,但对于不明所以的路人来说,这感觉会不会太糟糕了呢?况且,当这一说法成为meme在网络上流传开时,又有谁能保证它原本的玩笑性能被保留?又怎么保证不会有meme小鬼大肆宣扬直至招致仇恨呢?VtbB限被封的情况已经不是个例了,言语不当占原因的很大一部分,这一方面笔者希望无论是Vtb本人还是他的观众都可以谨言慎行。除此之外Vtb被爆出黑料也不在少数,在此不多赘述,只希望从业者们不忘初心,能认真对待自己的职业和身份。

        其实很容易预见的是,Vtb经历过爆炸式的涨退潮和人气的暴增后,是很容易被资本盯上的。大资本的入驻只是时间问题,而资本家这一新变量的参入也势必会对Vtb业界产生诸多影响。Activ8不顾观众感受的绊爱分身企划、游戏部企划艺人欺凌事件、hololive石姓男子发表对京阿尼的暴言并疑似对本家Vtb有性骚扰行为等等,无不在告诫我们,目前的业界已经更加复杂、更加暗潮涌动。资本的加持到底会成为行业的助力还是阻力,这很难说,被企划所困的艺人们会损失相当大一部分的配信自主权,而直播逐渐变得公式化似乎也是一种必然。笔者认为,某种意义上这也是个人势的好处,虽然配信内容都需要自己准备,却贵在无拘无束,想做什么就什么,有什么点子马上就可以实现,而不需要看着上边的大人物的脸色,更不用担心什么时候突然被ban掉。当然,笔者在这里并不想讨论企业势和个人势的高下,毕竟说到底这还是Vtb本人的选择自由,各家也都有各家难念的经。客观来讲,资本的介入不是全然的坏事,这往往意味着Vtb业界会变得更有秩序,有更明确的行业标准和规则(还有潜规则,或许吧),简单来说:更有要赚钱的样子和态度。

        偶像的本职工作是什么?是给他的粉丝带来欢乐甚至是幸福,Vtb的本职工作也可以这么概括。那么对于这么一种价值高度过程化的职业,我们是否有一个权威的,用来衡量其优秀与否的标准呢?目前没有,事实上普通大众对于这种不同于常规职业的职业更倾向于使用一个在艺术创作领域经常被运用的价值评判方法:你有什么作品?其实这个问题对于Vtb来说是很致命的,因为Vtb的确是弱产出的,你要把歌回的翻唱、游戏实况、杂谈的言论或是有趣企划的剪辑片段作为Vtb和群众见面的名片吗?或许可以,但明显不够正式,也没有分量。到目前为止,仍旧没有一个合适的契机或人物使Vtb能被主流意识形态认同,这点必将会对V行业未来的发展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尤其是那些被资本推波助澜而站在风口浪尖的Vtb们,一边出于扩大受众的目的在大众面前频繁露脸,一边如果不能拿出大众认可的“成就”或是“作品”出来,不夸张地说,很容易被戴上德不配位的帽子并受到排挤。这么说可能言过其实,但作为一种警惕未尝不可。



三、幻は結局幻だった

        Vtb的前路依旧隐藏在浓雾之中,不知会走向何处。

        Vtb们真的是一个个矛盾的结合体,现实中的中之人依旧被复杂的人际纠葛束缚着,成为V之后面临着企业、同业者、家人甚至是观众所施加的压力,纵使如此,他们所扮演的角色依旧要饱满,要充满希望,要超越现实。我不想在这里用煽情的语句诉说他们所谓的不幸,幸不幸只有自己能够评说,笔者只是单纯地想表达对这种矛盾美的热爱。Vtb的表现形式并不新鲜,但这个"赋予人重新开始的机会"的念头的确让人着迷,并且美丽。我认为与其说Vtb是一种职业,不如说它是一种途径,让某些本默默无闻的人得以以一种不可思议的姿态出现在人们面前的途径。人与人的相遇是可贵的,哪怕其中一方并不认识另一方,哪怕有一方是易碎的虚拟泡沫。

        这并不是什么矫揉造作,在我关注Vtb的这段时间里,就亲眼目睹了不少从业者的黯然离去,或者说,“毕业”。从业者退出这个职业,附带的是虚拟形象的死亡,这个概念给本来单纯的离职附加上更深一层的悲剧色彩。虚拟和现实交界处的居民,到底是接近两者呢,还是会同时背离两者呢。身为观众的我们又能做到什么呢,如果喜爱的Vtb因为各种各样的缘由决定从网络上退场,粉丝们又能为她们留下些什么呢。

        比较落魄的结局是,随着战国时代的结束,随着Vtb热度的大退潮的降临,这个风靡一时的互动形式会慢慢凉掉,退缩到亚文化的某个角落圈地自萌,那些一时间大红大紫的大物Vtb们或许能落得个体面的退场——没有人能永远在一个岗位上做下去,那些坚持不住的基础业者们还没能被大众认识就死在自己的更小的圈子里。如果行业没有受到规范或者是规范不够,我想它会衰退得更快。笔者喜爱的一位Vtb曾在twitter上表达过这样的情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圈子,而Vtb就像个异类一样怎么也融入不进粉丝的圈子里,换句话说,对于兴趣各不相同的粉丝来说,Vtb或许没有立足之地。她所不知道的是,我们自动聚集在Vtb身边,就已经形成一个以她为核心的圈子了,这一点可能是这个落魄结局里最温暖人心的一点——不论多么难以生存,Vtb们总是被喜爱他的人们所包围。但这似乎也无济于事,或许Vtb压根就没有什么风光大葬。幻影终究是幻影。

        对于有商业潜力的圈子,资本有非常暴力并且有效的手段把它捧起来,一如现在的鲜肉圈子,Vtb或许也会走上这样一条道路,这是一条充满机遇和风险的道路,业者们多少都有些身不由己。在这条道路前方等待我们的,会是一个铜臭味更重的未来吗?会是一个充满活力的未来吗?会是一个大势所趋的未来吗?笔者不得而知,或许这又是一个只有时间知道答案的命题。

        虽然写了很多消极的文字,但笔者最后想指出的是,这个行业内依旧有许多踏实认真的好家伙在努力着,无论出名与否都在为观众们带来快乐,我们不该也不能忽视这些优秀的业者的付出。而且说到底,其实很多人应该并不在意我提到的一些事,他们也很纯粹,只是出于兴趣、喜爱或是热情而去跟随心仪的Vtb们,有的成为DD,有的成为单推者。无论如何,此时此刻,这群人和他们的Vtb,这群Vtb和他们的粉丝都是真实存在并且为了某个敞亮的未来而奋斗着。

        多年之后,在某个人人都拥有虚拟形象的科技年代,Vtb已经蜕化成一个过往的符号,一个时代的印记,一个不甚引人注目的里程碑。或许真的能有这样的未来存在吧。但我希望,到那时,谈及2019年那轰轰烈烈的Vtb浪潮时,人们会感慨道:

        啊,那是群了不起的Vtuber呢。


致不知前路的他们——关于Vtuber的一点想法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