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科技大学EMBA笔试初试备考经验分享 林晨陪你考研
华中科技大学EMBA笔试初试备考经验分享 林晨陪你考研
接上期
华中科技大学EMBA提前面试备考经验 林晨陪你考研
和一些考生从上半年就启动复习不同,我起步较晚,又是“朝九晚七”的在职考生,在相对不占优的备考背景下,维持稳定的心态,找到有效的方法+找到自己的节奏,才是最重要的。因为提前面试期选择“林晨陪你考研”,对林晨老师的备考安排、专业性及为人已非常信任,笔试我也选择了林晨陪你考研的“百日冲刺班”。
事实证明,艰难的10-12月,这三个月的陪伴和坚守太重要了。自己辛苦备考路上,你真的“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要相信专业老师指引,和来自同班小伙伴互相鼓励的力量。笔试分享大家看得比较多,比我优秀的同学也比比皆是,且都是更系统、全面的经验。我仅总结自己三点小心得,供各位选择性参考。
首先,需要有稳健、坚持到底的备考心态。
因我不是第一次考研(05年本科毕业全国统考考上了华科研究生),但时隔十几年再次备考,感到力不从心,尤其是国庆期间开始接触数学、逻辑课程时,刚开始听课时我完全跟不上,心态是崩溃的。我记得国庆假期串讲课程结束时,和林晨团队的傲骨老师打电话,说了自己的落差和深度焦虑:“我觉得自己恢复不到学习的巅峰状态了,数学也听不懂,这能跟上吗?”傲骨老师答复我:你只用恢复到“应试状态”、坚持到底就好!然后指导我把CCtalk里之前的强化课程,利用1个月时间好好听完,把基础课补上。于是,我按老师说的,10月全月,利用碎片时间把数学、逻辑分章节课程听完、消化完,稳扎稳打追上了进度。
其二,扬长补短,找到自己的备考节奏和突破口。
英语是我的相对强项,数学、逻辑相对偏弱,中文写作须练习提速,审视清楚自身优劣势后,11月,我进行了针对性时间分配训练。
数学、逻辑,每天回家后及周末,拿出相对完整的2个小时,进行强化恶补、刷题训练,一些重要的知识章节(如概率、数列、平面几何、形式逻辑论证逻辑等),拿出来结合真题强化做题,重点看解题思路,把基础题和中等难度题的得分牢牢抓住。
英语虽然基础还不错,但丢了十几年没用,跟着林晨陪你考研英语阅读单词学习,通过在阅读理解中迅速找回语感、在真题中巩固单词的理解记忆(历年真题单词最重要),颇有成效;最后通过8套真题模拟强化、反复总结了做题的方法。英语我除了每天早上记诵下、花的时间并不多,但在认真对待真题演练、林晨团队镯梦老师针对真题的技巧讲解,以及大小作文行文指引中集中精力、获益良多,最终也取得了70分的较好成绩,成为我顺利上岸的压舱石。
最后,重视真题模拟实战与应试技巧总结沉淀,坚持到底即胜利。
备考过程中,研究最近10年真题的重要性自不用说,但是,11月下旬至12月,因公司冲刺年底销售业绩,我们周末停休了,还要上班,每周的真题模拟成了我的一道“难题”。当时为了保证做题的“题感”、不落下进度,我每周六6点起床,6点-9点把一套管综真题模拟做完,再去单位上班;有时工作日一天忙完回家都快21点了,洗个澡,泡一杯咖啡,22点钟在书桌前开始做题或听网课……那段日子真的很难熬,但我跟自己说,你都选择了,再苦再难也要冲上去,战胜自己不放弃,就是赢。当然,也特别感谢林晨老师的团队,冲刺阶段设置了数学、逻辑的应试技巧课。当时听完老谭和小帅老师的关于逻辑判断题的做题技巧点拨,颇有些醍醐灌顶的感觉,也真正帮到了考试提速。最后,我们面对的这一场考试,其实也在综合考察你个人的战略选择和时间管理能力。
考试过程中的做题顺序、时间分配,在真题模拟中各位基本都已有自己的路数。但一旦真正考试中遇到意想不到的情况,也请各位保持心态平和,务必做好各科目时间分配,一定要先做完(如两篇作文留时间写完),再去补缺那些拿不准、不确定的“难题”。并且,考完一门就甩开一门,赶紧投入下一门的准备。Anyway,找到自己的节奏,做有用的事,不做情绪的奴隶。
准备笔试到初试的这100天,与其说是智力的训练,不如说更多时候是在和自己较量,是成年人心智上的又一条赛道。
我也曾有过做题到深夜两三点、第二天正常上班开会、考试前一周还不敢请假、差点要熬不下去的崩溃边缘。
有一次听到华科2021届一位学长分享,说到一句话:“记得你的松鼠”,唯有全力以赴,才能相逢在更高处。当时一下子点亮了我——你正经历的这一切,都是为了突破从前那个“狭隘”、“封闭”、还不够强大的自己,都是为了和更卓越的人,更多新知新学,相逢在更高处。想到这里,这些看上去苦不堪言的日子,付出都是值得的,都会成为你成长、破茧过程中沉甸甸的财富。
复试:最后一搏、亦不可掉以轻心
2月下旬公示笔试成绩,比我预估的高了将近10分,较顺利地超出了国家线。但一般最终录取,还会加权复试成绩,所以还是提醒大家,复试的英语口试、政治笔试也非常重要,不要忽视这一分一毫的作用。用心准备,也会有惊喜。我根据老师建议,提前准备的英语自我介绍、问题应答基本都派上了用场;此外,加班做的政治答题(特意注意了观点鲜明、最后手写字清晰誊写)也不负众望得了90分,帮我把最终总成绩往上又拉了一把。
以上,我的这些“非典型性”备考经验,和不少时间准备更加充裕、轻松考到200分以上的大神比起来,未免有些自愧弗如。回头看自己备考的这半年,紧凑而充实,过程辛苦但不乏味,汇成了一段拼搏的、闪亮的日子。有时候我想,真的有必要给人生多设立一些目标感,持续激活自己;我们想要的生活,没有捷径,惟有积极行动起来,才能真正把握和接近。而这一过程中,除了提升学习力、突破认知边界,如何做更适合自身的选择、精力管理、始终保持稳健、坚韧和乐观的心态等等,也超越了一场考试能带给我们的意义。
END
更多关于备考信息及资料,可与我沟通联系。最后祝大家都能考上理想院校~
作者介绍
林晨老师,你相见恨晚的(MBA MEM MPA EMBA MPACC)择校 初试 提前面试 复试 调剂的指导老师,目前已累计陪伴1000名学生考生理想院校的MBA MEM MPA EMBA MP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