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浅述敦煌多元文化融合的历史进程(3)

2023-09-14 10:45 作者:敦煌博物馆授权_广至  | 我要投稿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发展

       东汉末年和继之发生的西晋永嘉之乱数百年间,中原地区战火弥漫,干戈不息,敦煌地区却因为远离政治中心,成为一个政治相对稳定、经济繁荣的独特地域。这便使得“中州避难来者日月相继”,公元385年,江汉百姓1万户、中原百姓7000余户到敦煌。中原文化随移民在敦煌开始传播发育。

       在重视农耕经济发展的同时,更依赖于敦煌总凑西海之道的有利条件,地方政府大力发展了商业。三国曹魏时 敦煌太守仓慈到任后,抚恤贫弱,打击豪右,均平赋税,执法平允,严禁欺诈侵渔西域胡商。处理商胡贸易,过境者,发给过所;就地贸贩者,以官府库物与之交易;西归者,护送于路。打击豪强大族解除其武装,鼓励胡汉通婚,为往来胡商提供种种方便,促进了贸易的发展,使“商侣往来,无有停绝”,“商胡贩客,日款于塞下”,敦煌逐渐成为华戎所交一大都会。公元400年,李暠据敦煌称王,建立了西凉国。敦煌有史以来第一次作为国都。凉州成为中国北部的文化中心,而敦煌作为凉州文化的中心,文化发展日益繁荣。

       作为我国特定历史时期中西文化融合的交汇点,敦煌产生了灿烂辉煌的敦煌古代文化和民俗文化,其中墓葬文化也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位于敦煌市城东六公里处的佛爷庙湾西晋画像砖墓就是敦煌文化的一个缩影。

        西晋画像砖墓的内容是这一时期敦煌人民社会经济及文化生活的真实写照。 敦煌画像砖墓饰以复杂的仿木构彩绘砖雕,以象征高坞深堡的庄园门阙。以墓葬照墙为施画区域兼及内室,以神龛灵兽及历史故事为主。从砖画的内容可以看出,当时的民间绘画的技艺以达到相当纯熟和普及,也反映出敦煌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受到各种宗教文化的影响而非常的活跃。这也为佛教文化的发展与敦煌莫高窟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图中画面人物服饰华丽、夫妻平等对坐于胡床之上,生态悠然自得,侍者侧立于旁,西域文化、中原文化以及礼仪元素显现无遗。



这样的卧具则是从西域传来
图中的采桑传自于中原

        而像佛教中的八瓣莲花砖和白象的形象,也在魏晋壁画墓中出现。中国古代曾焚书坑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魏晋中原发生过“三武灭佛”。上述画砖佛教意像与道教题材的青龙、白虎意像、儒家的礼乐宴饮意像共存于同一墓葬,说明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史上早在魏晋之际儒、道、释三家已经融合,同时也是敦煌文化融洽万方、兼收并蓄的有力物证。

 

        汉以来,敦煌文人学士大量涌现,已是文化极盛之地。魏晋以后世家大族的到来,更使敦煌地区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文化兴盛,涌现出了一大批硕儒大家。

        刘昞一生著有《略记》、《凉书》、《敦煌实录》、《方言》等著作;并注疏《周易》、《韩子》、《人物志》、《黄石公三略》等书。其《敦煌实录》,是我国古代第一部实录性的史书,在中国史学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

         阚駰曾撰《十三州志》等著作。书中对河流山川、地名物产等都作了认真的考证,在很多地方纠正了前人的错谬,极具学术价值。

        大书法家索靖,他与同在太学学习过的汜衷、张甝、索玠、索永被称为“敦煌五龙”,俱以文学闻名当时,著有书法学专著《草书状》等。

        在李约瑟的《中国科学技术史》一书中列为中国古代科学家之一的赵匪攵,曾任北凉太史令。是十六国时著名的天文学家和历学家,著有《七曜历数算经》、《河西甲寅之历》、《阴阳历书》等。

        晋敦煌僧人竺法护,其先本月氏人,世居敦煌。中国佛教初期最伟大的译经家。曾译著大乘佛教最重要的经典《法华经》。译经部数极为可观。

         此外还有昙摩密多、宋云、宋繇、索袭等一批各有所长的学者涌现。

         莫高窟创始人乐僔和尚,戒行清虚,执心恬静,于建元二年(366)时造窟一龛。莫高窟开窟造像活动自此始。从开始的小窟到后来的大窟,再到逐渐发展成为传播佛教理义和礼拜的场所,佛教在敦煌的传播愈发兴盛。


浅述敦煌多元文化融合的历史进程(3)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