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留着与收拾(一些关于一座城市和一段时间的瞎说)

2023-07-24 00:29 作者:金名瀚  | 我要投稿

前几日,一家老小齐齐动手,“断舍离”。 不要的无用的东西很是不少,哪怕一年一度未曾间断了扫除,也妨碍不了一大堆“不死不活”的鸡肋式的杂物出现在屋内,不知所源而又熙熙攘攘地挤占着空间,倒真是“欠收拾”了。询问一圈身旁朋友,也多遇见这类事,每次清理都发现无用者十之八九,大家都是一边囤积,一边抛弃,慌慌张张地收拾着自己的生活。 不想它成为一团乱麻,只好就略带着遗憾地不断伸手,理啊理,终于发现麻还是那团麻,意义仅在于不会更加纠结,不会令人难堪。 不过翻过几页的文学杂志,上手又觉得手感不好弃用的钢笔,几年前风靡的时装,电机常常罢工的剃须刀,不甚清晰的投影仪……将它们从床底箱底或是别的什么地方拖出来,灰尘在下曝的日光下跃动,彰显着年岁。把它们收拾了,不带留恋地,哪怕早已知道不会过多久,就会有另外的杂志,钢笔,时装,剃须刀投影仪等全新或是号称全新的东西到达,而且也未必比这些老家伙好用,大概又是一样成为下次“断舍离”的物料。 而在下一次“断舍离”之前,这些东西将会成为新的对照组,恰恰充当了被抛弃的老家伙们多么好的证据,于是淡淡的悔恨笼上心头——“早知道……”说不定还会成为几个祖父母辈的老人反对“断舍离”的事实论据。 然而还是要收拾的,不然就可能埋在旧的用具里,生活在灰尘与慢慢腐烂的却还是被视若珍宝的各种老古董里,不收拾,终究会转身都转不过来,陷在囤积癖自己建造的围城里,还总以为那斗室方圆便是气象万千。看过网上许多个囤积癖的实例,总还是感觉他们哪怕走出了房间,也还是被那些多得过分的陈旧又沉重的东西压在背上,小心翼翼,呼吸都饱含着灰尘,却带着一种奇异的自豪。 收拾了,也是个新开头,总还是相信自己能把家里整理好的,能把日子过得顺利的,一次又一次。 断舍离的过程总不会太和平,小辈们恨不得把那些“无用”的玩意儿一把铲出家门,从此“相忘于江湖”,但也总有这么一群老人打定“还有用”“万一用得上呢”的主意,丢的往外丢,捡的往里捡,总是这么反复拉扯,这个家也是新新旧旧,倒也还像个家的样子。 有些东西不是一场“断舍离”可以抹去的,哪怕它使人心里难受,哪怕它已经被已经丢弃,最后还得找回来。毕竟,那些东西是我们得留着的,没了它,家就缺少了一块。少了一段记忆的家,也就说不上是家。 不过现在的年轻人倒也算奇思妙想,有些东西他们如果断舍离不了就想着法包装一下,想着留着更漂亮。身边一个姓石的朋友,小时候顶调皮捣蛋,属于上房揭瓦沾好就不学的人物,现在倒也穿上西装打上领带俨然白领样子了。家里老人也挺好玩,把他小时候收到那些举报信,不及格的卷子,干坏事被抓住的老照片统统装进了一个旧饼干铁盒,每当有关系特好的人(尤其是小石的那些同学同事朋友)来家玩就拿出来,让大家一起笑一笑。小石总想着把那个盒子“断舍离”了,奈何爹妈看得严,无可奈何,决定另辟蹊径,花了几千定制了一个漂亮的大册子,上头印上几个大字“成功之路”,要他爸把那些收藏都放进去,至少也可以唬一唬人。 但他爸只说了几句话,小石不说话了,还是让他爸继续留着那个饼干铁盒,严严实实地收藏着那些记忆。 他爸说:“别想着藏着掖着,那些事没熟人不知道了,哪天大家想起来要看看,我拿出一本‘成功之路’,难道你就是靠那些没眼看的事成功的吗?不是更丢人?” 是啊,该怎么样留着就怎么样留着吧,没必要把坏事硬解释成好的,都只是个记忆罢了。无论理不理解,无论接不接受,就让它原汁原味的留着,反而更显风度,反而更加温情,反而更有智慧。 毕竟,这是我们自己的家,这是我们自己的记忆,收拾什么,留着什么,我们自己说了算。 柳克 2023.7.23

留着与收拾(一些关于一座城市和一段时间的瞎说)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