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与霍元甲,大刀王五,并称“幽燕三侠”的“燕子李三”

2019-06-12 17:26 作者:江南拱桥夜  | 我要投稿

“燕子李三”这个人物,大家对他的了解应该都是从电视剧。他是一个传奇人物,尤其是在以前的北京,几乎每个人都知道,更是同霍元甲,大刀王五,并称“幽燕三侠”。人们对于他所做事情的评价,也各不相同,有人称他是侠盗,也有人说他是神偷,更有人说他是惯窃,大家对他的称呼并不一样,对他的评价也是这样,历史上,有资格被称为“燕子李三”的人,其实有三位:

第一位是李芬,天津蓟县人,在家排行老三,也是最早使用“燕子”这一绰号的人。李芬是蓟县上仓镇程家庄人,清末义士。相传,他的武功非常厉害,时常帮助他人,行侠仗义。但是,他之所以会成为“燕子李三”,这与其他的武林高手的口口相传有关。

据一些武林高手相传,李芬武功显赫、行侠仗义,曾经为了义气而吃了官司,导致其被判斩刑,秋后问斩。最终,之后能够逃脱,是因为光绪帝的一位妃子听闻过他的名声后,知道他是被人冤枉的,于是,便说通光绪帝将其赦免,这个故事也成就了一段“美人救英雄”的佳话。

当地人把武界排行老二的草上飞——梁英等武林高手的故事附会其身。可见李芬是其家乡人杜撰出来的燕子李三,历史上可能并没有这个人。

第二位是李圣武,山东禹城李家庄人,也是在家中排名第三。年幼的时候就学习过武术,长大后游手好闲不务正业,到后来,甚至成为了一个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的人。这期间,李圣武为了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把北京燕子李三李景华的事,嫁接自身,到处吹嘘自己能飞檐走壁,谎称自己就是燕子李三。事实是每次被抓,他就会用金钱疏通,被偷偷释放。

新中国成立前夕,李圣武被国民党特务机关收买。到了一九四八年末,他曾多次到金店抢劫,甚至杀人越货,后被当地公安机关镇压。历史上,李圣武这个“燕子李三”,已非窃贼,实为强盗,是与人民为敌、欺世盗名的燕子李三。

第三位则是李景华,北京人。李景华是真正的、也是最正宗的燕子李三了。

那么,为什么这样说呢?

主要原因有三点:

第一点,李景华首称燕子李三,应享有冠名专利,其他人再称燕子李三,都属假冒伪劣;

第二点,当时,代表官府的警方、法院及监狱等在文书上,都相继使用了“燕子李三(即李景华)”的称呼,这就说明官方也承认李景华就是燕子李三。

第三点,代表社会舆论的媒体是当时北平众多报纸,他们早于官方率先称李景华为燕子李三,这些言论影响着当时的整个社会舆论,当然,这也为李景华就是正宗“燕子李三”的说法奠定了一个舆论基础。

那么,本来是飞贼,为何“燕子李三”会有“侠盗”的称呼呢?

在一九三五年一月二十七日的时候,《京报》上有报道,称:“孔祥洲这个飞贼,时常在市里偷东西,燕子李三以及段云鹏等,都是一样的人物,在黑钱这一行里面,非常有名声,是负有盛名的。”从这个报道可见,旧北平时期,当地一流飞贼的数量是非常多的。

但是,这些人中,也只有“燕子李三”被称为“侠盗”,但为何燕子李三能成为侠盗?

首先是因为,李三这个人的行动非常独特,他不仅仅专门偷豪宅里的东西,而且还敢于挑战旧中国的上层人物,例如:执政府秘书长梁鸿志、国务总理潘复等。此举,对当时的社会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也为当时生活异常困苦的老百姓们出了一口恶气,因此非常受老百姓的喜爱。

并且,李三是一个好人,他仗义疏财,会主动地去救济贫穷老百姓。所偷赃物,虽多用于个人挥霍,但他也会拿出一部分来救济穷苦百姓。《京报》载:“燕子李三实在是一个很有声名的巨贼了。大家几乎将他视为时迁、杨香武一流的人物了,只在‘偷富济贫’寥寥数字之下,越发增加了他的身价。”同年,又以“乞丐探监”报道:“昨前数日,突有乞丐数人,购得食品等物,前往探监。……前日,一老乞丐名王六者,送李铜圆三百枚,昨又有二衣衫褴褛者,共送洋一元。据李三称,丐等皆系受余所惠者。”

所以,这样的行为,也使得李三成为老百姓眼中劫富济贫、替天行道的“侠盗”。还有一个就是:他作案后总要留点痕迹,如仿效小说中花蝴蝶、白菊花等大盗的做法,把一只用白纸叠成的“燕子”插在作案的地方,或留下写有“燕子李三”字样的纸条,以表明明人不做暗事,好汉做事好汉当。这更使得他声名大噪,“燕子李三”的绰号由此得来。

其次是因北平的穷人太多,导致了北平“盗贼如毛”的情况。许多盗窃案卷中的作案动机均为“因贫起意”。故而贫困和仇富是李三成为侠盗的社会和心理基础。

另外一方面再次是因媒体的炒作和当地的警方非常腐败且无能。媒体在使用燕子李三称呼后,警察局也开始在文件中提及“燕子李三”,并采用《益世报》的标注方法。

那么,为什么警方要这样高抬燕子李三呢?

他们主要则是想渲染“抓住燕子李三是非常难”的一件事情,这样抓不到他,可推卸责任,掩盖自身的无能;抓到了就可向政府邀功,向各界炫耀。最终,警方这一做法,使燕子李三在社会上名声大噪,以致法院文书也以燕子李三称呼李景华。

最后一方面则是因为文学作品,这些作品催化和升华了燕子李三这个人,让李三的形象进一步被美化、神化。在李三还活着的时候,民间已经开始流传着他的事迹,许多报纸上也连载着以他为主角的小说,都在表扬、颂扬着这个人。

燕子李三死后三年,《燕子李三》一书在东北出版,迅速畅销全国。让李三成为一名人人称道的侠盗。新中国成立前夕,燕子李三的其人其事曾一度销声匿迹。但上世纪80年代,又再度被热炒戏说,既有小说、连环画,又有评书、快板书。尤以电影《神偷燕子李三》和电视连续剧《燕子李三》为最。

最后,燕子李三的死亡原因是什么?

在一九三六年一月九日,燕子李三突然死在了看守所里。这样一个武力高强、能身负重物蹿房越脊、年仅四十余岁的壮年男子,究竟是因为什么原因死的呢?是自然死亡、还是人为呢?

关于燕子李三的死亡原因,社会上有很多说法,有的人说:燕子李三是因为因刑具折磨而死的,但《京报》载:“李自撤去木狗后,在看守所中精神极为安适”,可见李三亡故,还有其他原因;有的人说:燕子李三是因为自身毒瘾发作而死亡的,但此时李三已强制戒毒,他死于毒瘾发作似无可能;也有的人说:燕子李三是因为生病暴毙的,但李三身体有这么差吗?令人生疑;更有人说:燕子李三是因为在监狱里受到虐待而死去的... ...

针对燕子李三的死亡,一九三六年三月六日《京报》以《看守所李国华虐毙燕子李三 现李已被撤差 又经犯人控告》为题,披露了李三死因。

其内容则表述了:“北平地方法院看守所李国华跋扈滥权,虐待人犯,据闻瘐毙之窃犯李景华(燕子李三),即为彼虐毙者。该所第二科长赵东忱素于所务力加整顿,因此已将李国华撤差押讯。兹又有该所在押人犯黄子荣,具呈列李之劣迹种种,请求法院将李国华依法严办。”故李三直接死因为虐毙。”通过上述内容,我们不难看出:真实的燕子李三,就是死于虐毙的。

“燕子李三”的故事之所以受到大众追捧,经久不衰,除了人们的猎奇心理外,当时的社会,民众对于劫富济贫的心里欲望是其主要原因。再加上小说和影视作品的推波助澜,使得燕子李三的故事越发增加了扑朔迷离的传奇色彩。

与霍元甲,大刀王五,并称“幽燕三侠”的“燕子李三”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