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日本动漫分级制度——1985年日本警视厅事件

2019-06-08 18:38 作者:钉宫病中毒者  | 我要投稿

  前段时间tx的某个游戏将分级制度再次推到了台前,笔者也是看到排卵期对分级制度有太多的误解,于是就决定写这么一篇文章,以1985年日本警视厅事件为楔子,来讲述一下日本动漫分级制度的始末。

一、日本动漫行业与主流社会冲突的原因

  八十年代的日本动漫和日本主流社会之间的关系十分的紧张,知识分子、媒体以及政界人士都对动漫颇有微词。原来啊,1945年日本战败。美国单独占领日本,为了实现对日本的民主化改造,驻日美军先后成立了CIE,审查日本过去的出版物、民间情报教育局,负责翻译输出美国文化、三部调整委员会(SWNCC),负责审查日本战后出版的出版物、民间谍报局与民间情报教育局,负责控制媒体。 

  由于美军极为细致的审查,导致日本出版业萎靡不振,每个月能够过送审的份额少的可怜。科教文化雷图书都不够,更不要说玩乐用的漫画了、于是当时漫画采取地下出版的方式,因而他们成了非法出版物,所以无法获得正规的出版纸张,于是当时的漫画一般采用泛红的纸张来印刷,故将当时的漫画成为“赤本漫画”。非法的出身导致日本动漫的开始就与政府产生了隔阂,另一方面,由于动漫属于小孩子的玩物,也是在无法引起日本政府的注意。所以在1951年美国结束对日本占领后,日本依旧没有对日本动漫产业进行有效的规范。

  1968年的“晓战斗队大赏”事件是日本动漫与主流社会的第一次冲突。《晓战斗队》是六十年代开始连载在《周刊少年》上的一部漫画,主要讲述了日军在南太平洋和美军作战的故事,描写了日军勇敢和不怕牺牲的基调。但是由于当时人对漫画的轻视,该作没有引起左翼联盟的注意。1968年,该作开始举办有奖活动,奖品是日军的军服、旗帜等等。这件事最终引爆了舆论,《周刊少年》的出版社小学馆紧急道歉,这件事才告一段落。

  该事件产生了两种看法。一是日本五五体制建立后,日本社会右翼势力再次侵袭的一个表现。但是也有人认为,这是五十年代以来的战记漫画没有受到约束而导致的一个悲剧。

  在这之后,又爆发了《无耻学院》(《破廉耻学院》)事件。该作被关注的原因是因为其大量的色情描写内容。六十年代正值女权运动和色出版物解禁运动双重运动爆发的时期。女权主义者批判该作是对女性的不尊重,而色出版物解禁者则认为,限制该作就是限制言论自由的问题。随着日本A!V之父村西彻因为拍摄色被抓捕后又无罪释放,这个事件变得越发的复杂化。这之后,左翼联盟掀起了批判漫画的坏书运动。这件事导致日本漫画创作一度陷入低潮。这是日本政治力量第一次介入到日本动漫当中去。不过这次介入显得有些粗暴和一刀切,不仅仅有问题的一些作品,几乎所有的作品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批判。这让很多动漫创作者不服气,也加剧了从业者与政府的对立情绪。

  在坏书运动中,一个争论点就在于,对包含日本爱情动作片、软涩请漫画审查和禁止,是否涉嫌违宪。这里就要讲一下《和平宪法》一个逗比的规定。众所周知,二战时候的法西斯日本实行严格的审查制度,甚至连私人信件都不放过。于是战后,日本极左人士认为,审查制度就是法西斯的化身,对出版物的审查就是法西斯行为。于是《和平宪法》明确了出版与言论自由,并且禁止政府审查。乍一看好像是对的,但一想就不对劲。我们批判的是法西斯传播极端主义种族主义,所以我们恰恰要用审查来把这些言论掐死在襁褓中。比如德国,战后建立极为严格的审查制度,但凡和法西斯沾点边的东西都无法过审。于是弄巧成拙,日本的法西斯残余反而利用这个漏洞,在《和平宪法》的保护下大肆的宣传法西斯主义。同理,当时的动漫创作者,普遍利用这个东西来为自己的作品辩护,抵制日本政府的对动漫的监管。

  那么解决这个问题的直接方法,就是修改《和平宪法》,但是左翼联盟和日本知识分子不傻,如果为了这个监管动漫的问题对《和平宪法》开刀,那就是打开了一个先例,那些有想法的保守派和右翼人士绝对会不断修改《和平宪法》的一些核心内容,从而最终废除《和平宪法》。

  这条路不行,就只能曲线救国了。当时的文化行业,出现了一个难以攻克的难题。那就是抄袭问题。和我们一样,那个时候的日本抄袭越来越聪明,单纯的用法律手段很难解决。举个例子,当是手冢治虫发现自己的漫画分镜被人抄袭了,那篇漫画就是把头像换了一下,其他直接照抄上去。手冢很生气,但是也无可奈何,因为这官司打起来很难鉴定所谓的分镜抄袭是不是抄袭(而且手冢本人也抄袭了别人的分镜)。抄袭的隐秘化,擦边球化以及一些 出版社的霸王条款,使得漫画家们和一些编辑组成了行业工会组织,对行业内作品进行自我检查,对于抄袭和霸王条款的,采取行业内集体抵制,封杀的办法,使得日本漫画出版有了规范。后面的动画行业等也参照这个组件了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行业自律组织。

  于是到了1985年的时候,“坏书运动”战火熄灭之后。教育界、知识分子、政界人士通过对日本警视厅施压,通过《1985条例》。这个条例就那日本抛弃了一段时间的各种“伦协会”拿了出来。前文说过,美军当时在日本组件了几个部门对日本的出版物进行审查,但是巨大的审查工作也让美军烦躁,于是占领军总司令部负责电影审查的哈利.施罗德 (音译) 对日本电影协会表示, 希望设立一个自律审查的民间机构。这个民间协会一方面避免了二战时期日本军政府审查复辟,另一方面也减轻了美军的负担。于是负责日本国内电影审查的“映伦”诞生了。但是在美军撤退后,“映伦”没了撑腰的,一下子边缘化。“映伦”主管电影,主管电视节目的便是1965年的“放伦会”(电视放送)主管出版物(书籍、光盘等)“出版伦理协会”与“出版伦理恳谈会”。(游戏行业出现后,出现了“软伦会”)。这个1985年条例就是重启这些边缘化的协会,半强制性的要求相关行业加入。因为这些协会理论上属于民间组织,所以绕开了违宪这个问题。而条例同时规定,日被警方有权以渎职罪为由抓捕不负责任的协会主要负责人。除此之外,日本各地方政府以出台自己的《青少年条例》作为法律依据提供给协会审查。

  但是这个协会是半强制性的加入,不是完全强制加入。过惯了潇洒生活的日本动漫界大部分都没有理睬这个决定。


二、女子高中生水泥封尸案、宫崎勤案、松文馆事件——日本动漫的最终妥协

1988年,日本立足区发生了著名的"女子高中生水泥封尸案",4名未成年案犯绑架、禁铜、强奸并谋杀了1名17岁的高二女生,受到日本社会的强烈关注。而紧随其后的却是《17岁女子高生监禁杀人》、《真现代猎奇传》、《剑持警部的杀人》等几部高度效仿罪案过程的动漫创作流出,并光明正大地相继流入了市场,引起了日本社会团体、知识分子与媒体的不满。日本教育界知识分子和政界早在之前动漫行业对协会的消极态度,以及多次阻挡日本通过《日本儿童禁止法》就有所不满,在此次事件后双方矛盾达到了顶点。

  终于1989年的宫崎勤案件,点燃了这个炸药桶。宫崎勤事件过于出名,这里就不在赘述。宫崎勤事件后,日本动漫界和日本教育界、知识分子和政界第二次大战开始。即为著名的“有害运动”。“有害运动”对日本动漫界进行了大规模的破坏,迫使日本动漫界开始归于各种伦理协会的管辖范围之内。但是日本主流社会也并不是大获全胜,日本动漫界毕竟有几大出版集团组成的财阀撑腰,当时的日本签署《广场协议》,经济受挫,唯一能够拉动日本经济和就业的就只有动漫产业,所以以这个为筹码,1999年日本政府终于通过了《日本儿童禁止法》,日本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中最后一个通过此法的成员国,比英国晚21年,但是在规定中明确规定动画、漫画游戏除外,不受此法律的制约。

  接下来便是著名的松文馆事件,松文馆事件是日本历史上第一次以《猥亵罪》为由对漫画的一次进攻。2002年,日本警方以传播猥琐物为由抓捕了松文馆出版社旗下的《蜜室》的漫画家。这个事件中日本政府的影子很浓厚,可以猜测日本政府因为日本的动漫屡屡让自己在国际社会上受挫,所以发动了这次事件。但是似乎发现了政府的过多介入,在最后的庭审中,出版伦理恳谈会负责人、甚至检方证人都表达了漫画家无罪的看法。在经历了12场漫长的诉讼后,以检方失败告终。但是这也敲响了日本动漫行业的警钟,一个不留神,第三次大战说不定就开打了。

  1999年,日本作为最后一个禁止儿童社情的主要国家,由于还给动漫行业开了一个后门,被国际各种儿童妇女协会,人权协会和盟友指责。在当时的G8中,只有日本俄罗斯不允许制作发行,但是允许持有,而只有日本给动漫开了后门。在巨大的压力下,日本政府开始对日本动漫发动了最后一次进攻。这便是2010年的《青少年保护条例修正案》事件。上面说过,为了各种轮协会的运作,日本各地出台了自己的《青少年保护条例》对出版物进行限制。在日本,日本百分之九十的动画公司在东京,东京是日本动画的主阵地。于是日本政府通过修改东京地方的《青少年保护条例》,全面禁止日本动漫制作中含有未满18岁或者外表看起来未满18岁的女性角色与男性角色过于亲密的场景。并且上交国会,使其成为正式的法律。记得当年看《动漫水晶》报道此事,我还预计当时的《C3魔方少女》估计要凉,然而让人没想到的是,日本动漫行业成功阻击了该法案的通过……

  这次事件浪费了日本当局大量的政治资源,日本政府有些怂了。于是在日本奥运会申请通过后,日本政府以商量的方式恳求日本动漫悠着点,成了一道奇异的风景线。当然,诸如《黄段子》、《偶像活动》修改画面事件、《缘之空》问责事件。日本动漫也不是无法无天,日本社会组织对其阻击还是很有力的,致使日本动漫虽然缺乏监管,但是还没有……彻底的脱缰。


三、对我们的启示

戴姝英.美国电影分级制及其借鉴意义[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15,22(04):73-78

图片内容我就不打了。这里简单说一下。1989年我国试行分级制度,在当时的上海展开。而后,没过几天,上海发生的事件就为当时的人上了一堂生动的马克思教育课,让人们见识了什么叫“做如果有10%的利润,资本就会保证到处被使用;有20%的利润,资本就能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资本就会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资本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以上的利润,资本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去冒绞首的危险。”当时的电影制作,为了自己的片子能够大火,什么情节什么镜头都敢往上加,而电影院更是频频以此为噱头炒作电影票,甚至是故意售卖给未成年人谋取暴利。电影分级制度非但没有解放电影制作的枷锁,提高影片质量,反而劣化了影片,影片有没有好的情节故事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没有更劲爆的镜头。于是这个分级制度最后在我国戛然而止。

其实通过上面我们可以看出。日本的分级制度带有很明显的资本家、知识分子教育界、日本政府三方角力和妥协的成分,而且也不完美。所以以日本为师,或者拿日本的情况当做我们学习的目标,是非常不妥的。那么美国有没有什么我们值得学习的?我们下期再说。(有的话)

日本动漫分级制度——1985年日本警视厅事件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