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林肯还没来华,美国又出幺蛾子,施压中方必须缓和台海局势

近期,美国媒体大肆炒作布林肯即将访华的消息,就连一些国会议员也给出了自己的想法,结果布林肯还没有来华,美国又出幺蛾子了,不仅制裁中国企业,还要求施压台海局势必须缓和。本期就围绕美国要求缓和台海局势,为何还要制裁中国企业?美媒放风下周国务卿访华,中国之行能够实现吗?美官方一再炒作要与中方接触,为何如此着急?

第一个问题:美国要求缓和台海局势,为何还要制裁中国企业?
这次布林肯还没有出发,就已经对华开出了条件,要求缓和台海局势,同时还制裁中方企业。近期美国财政部宣布对中国5家企业与4名公民展开制裁,理由是怀疑这些公司与个人参与了伊朗弹道导弹计划。除此之外,美国商务部还以销售设备涉及芬太尼为由,制裁中国企业与个人,而这种行为也导致中美禁毒合作上将蒙上一层阴霾。美国要求缓和台海局势,明明是有求于中方,为何还要制裁中国企业与个人呢?
其实很容易理解,对于台海问题,可不要以为美方真的认错了,希望两岸采取和平手段来解决,最终实现和平统一。美方始终认为台海保持现状是对自己最有利的,这样美国政府就能够持续利用台海问题做文章,实现自己的利益最大化。所谓的缓和台海关系,也不过是想要让大陆单方面保持克制,而美方并不会停止自己干涉台海的非法行径,包括继续推动对台军售等。至于制裁中国企业与个人,其实一直是美国的既定计划,就是要打压中国产业发展,尤其是遏制中方走出去战略,缩小中美之间的贸易逆差,在中美贸易领域,逼着中方做出让步。

第二个问题:布林肯放风下周访华,中国之行真的能实现吗?
按照美国媒体说的,布林肯最快下周访华,而且已经有媒体给出了明确的时间点,布林肯定在6月18日访华,那么他究竟会不会如期抵达呢?其实这里需要换一种问法,布林肯访华,究竟能把中美关系恢复成什么样的状态?
中美关系恶化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从特朗普发动中美贸易摩擦,制造关税壁垒开始,中美关系在经济领域的碰撞就变得十分激烈。而拜登上台,一度让外界认为中美有缓和关系的机会,但其实在拜登手中,两国关系反而进一步恶化,尤其是两次围绕台海问题展开的博弈,一次是佩洛西窜台,一次是蔡英文窜美,而且拜登还推动对台军售法案。因此中美关系的恶化程度,绝不是靠布林肯访华能够修复的。
不过在布林肯访华前,中方依然给出了一定的诚意,增持了200亿美债。要知道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中国一直在减持美债,在5月份增持200亿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在释放诚意。而中国讲究一个礼尚往来,既然中方已经做出了表示,那么美国方面也应该有所回应,总不可能到时候布林肯两手空空就来了,到时候尴尬的是美国政府。

第三个问题:美官方一再炒作要与中方接触,为何如此着急?
目前最受关注的是布林肯还没出发,美国以及西方的各大媒体就纷纷公布与转载相关消息,那么西方国家为何如此着急呢?难道这次中美接触,真的能够给美国经济带来转机吗?
先来说说媒体高度关注的原因,关于布林肯访华的消息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毕竟从去年G20中美元首会晤后,媒体就已经开始炒作,时隔这么久,总算有可能一锤定音,媒体当然要大肆宣传。这次布林肯访华,美国媒体也要想办法占据舆论制高点,从而对中国进行施压。可别忘了在美国眼里,中美地位是不同的,美方始终认为是自己从实力的地位出发,在同中方进行谈判,因此这次布林肯访华,已经非常给中方面子了,所以中国也必须给出更加积极的回应。
当然,美国政府也希望布林肯访华能够取得一定效果,毕竟这次是美国有求于中国。别看全球开始从疫情时代恢复过来,俄乌冲突也让美国赚得盆满钵满,但实际上美国正面临空前严峻的债务危机,银行都倒闭了好几家,财政部部长耶伦曾警告,如果6月不提升债务上限,美国将面临严峻的债务违约风险。而拜登近期虽然和共和党达成一致,提高了债务上限,但那只是治标不治本!
而面对这一堆麻烦事,显然美国已经不可能通过自己来解决,甚至可以说拜登政府在面对这些已经无能为力,因此必须借助中国的力量,毕竟盟友的力量已经指望不上。

中美关系缓和,对双方乃至全世界而言,的确是一件好事,但中美关系如何缓和,可不是简单的访华交流能够实现的。如今中美之间的主要分歧,归根结底其实是美方没有正视中国发展,一直认为中国的崛起会成为美国最大竞争对手,甚至抢夺美国世界霸主地位。而中方很早就做出承诺,不会参与争霸,也永远不会称霸,中方反对任何形式的霸权主义。习惯了霸权政治的美国,如果在21世纪依然沿用这种思维,那么不仅无法缓和中美关系,发展也无法跟上世界潮流。
中国的和平发展观念已经获得越来越多国家的支持,朋友数量不断增加。而美国虽然盟友遍布世界,但更多的国家是因为害怕得罪它,或者想要狐假虎威,所以才变成美国的盟友,这显然不是真朋友。

因此,在美国如何看待中国发展这个问题上,如果没有做到与时俱进,哪怕布林肯多跑几次,包括总统拜登亲自来华访问,恐怕都不能取得什么实质性的进展。
作者:常有理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本号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