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新疆是传统中国的组成部分】15世纪至17世纪叶尔羌汗国与中原王朝的关系 苗普生/译

2021-11-15 14:23 作者:中国大黄鸭鸭  | 我要投稿

  本人所说的叶尔羌汗国成立于1465年,都格拉特艾米尔的后裔米尔咱·阿巴扎乞儿是叶尔羌汗国的缔造者。在汗国成立后的初期,他的统治范围仅限于喀什噶尔、叶尔羌与和阗等城市。(1540年)阿黑麻死后,除满速儿汗管理的吐鲁番、哈密以外,米尔咱·阿巴白匕乞儿几乎把现在新疆整个地区全都置于自己的统治之下。

  米尔咱·阿巴能乞儿统治了48年。1514年,他在与苏尔檀·赛义德汗争夺喀什噶尔的斗争中失败后被杀。察合台后裔、阿黑麻汗的儿子苏尔檀·赛义德汗登上了叶尔羌汗国的王位。他实现了新疆地区的局部统一,结束了新疆各族人民的分裂状态。苏尔檀·赛义德汗统治时期,是叶尔羌汗国的鼎盛时期,它的疆域扩大到了明王朝的边疆——嘉峪关。1678年,和卓王朝统治叶尔羌汗国。

  叶尔羌汗国存在长达300年之久,在中亚国际关系中起有重要作用。1759年,叶尔羌汗国为清王朝所灭。关于叶尔羌汗国的历史,虽然引起了国内外许多历史学家,如B·B·巴尔托里德、M·哈特曼、О·Ф·小·阿克穆什金等人的注意,然而至今研究甚少。叶尔羌汗国同邻国的关系同样鲜有人研究。本文作者在研究了维吾尔语地方史料的基础上,试图阐明15世纪~17世纪叶尔羌汗国与中原王朝关系的基本特征。

  新疆是传统中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在传统中国,经过新疆是中原王朝与西方国家联系的唯一陆路商道。从14世纪下半叶起,即从黑的儿火者统治时期年一年起,许多新疆和中亚各国的商人就到中原进行贸易。因此,《明史》报导了别失八里或亦力把里等地新疆可汗多次遣使到达明王朝王朝首都的情况,特别是记载了来自鲁克沁、喀喇火者、察里失(喀喇沙尔)、库车、渴石、喀什噶尔、叶尔羌、沙哈鲁、托克马克、赛蓝等地遣使「纳贡」的情况,同样也载有乌孜别克领地贡使的资料。E·布列什涅达尔援引《明史》的报导说,别失八里统治者黑的儿火者第一次遣使抵达明王朝首都是在1391年8月,他以马、冰岛的白隼为礼,呈献给皇帝。同年,作为回访,皇帝以宽彻为自己的代表,出使别失八里。从此,他们多次交流使者和使节。

  从黑的几火者时起到也先不花汗(1428年~1462年)时期,以后的每一位汗都遣派一个或二个使团前往明廷。15世纪,仅哈密就向明王朝派遣了292个使团。

  值得注意的是,新疆使者抵达明王朝的主动权完全操在明王朝方面。《明史》说永乐皇帝明成祖(1403年~1425年)践位后,遣官责玺书彩币出使别失八里。但是,这时黑的儿火者已死,其子沙迷查干嗣位。第二年,「遣使贡玉璞、名马,宴妾有加」。为同新疆割据政权保持友好关系,永乐皇帝于1413年8月指示甘肃总兵「别失八里王马哈麻敬事朝廷,遣使来贡。如至,可善待之。其市易者听其便。盖远人慕义而来,当加厚抚纳,庶见朝廷怀柔之意。」

  与此同时,永乐皇帝派遣陈诚出使别失八里陈诚访问了新疆和中亚许多城市。

  然而,至15世纪中期,明王朝与新疆的关系日趋复杂化。还在年的时候,曾属于畏兀儿族的地面的哈密这个城邦国家,并入明王朝,并成为明王朝边疆。明王朝依靠这个具有战略意义和带来巨大纳贡收入的城市,力图在丝绸之路经过的新疆一段,建立自己的卫所。15世纪40年代,明王朝利用新疆分裂为东、西部的时机,企图在吐鲁番设立自己的卫所,它不能不引起畏兀儿族统治者的反对。1462年,东部新疆可汗也先不花汗去世。两部新疆的统治者羽奴思汗利用其后继者为争夺政权而斗争的时机,把自己的势力逐渐发展到吐鲁番。15世纪中期,吐鲁番迅速崛起,它这时的统治者在《明史》中称作阿力苏尔檀(一些研究者认为,阿力就是编年史所说的羽奴思汗)。阿里决定把明王朝的哈密据为已有,并在东、西之间的商道上设立自己的卫所。

  1460年,哈密王卜列革死,其母弩温答失里执政。阿力苏尔植利用这个机会于年冬占据哈密,从弩温答失里手中夺得明王朝领发的金印,并将其带回吐鲁番。1482年,明王朝利用阿力苏尔植死后突然暴发的内江,重新收复哈密。但是,阿力苏尔檀的继任者阿黑麻在1488年又从明王朝手中夺得哈密及其所属八城,并俘虏了明王朝的地方长官。

  从1478年到1491年,阿黑麻与明王朝处于战争状态。为迫使阿黑麻屈服,明王朝统治者多次采取经济制裁的方式,不准吐鲁番人去内地贸易,削减吐鲁番贡使的赏赐。除此之外,明王朝还通过瓦喇对吐鲁番施加压力。在这种情况下,阿黑麻被迫与明王朝和谈。1491年,他释放哈密王及500名俘虏回国,并将政权交还给哈密王。然而,明王朝在解除旧王后,任命陕巴为哈密王,致使阿黑麻再次进犯哈密。1493年,阿黑麻重新占领哈密,并掠去陕巴。作为报复,明王朝拘留了172名吐鲁番使节,于1495年派遣一万名军队,重新收复哈密。据E·布列什涅达尔援引《明史》说,明王朝采取这一行动的时候,正是瓦剌崛起并对新疆产生强大影响之际。这种情况迫使阿黑麻于1497年释放陕巴并开始与明王朝谈判。1499年,双方缔结和约。据此,明王朝保有哈密。

  在这一斗争过程中,中亚和新疆的商人对阿黑麻的压力起有重要作用,塔什干的统治者苏尔檀马黑木·喀什噶尔给明王朝的信说明了这一点。马黑木在信中说「西域诸国,不得通贡,怨阿里麻。今悔过送回陕巴,乞许与黑娄诸国通贡,放回羁留夷使写亦满速儿等」。阿黑麻释放陕巴后,吐鲁番与明王朝的朝贡关系恢复正常。

  与明王朝缔结和约后,阿黑麻得以全力对付瓦剌并两次击溃他们的进攻,因此获得了「阿拉卡汗」的绰号(卡尔梅克语,「残忍的汗」)。

  1540年,阿黑麻死于阿克苏,其长子满速儿汗继承父位。满速儿汗继续坚持反对明王朝和瓦剌的斗争。1513年,满速儿从明王朝手中夺回哈密。明王朝多次利用瓦剌企图收复哈密,但没有成功。双方处于对恃状态。

  由于苏尔檀·赛义德汗统一了新疆,使满速儿汗对明王朝战争的胜利成为可能。1514年,苏尔檀·赛义德汗登上叶尔羌王位。1516年,赛义德与满速儿汗缔结和约后,使叶尔羌与国家东部联合起来,从而结束了新疆各族人民的分裂状态。因满速儿汗在诸兄弟中排行最大,被推为叶尔羌汗国名义上的首领。此举对于实现和平的新疆的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1533年)苏尔檀·赛义德汗死后,满速儿汗着手进行同明王朝的战争。这次战争,根据米尔咱·海答儿的说法,进行得非常紧张并互有胜负,持续了近20年的时间。满速儿汗从明王朝手中夺取了从前属于畏兀儿族之地的沙州、瓜州、甘州等城市,进军肃州与兰州,消灭了明王朝的边防驻军,甚至进军陕西省,直接威胁明王朝。

  满速儿汗的进攻,对于稳固叶尔羌汗国东部疆域具有重要意义。《新疆简史》说「『满速儿汗』常到肃州和甘州附近抢劫,河西走廊一带的人民深受其害,迫使明王朝放弃哈密」(此处与《新疆简史》文字稍有出入——译者)。自公元1528年起,明王朝决定不再过问哈密的事情。而吐鲁番与内地的朝贡关系,明王朝仍允许照常进行。明王朝赏赐的主要物品有生丝、瓷器、茶叶、丝织品和棉织品、草药、染料、桐油。新疆朝贡的物品有玉璞、地毯、皮张、毛织品、马、棉花、金、水果和皮制品。

  1544年,满速儿死,其长子沙嗣位。沙汗在一次反对瓦剌进犯时战死。根据汉文史料,此事发生在1570年。根据同一史料报道,沙汗死后,其弟马黑麻阿布尔·马黑麻登上吐鲁番的王位,并遣使明廷报告这一事件。但是,他的三个兄弟不承认他,其中琐非亦自称苏尔檀,并遣使明廷。明朝统治者利用了这一形势,并给予亲明王朝的王子以支持。因此,叶尔羌的地方官阿不杜·拉黑木·苏尔檀被逐出吐鲁番。

  叶尔羌宫廷不想让吐鲁番被置于明王朝的影响之下,叶尔羌汗阿不杜·克黑木年年派遣库拉什·苏尔檀率军至吐鲁番,镇压了亲明朝人士的起义,并将其赶出这一地区。此后,阿不杜·克里木汗开始进军甘州府和拉达克,而且占领了这些城市。

  甘州府是一个大商业城市,在这里可以遇到各国商人。草药、大黄、察香是当地的主要产品,这些产品被大量输往西方。至此,这些产品的交易转入叶尔羌商人之手,他们保障了西方国家对贵重草药、大黄的需要。

  从15世纪末到16世纪初,特别是在亚洲的海上贸易通道开辟以后,新疆在中外贸易之间的作用明显减弱,并失去了它往日的意义。但是,海路的开辟并没有破坏旧的商道,它继续使中亚和印度、俄国与中国保持联系,而中亚和叶尔羌的商人仍是这些国家之间贸易的中间人,而且直到17世纪七八十年代,印度和俄国商界与中央帝国建立直接关系时,几乎垄断了此间的贸易。旅行家们的见闻证明了叶尔羌汗国在中外贸易中的作用,尤其是在16世纪40年代访问过中国的土耳其旅行家赛菲,在他年写的著作中指出「喀什噶尔地区,它的另一名称叫和阗,(原文如此——UP)是一个很大的地方,从一个地区到另一个地区需要40天的路程。……其首都为叶尔羌,它的汗王住在那里,统治者叫阿不杜·拉什德汗。他是成吉思汗的后裔,人们认为他是蒙古族。……这个国家开采玉石,其大部分输往明王朝。吐鲁番城和哈密城是喀什噶尔最边远的地区,它们与明王朝接壤。」吐鲁番是各国商人云集之地,这里集结了数千名来自亚洲各国而准备去明王朝的商人。他们选出自己商队的首领,经叶尔羌汗批准后前往明王朝。因担心居住在此地的卡尔梅克人的抢劫,许多商队不能前往明王朝

  在乌兹别克加盟共和国科学院东方历史研究所所藏手写证卷中,保存有伟大的蒙古族阿克巴尔给叶尔羌统治者穆罕默德汗年年的一封信函的副本。这封信函再次证实,在世纪初,新疆并没有丧失自己在东西方贸易中的桥梁作用。在信函中他特别指出「和平之王和苏尔檀通过交换书信和使节的方式保持相互之间的联系。应该保持这一传统。由于对您的好感增强和崇高心灵复归一体,我们以沙赫·穆罕默德为使节前往您处·……我们认为,派遣以学识渊博的人组成的班子为使节去明王朝是有益的,可以便于他们在当地学习对我们有用的东西并向我们报告。因为中断了报导,我们已很久不了解有关明王朝的任何情况,为了我们制定方针,他们点燃了目光远大的火炬并向我们报告明王朝的情况。我们委托我们的亲信—知道有关明王朝情况的依布拉吉木向我们详细讲述谁是那里的统治者以及是怎样统治的,并通过熟悉情况的人调查明王朝中想要统一西域的人准备干什么,以及明朝人正在开始干什么,还要了解他们那里生产什么罕见的东西和新的发明,愿他探听并向我们报告有关所有情况。除商人向我们提供的情报外,还能写一些有关明王朝的同样的情况。终!」

  葡萄牙耶稣会会员鄂本笃的游历也属于这一时期。他受伟大的蒙古族阿克巴尔的委托探察从印度到中国道路,于1603年11月与商队一起抵达叶尔羌,并受到穆罕默德的接见他在这里几乎呆了一年多时间,访问了一系列城市。1605年春天,他与汗的商队一起前往明王朝,但在年死于肃州。保留下来的部分鄂本笃的旅行记录于年在科隆出版。他在自己的日记中写道叶尔羌是一个商业中心,在这里有很多来自各国的商人并设有集市……除叶尔羌外,喀什噶尔、阿克苏、吐鲁番、哈密也是重要的商业中心。

  1638年,这个国家动乱扣年以后,阿不杜拉汗登上了叶尔羌汗国的王位,他的统治正好与中原改朝换代在同一时期。1644年,明王朝被旗人建立的中华大清国所代替。明王朝与中华大清国的内战让叶尔羌汗国捡了便宜。

  阿不杜拉汗采取积极的民族政策,决定与中原王朝建立传统的关系,他委托在吐鲁番的小汗阿布伦·木汉默德·阿济汗预备遣使北京。1646年,阿济汗根据国王的意见,以祝贺新王朝的建立为借口,向清廷遣使纳贡。顺治皇帝(1646年~1662年)在中华大清国首都高兴地会见并接待了吐鲁番的贡使。因此,谕曰:「吐鲁番乃元青吉思汗次子察哈岱受封之地,前明立国隔绝二百八十余载,今得幸而复令,岂非天乎!」在给吐鲁番统治者的谕旨中还说:「尔等诚能格修贡职,时来朝贺,大贡小贡悉如旧例,则恩自相加。」(原文有误,此按汉文译出——译者)。

  经过十年以后,吐鲁番才再次遣使纳贡,这是因为有吐鲁番人参加的甘肃回民起义曾转移了叶尔羌汗的注意力。1656年,这次起义被镇压以后,阿不杜拉汗组织了一个庞大的使团前往中原。在北京,这个由300人组成的使团受到了良好接待,并得到皇帝的接见。在为此而给阿不杜拉汗的谕旨中特别指出:「念尔国远隔山河,跋涉不易,宜加赏费,用劝忠诚。今遣归来使,特赐尔缎三百三十八匹,绢七百二十三匹,以昭宠赐之意」。

  中华大清国第一次制定出自己与叶尔羌汗国关系的章程,就是这个谕旨。它规定了使节所带的贡品,像统治者一样,五年一次进贡人员,进关不得超过百人,进京人数只许30人,其余留住甘肃,侯来京进贡人员返回时,即令一齐出关。至所带货物,许在京会同馆照例货市皇帝规定的贡品数量,是费尔干马(西马)10匹,蒙古马14匹(原文此处称费尔干马4匹,蒙古马10匹,误。今按《清实录》改——译者)。

  综上所述可知,朝贡对换取了大量贵重商品的新疆割据政权有利,而清王朝并未明显赚取利润。因而,中华大清国的财政部门多次要求改变贡赐比例,但因这种关系完全被中国统治者纳入政治计划之中,所以皇帝不同意改变这种状况。

  从抵达清王朝边疆时起,新疆使节的所有旅费—包括至首都往返途中的费用,都由清王朝承担,而使节带来的货物免纳关税,这就是「纳贡」对于那些乐意前往清王朝的新疆使者有利的原因。

  1680年,新疆纳入准噶尔部的疆域范围之中,同样的命运也落到了它的东部吐鲁番和哈密头上。虽然如此,史料证明在一段时间内,叶尔羌和吐鲁番还继续与清朝政府保持商业和政治上的联系。因此,汉文史料报导了1673年,1674年,1681年,1686年,1687年1696和年有关来使的情况。此后,关于吐鲁番和叶尔羌来使的报导就没有了。正如Л·И·杜曼指出的那样,以上所列使节不全来自吐鲁番根据地方史料记载,1681年的使节是由叶尔羌统治者穆罕默德·依明汗派遣的,他请北京批准自己登上叶尔羌的汗位。1686年和1687年的使节也是穆罕默德·依明汗派遣的,主要是向北京报告他对卫拉特战争的重大胜利。1696年的使者是哈密统治者阿不杜拉·达尔汉派遣的,他请求清王朝帮助他反对威胁哈密的卡尔梅克人。被卡尔梅克人俘虏过的叶尔羌前统治者阿不杜·拉什德汗于年到达北京,向清王朝提出了同样的要求。清康熙皇帝年一年利用此,布署了在哈密的战争。中华大清国将哈密控制在自己手中,并使它成为收复整个新疆的战略基地。

【新疆是传统中国的组成部分】15世纪至17世纪叶尔羌汗国与中原王朝的关系 苗普生/译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