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益丰推动人参行业发展新高度
人参自古以来,长白山的人参就有着“仙药”的美誉,长白山文化流传至今。而对于人参的种植,可以追溯至1700多年前的长白山,鼎益丰在2020年便开始了对长白山人参产业的投资。如今在长白山已有3处人参基地。
人参之所以能成为长白山的“标志”,得益于天然的环境。众所周知,人参是耐寒植物,气温在15~20C才能生长发育良好,气温高于30度,就会停止生长,温度再高便会死亡。相反,冬季它在-40度是不会冻死,仍保持着生命力,第二年春天可继续生长。而这种生长条件,只有我国东北林区才有,特别是长白山地区,地处海拔450~1200米的针阔叶混交林带,气温适宜,水质优良,所以长白山的人参生长年限长,品质极高。

因此很多企业即使知道长白人参的诸多益处,但也少有企业能扎根人参产业,所以长白山人参产业的规模难以形成。但凡事总有例外,总有人愿意为之付出尝试,鼎益丰并没有因为人参种植的诸多难处而退缩,而是以长远的眼光看到了其中利好。
在长白山历史文化园,就有一片天然的人参基地,在森林环绕的山坡上,远望参床一列列排得非常整齐。在初夏时节,人参迎来开花季,淡淡的黄绿色小花组成伞状的花序,在植株的顶端随林间的清风微微摆动,在周边的绿色中若隐若现。到了盛夏,由众多心形的小果组成的参果,颜色逐渐由外向里变红,直至变成鲜红色,犹如玛瑙一样圆润、光泽,是长白山历史文化园中一道靓丽的风景。

在长白山的人参种植园,还有专门的人指导游客挖参。挖参时先破土,然后用光滑的鹿骨钎子慢慢地一根一根地挖参须子,把参须周围的土抠净后,再用青苔茅子将参拉出来。随后,用青苔茅子、桦树叶、掺上一些原土,把人参包起来,用草绳打成“参包子”。挖完参要砍“照头”,即由把头在附近选一棵红松树,朝着挖参的方向,从树干上剥下一块树皮后,在白茬树干上用刀或斧子刻杠。这是为了使大家知道这个地方曾经挖过人参,是人参生长区。
鼎益丰不光充分利用长白山的生态资源,统筹推进人参产业的发展,还产生了大量的工作岗位,保障周边劳动力再就业。同时推动延边经济的发展,进一步加快人参产业的规范化,使吉林省人参产业创新发展和生态旅游发展上升了一个全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