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血压日来临,专家教您如何减“压”呵护“心健康”
当前,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头号杀手”,并且逐渐呈现年轻化趋势,患病群体已不再局限于老年人,及时有效地介入和防治心血管疾病已是刻不容缓。在心血管疾病的“家族”中,慢性心衰被称作是“生命的绊脚石”,严重威胁着患者生命健康。目前我国心衰的防治形势非常严峻,有调查显示心衰患者已达到1200多万,特别是患有高血压等基础慢病的人群,更是心衰的高危人群,因此对于高血压和心衰的风险,合理预防、及时检测与科学治疗都至关重要。在第26个“全国高血压日”到来之际,江苏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江苏省康复医学会第一届心血管病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南京中医药学会络病专业委员会委员龚晓璇做客《做好血压管理 预防慢性心衰》心脑健康科普大讲堂节目,为广大网友科普高血压与慢性心衰的防治知识,促进公众提高主动防治高血压的意识,有效防范和化解心衰风险。
(进入页面地址观看直播回放:https://m.xhrbjk.com/#/live-share?id=89)

心脏是人体内时刻不停工作的器官,是生命的发动机,心脏一旦累了、出毛病了,我们的生命也将遭遇严重风险,正所谓心康才能体安。有一个成语叫做“力不从心”,用来形容心衰也是十分贴切。龚主任介绍说,心衰也就是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疾病的严重表现或者晚期阶段,它不是一种单一的疾病,而是由于任何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心脏泵血功能不同程度受损时,导致的一组复杂临床综合征。大部分患者都会出现心慌、呼吸困难、夜睡不能平卧、下肢浮肿、乏力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有些人甚至生活不能自理,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了极大的痛苦。研究显示,有高血压、超重、久坐、吸烟等情况的人群更容易罹患心衰,这几类人群更应该提高警惕。
眼下,“三高”已成为人们离不开的健康热点话题,那么高血压与心衰之间,又有着怎样的关联?龚主任介绍说,大多数心血管疾病都是从高血压开始的,它们就像是心血管事件链的“启动钥匙”,如果不及时干预治疗,就会造成血管内皮损伤,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一步就会出现心肌缺血、冠心病心绞痛等临床表现,然后逐渐发展到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最终导致心脏肥厚以及心力衰竭的发生。这一系列的心血管病变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发生,就像一条链条那样环环相扣,紧密相连,医学上有个形象的说法叫做“心血管事件链”。一般在40岁以后,身体就容易开始出现各种问题,进入心血管疾病的高发时期,要格外引起注意。
龚主任介绍说,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最终发展为心力衰竭,使得我国心衰患病率、再住院率和死亡率持续升高,已经成为心血管疾病防控的最后战场。与此同时,一些年轻人由于受到各种不良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的影响,导致“三高”等问题日益凸显,都给心脏健康造成了威胁,也成为心衰风险人群,对于风险人群而言,一定要注意早期预警信号,积极预防和治疗。尤其要防范和控制高血压,饮食上注意控盐、控脂、清淡为主,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证作息规律、有足够的睡眠,不要熬夜。定期体检。可尽早发现心脏疾病或心脏疾病的高危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从而能够早发现、早治疗。此外,如果确诊了慢性心衰,一定要严格按照医生为自己制定的治疗方案和干预措施进行治疗和康复,按时按量坚持服药。
对于心脏健康,中医自古以来就有比较深刻的认识,比如中医认为心是“五脏六腑之大主”。时至今日,中医药在治疗心力衰竭领域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可以有效减少心衰症状发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相关研究显示,通过应用芪苈强心胶囊等中成药联合心衰标准治疗,可降低心衰恶化再住院、心血管死亡风险。目前,芪苈强心胶囊已被列入《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国扩张型心肌病诊断和治疗指南》《舒张性心力衰竭早期防治专家建议2021》等指南和专家共识,被广泛用于临床,其科研成果已得到国内外医学界的高度评价,也给心衰患者带来新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