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颜昆阳先生《苏辛词选释》
读颜昆阳先生《苏辛词选释》
东坡一生作词流传至今三百多首,稼轩一生作词流传下来六百多首,颜老师这本书选东坡词二十八首,稼轩词三十首。为什么只选这些词,颜老师的解释是:一是“好”词;二是多面地呈现苏、辛词的各种风格,不只“豪放”而已。
我刚读完这本书,义愤填胸,老天无眼,如此折磨两位旷世词人,但转念一想,如果没有那样的磨砺,后人怎么能读到这么好的词?感觉颜老师选这些词的别的目的没有直接说,有些话想让读者自己去联想。
我就试着去联想一下,为了文学进步,颜老师一直倡导文学批评,甚至也鼓励学生批评老师他自己。
颜老师诠释最多的古代诗人和词人有五个,他们是李商隐,苏东坡,辛弃疾,李白,杜甫。这五个人有三个共同特点:一是“才大”;二是“士不遇”;三是笔耕不缀。稼轩有一句词“不恨古人吾不见”,稼轩诠释引用古人文字,颜老师这本书也是在诠释古人,诠释就是读者与作者在“文本”中“互相遭遇”,我感觉颜老师也具有上边的三个特点:一是“才大”;二是“士不遇”;三是笔耕不缀。
唐宋文士阶层普遍受世人尊敬,文人学而优则仕,而当今推崇的是理工金融,时代变了,颜老师处在比苏辛时代更加不利的人文环境,我听过三遍颜老师的专题演讲“我与我那个年代的傻孩子们”,老师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选择了中文专业,并不畏辛苦研究了一生,说“苏辛”是“豪放派”诗人,我觉得颜老师不但“豪放”,而且悲壮!
颜老师在追忆陈文华教授的诗中有这样一句:“诗人不合逢今世”,我试着接下一句:“留得薪火传后生”,感觉我接的不够好,还是引用老师书中辛稼轩的一句词吧:“白石冈头曲岸西。一片闲愁,芳草萋萋。多情山鸟不须啼。桃李无言,下自成蹊。”
“桃李无言,下自成蹊”虽出自《史记•李将军列传》,但用于形容颜昆阳先生的治学精神,一点都不为过。
癸卯南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