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中PTCG各参与者的阶级分析(上)
需要重申的是,PTCG是一个服务中产阶级的资本主义消费产品,并且能看到这篇杂谈的大多数观众也应近乎全数属于小资产阶级。无褒贬义,达成这个共识有利于我们更好的理解这个产品,理解这个圈子,找到一个最适合自己的游戏方式。
另外,本文并不关心收藏党对战党的唯心二分,仅从收入来源与消费去向角度进行分析。
怎么玩PTCG都没有错,抢夺'真爱权'本质上也只是对资本主义的一种臣服。
"大他者不存在。"
——雅克·拉康

0. 唯一掌握生产资料的资产阶级 宝上海
对于宝上海并没有太深入的研究挖掘,在此不做过多展开。
不过从商业公司的角度,宝上海作为TPC子公司的任务有如下几个:
拓展用户群体,扩大宝可梦IP的影响力
直接贩售卡盒产品得到实质收益
间接提升其他产品,如影视、游戏、周边授权部分的收益
至于有人说的“宝上海也在利用二级市场捞金”我觉得是混淆了个体与整体的关系。不可否认的是,个别内部人员、代理确实有可能利用充足的信息差进行套利行为。但是从公司角度出发,不管是从收益还是风险方面考量,这么做都是没有什么道理的。
1. 学生消费者 例:在校小/初/高中生
由于在校学生的经济来源大多数来自于家庭,学生对于卡盒的消费能力总体不高,通常会以收单卡的形式开展游戏。由于简中运营模式并不像奥特曼卡牌一般遍地铺开,所以小学生在消费端的缺席导致了这一类玩家并不能成为官方眼中的核心目标用户。
小部分聪慧的学生玩家已经可以开始通过自己高超的牌技从大小比赛中获取大量奖品。“为什么我不早生10、20年?”在令人羡慕的同时,无法复刻的时代红利也在为整个游戏的推广提供的非常优质的宣传素材。
2. 无产阶级消费者 例:90后上班族
皮卡丘对80后可能有些幼稚,但对90后来说刚刚好。换算到现在这类玩家群体也已经30出头了。大多都在结束学业后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这类玩家的人数众多,个体差异也很明显。不过毋庸置疑的是,他们正是构成简中对战环境的中流砥柱。
他们大多会成为当地牌店的常客,下班了不喝酒的话就到牌店打个店赛已经成为了生活的一部分。由于解决了经济收入问题,他们会开始追着新卡盒发售尝个新鲜,量不多但是会想要体验开盒的乐趣。可以说,最硬核的玩家,最热爱PTCG对战玩家都从这里产生。一部分仍有余力的玩家也会开始接触卡牌收藏,在娱乐的同时也希望通过卡牌获得一定的长期的经济收益。
从这里开始,这个游戏看起来逐渐变得“不纯粹”了,大量的群体间的冲突开始爆发。收藏党vs打牌党的战争一触即发:“你不打牌只收藏就是倒狗!”。甚至还会不断被扩大化变成,我是真爱打牌党vs想赚点小钱打牌党之间的冲突:“你溢价出盒子你就是倒狗!”。
在这种情况下,舆论场中的最优的博弈选择就变成了:成为一个既当又立的双标狗。进一步变成人人都在一边偷偷赚,一边大声骂。
“娜姿800了真tm弱智啊倒狗们” “我娜姿780出了,笑嘻了”
主要矛盾其实是既得利益者和想成为既得利益者之间的矛盾。
由于二级市场的博弈性质,这个矛盾将长期贯穿游戏的进程无法被解决。
普通玩家能做的,可能也只有管好自己,承认自己的欲望,也尊重他人的欲望。
当然双标狗建议直接去世。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