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瑞普:远去的岁月永远铭记
李瑞普 远去的岁月永远铭记
文/马海轶 陶锋 杨玉婷 庞子麟

人物简介:李瑞普,男,四川南充人,中共党员,1939年出生。1955年参加工作,先后从事过用电管理和高压实验工作。197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97年退休。现居青海省西宁市。
采访时间:2021年5月18日上午采访地点:西宁市城北区西宁供电公司家属院
2021年5月18日上午,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两弹一星·电力传承”党性教育项目采访组兵分两路分头采访,在西宁市城北区西宁供电公司家属院,我们采访了省电力公司中实所退休职工李瑞普老人。
李瑞普,个子很高,面色红润、精神矍铄,花白的头发没有一丝凌乱,神采奕奕的样子,一双温和的眼睛闪烁着慈祥的光芒。老人家1939年出生于四川南充。1955年参加工作,197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97年正式退休。李瑞普老人已经82岁了,可他说话声音洪亮,思路清晰,看上去根本不像八十多岁的人。我们在场的几位采访老师都感叹老人家的身体状况,像年轻人一样,充满着活力。
得知我们的来意,李瑞普老人给我们娓娓讲述了尘封而又难忘的往事。
1955年,李瑞普只有16岁,还是少年的他在四川当地供销社参加了工作。1957年刚满18岁的李瑞普,机缘巧合从四川来到青海,通过考试,成为西宁供电所用电管理班的一名新员工。
“我到青海参加工作不久,桥头发电厂1250千瓦汽轮发电机组开始着手投运,全省境内第一条35千伏线路——桥头至西宁送变电线路开始建设。很荣幸我参加了省内第一条35千伏线路的建设任务,那会儿刚参加工作不久,对于我而言,能参加这样一项工作真的感到无比自豪。青海自然环境恶劣、工作条件特别艰苦,线路建设期间,每天我们都是早上5点钟就起床,晚上9点半才收工,每天工作将近17个小时。现场作业的时候,人力背瓷瓶、人力拉线,施工人员都很辛苦。可没有一个人叫过苦、叫过累,就这样完全靠着人力,经过几个月加班加点、挥汗如雨地工作,我们完成了青海境内第一条35千伏线路的建设任务。省内仅有的两座发电厂开始并列起来运行了,青海有了全省最早的电网——西宁电网,它是现在飞速发展的青海电网最初的雏形。
1973年,因为工作调整,我从西宁供电所调至中实所工作,主要从事高压试验工作。想起那时的工作感慨万千,当时工器具极端紧缺,可大伙儿的工作责任心都很强。我在单位主要负责高压安装,工作中遇到任何困难,总是想着各种办法解决,不抱怨、不埋怨。大伙儿也是动脑筋想尽办法,很尽心地把工作任务完成好。”
李瑞普老人回忆,当时建高压大厅的时候,遇到的困难真的很多。“青海发展滞后,连好点的钢材都买不上,要跑到山西太原进行钢材采购。其他材料也要到全国各地去采购,这儿选购一部分材料,那儿选购一部分材料,才可以把高压大厅建起来。这些年经济发展得快,现在看到的高压大厅,比原来我们那么费劲建设起来的大厅,要大几十倍、好几十倍呢。现在基础建设速度比那会儿快多了。唉!风风雨雨几十年,虽然吃了不少苦,但想起以前工作的时候,记忆深刻的都是难忘美好的。”
听着老人的讲述,想象跟李瑞普老人一样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走过来的电力建设者们,他们吃苦耐劳、脚踏实地,把自己最好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电力事业。见证了青海电网由弱到强、由小到大的变化,也见证了青海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贫穷落后到今天紧跟时代步伐翻天覆地的变化。从20世纪60年代,从西南地区到青海高原,曾经风华正茂的李瑞普老人,辛勤劳作几十年,如今已是两鬓斑白的耄耋老人了。

有那么多的故事值得回忆,有那么多的记忆值得珍藏,有那么多的场景难以忘怀。回首过往时老人家激情飞扬,点滴的记忆感染着李瑞普老人,也感染着现场的每一个人。老人说,最难忘记的是1968年的一天。
“1968年仲夏的一天,我接到上级的通知,对221基地的一次用电检查任务。我和用电班班长赵福利,是组织通过资格审查之后才确定的人选。在221基地办事处和省公安厅办理了相关手续之后,两个部门的工作人员分别给我们几个人交代了保密事项。随后我们几个人乘坐吉普车前往221基地。
当时只知道221基地是保密性很强的一个单位。组织在安排这项工作时,只在我们党、团员里面选择合适的人选。我和赵福利班长通过了组织的审核,开展了一次组织信任托付的神圣工作。我俩感到激动而又光荣。来到二二一厂之后,我们经过了两道岗卡的例行检查。第一道检查是保卫署,第二道检查是在变电所门前,每一次检查都要详细查看我们的工作任务单、公安厅出具的身份证明等。经过这些检查后,我们才进入变电所开展工作。主要任务是安全用电方面的一些检查,重点检查了变电所进、出线以及变电所室内设备的一些基本情况。那次检查工作,我和赵福利就住在211基地招待所。”
李瑞普老人说:“在基地检查工作的过程中,有很多的地方禁止进入。我和班长赵福利牢记进厂开展工作前办事处及公安厅同志对我们交代过的注意事项。不让问的坚决不问,不让去的地方坚决不去。除了正常涉及工作的交流以外,两天的时间里,我们和基地人员没有其他方面的交流。
后来,知道221基地是咱们国家制造原子弹的地方,就离我们那么近,又是我曾经接受任务参与用电检查的地方,既神圣又庄严的感觉油然而生。感觉我们电力人无论在什么地方,在任何或普通或重要的工作中,都走在前沿阵地为国家做贡献。这种务实的态度和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电力人传承发扬。”
李瑞普老人严谨务实的工作态度和朴实善良的处世风格,深深影响了他的两个子女。女儿说:“父亲严于律己,严格要求我们。所以我们自小就知道努力。现在哥哥和我,包括侄子,都在电力部门工作,一家三代,与电都有难解的渊源。父亲平时工作认真踏实,一丝不苟,这些都是我们学习和传承的宝贵财富。我们在工作上学习像父亲一样老一辈电力人的精神,包括二二一厂四分厂电力职工们的精神。这些奋斗在不同地区的前辈们,他们身上的精神值得我们不断地学习、传承和发扬。”
摘自《解码四分厂》
青海人民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