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胡鑫宇们 永远不要放弃生命 心理无意义的根源!劝生

2023-02-25 20:00 作者:只会一点点的李华  | 我要投稿

胡鑫宇们 永远不要放弃生命 心理无意义的根源!劝生

很多迷茫的年轻人所面对的“无意义”的问题,为什么会走向空虚,走向无意义之苦?为什么会变成今天这样?

韩炳哲提到:因为他们长期逃避“异质性”的痛苦,长期固守于自我认知舒适泡沫中,当保护自己的“泡沫”一旦并注定会破裂,就会陷入强烈的无意义感。

表现:自己的痛因越来越少、而痛感越来越强,也失去了叙事能力 即:要明白他们真的很痛,会有生理上的疼痛,但痛因无法描述,已经是一种生活中没有语言的、没有话讲的人、失去了叙事能力。

他们觉得也许是原生家庭、社会压力、是某人,是矛盾的,不确定的、模糊的、没有坚定信念的

他们会和谁沟通,是自己想要一个意义,但周围人、环境不能给ta一个意义【是向外进行意义探求后又再次失落的过程】

所以直接讨论“意义”是有阻力的,因为处在“无意义痛苦”的人,他们的思维认知是“排他性”的,在探寻意义的时候已经有了一层自动化的核心信念 【听不进去,也排斥,无法共情到所说的劝慰性的意义】(只会带来反对和不理解)固守于“认同固化”,很难“认识顺应” 难以打破自己的认知茧房,

如果我们深入去询问意义就会得到,世界本来就没有“绝对意义”

为什么如此?

因为他们过去 长期逃避、不深入、不直面、不整合、异质性、否定性、痛苦性的信息,长期处在认知舒适中,从而失去了“叙事”痛苦的能力,失去讲述、与深入“痛苦”的能力

【即越是逃避,越让你越快走向另一种痛苦,即:无意义的痛苦】要学会去审视自我或调整认知,而不是逃避,反骂回去,继续捍卫自我、继续,固执(因为逃避固守认知会让我们内心很舒适,并继续用外界娱乐化的内容让自己重新开心起来)

【即:审视和调整自己的认知变得不重要,而是调整自己的情绪,如今电影、电视、游戏、购物都是讨喜化的,快速调整不开心的情绪,从而自以为自己走出了“痛苦”,但并没有,而是埋下了更多的隐患】

这种逃避机制一旦养成并长期下去,就迟早导致“无意义” ,即做什么都没有意义,陷入行为迷茫与不开心,或者失败了,就会陷入迷茫。就走向了抑郁。

(逃避威胁自我的认知事物,不懂得建设性的自我批判,调整自己的认知,完成认知重构与“顺应”)

很多抑郁的人,都会有过度攻击自己、贬低自己的倾向,陷入“侮辱自己”的自我攻击,但这些也是毫无自我反思的非理性批判。


05:44


真正的理性批判是对自己固执的认知、自我、欲求进行审视和反思

【即:你的认知、自我、欲望是什么都不是问题,问题是你对你的认知、自我、欲望的执着才是问题】

真正理性的人当然可以有自己的想法、自我,也可以有一些坚持,但这些坚持和自我认识背后,也是有开口的

【即:一旦遇见那些与我相反的、威胁自我的异质性信息时,我愿意去深入审视与反思,调整自我认知这一开口,去建设性的自我批判与重构自我。而不是一味的执着与固执,对“异质性”视而不见,

所以,战胜无意义的关键,不是再向外追问意义层面的问题,而是向内,看看你自己,看看你固执与执着的自我,明白“我执”是多么自以为是,多么造成你的强迫与闭塞,因此要懂得去战胜“我执”,而与“我执”的不断较量,势必会引起我们的痛苦,不管是别人或无常时间等异质性、否定性在威胁自我,还是自己重构、建设性批判自己时的威胁自我,都会引起我们的痛苦,不安与焦虑】

然而,这些良性的不安,焦虑、痛苦才是真正的成长。

绒裤就是一部马达,使我们的精神发生转变,精神的成长以痛苦之否定性为前提,成长之路就是一条苦路

(自s的人妄图通过消灭自己来消除过去的不幸和无力,这是错误的,是消灭不了的)

这种苦难中得以成熟的人、既是饱含生命无常境遇之苦,也是饱尝自我重构痛苦的人


(虽然这种非娱乐化视频不会有多少人看,时代也在不断滑落,但不管怎样,麦田里依旧有很多守望者,因为“劝生”“救生”是每个人良知人性之义务)

永远不要放弃生命!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ne4y1A7sj/?vd_source=4c42fd4f6db8ba0d793929ee21d9f1af




胡鑫宇们 永远不要放弃生命 心理无意义的根源!劝生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