尴尬的国产杀机游戏
近期国产杀机游戏《墲人之境:探索》更新了新的内容,这次的更新其实算是诚意十足,但这游戏的玩家确实不多,根据steam数据,游戏平均玩家人数在300左右,作为一款多人游戏,这个数据基本已经宣告了用爱发电的事实,这并不是它一款游戏现状,是整个国产杀机游戏的现状——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非对称性多人对抗游戏,因为《黎明杀机》的火热,又被戏称为杀机游戏,但其实这个游戏类型的代表远不止《黎明杀机》一款游戏,但除了《黎明杀机》之外,大部分类似的游戏最后下场都不怎么好,前几天关服的《十三号星期五》是最好的例子,我们的国产游戏也是如此。
整个杀机市场,除了网易的《第五人格》外,大部分作品其实都很尴尬,除了少部分幸运儿,大部分作品就是亏本,不同于一般作品,杀机类作品其实算是网游,需要服务器,后续版本更新和DLC也是不小的开支。

对于这个现状,《探灵笔记》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这款游戏比起它的前辈来说,多少有些“媚俗”,这个“媚俗”并不是贬义而是这个游戏更加倾向于娱乐化,减少了传统的竞技要素增加了更多传统元素和福利要素,因此这游戏在不断的更新下也收获了一批稳定的用户群体,这游戏虽然因为一些原因被一些直播平台下架,但是从目前的销售数据来看,游戏的用户不少,制作组也获得了不少的收益,这就证明了国产非对称性游戏是有前途的。

来自澳门的《瞑目》就是相对不幸的那种,作为一款根植于澳门本土怪谈的恐怖游戏,《瞑目》有独属于澳门的文化色彩,但这款游戏除了独特的风情之外,其他部分味同嚼蜡,不管是画面还是游戏内容都不够让人满意,这或许也能解释这款游戏后续的暴死,玩家想要体验不同于内地的风情,最后体验到的却是PS2时代的风格,总还是让人感觉落差太大。

杨修的戏言最后葬送了自己的性命,食之无味也是国产杀机游戏的无奈,本来不大的市场,还要相互厮杀,最后不管胜负都要面临来自外国优秀作品的跨次元制裁,你的作品还在流血上小心翼翼,它的作品已经直接开始找各种恐怖作品授权,你的游戏还要因为卖擦边球被骂,它的游戏已经形成了稳定的玩家社群,这不仅是国产游戏的问题,也是中国玩家的问题,还有政策的影响,所以我们的国产作品才会如此的无味,这就是尴尬的国产杀机游戏现状,也是每一个国产恐怖游戏的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