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我的相册里的那些生活的故事(一)

2023-07-02 13:46 作者:MinaTen鹅酱  | 我要投稿

之前我就有过类似的意愿,想把我的相册里一些不涉及到个人隐私的内容,跟大家以这种连载日志的形式去分享,但无奈学业太过繁重,所以一直没有抽出足够的时间去搞这个系列。

之所以想搞这个,也是因为对于我来说,高考后到现在为止,也是我人生中最愉快的时期,或者说也是最轻松的时期,经历的事情和见识到的东西也是以前所从未有过的,所以我希望把这个专栏变成像日志或者回忆录一样的东西,也希望大家能在我的系列里,找到一些以往的记忆,比如说沈阳老乡们,盘锦老乡们或者是俺们学校的校友,都可以看看这个系列。

当然,我对于在路上拍车这件事也是很有兴趣的,所以相当一部分的内容会是我在路上拍过的车。

(其实之前封校的时候,我倒是也写过类似的东西,只不过是在公众号上,公众号的排版太让人崩溃了,我放弃了)

摄于青年大街昆山路公铁桥附近,时间是2014年国庆节假期期间

彼时的我为什么要拍这个照片,现在的我也不是很清楚,或许是为了拍前面堵车的场景,也可能是为了拍摄桥上经过的380B,也可能是我初中随手拍沈阳计划的一部分,至于为什么这张照片会跑到我高考后用的苹果账号里,我猜可能是以前导出的时候传输进来的。

摄于大连,2016年,具体哪里我也不知道了,图中有较为稀缺的高尔夫6代旅行版,涉及隐私的部分都已经打码了,右边的那一排车实在是抹不上去了
2017年10月底摄于香港,一台黑色的特斯拉MODEL X,当年这玩意儿可是硬货,路上没几台

我记得当时好像是跟着我妈还有律协那帮前辈们,一起去参观香港高等法院,算是内地和香港律师界交流活动的一部分,不过我当时自然对于法律什么的没啥兴趣,高三的时候哪有时间研究法律?所以我就单纯的拍拍飞机,拍拍车,散了一圈步就回沈阳了。

摄于澳门,拍摄的焦点是这台M套件的2系coupe,不过列表的巴士迷说我还拍到了稀缺的巴士
摄于2018年7月4日,摄于辽宁省盘锦市世纪广场周边

作为半个油田里长出来的孩子,我对盘锦这座城市也有着深深的感情,不仅是因为这里住着包括我爷爷在内的的几位长辈,更是因为,除了沈阳之外,我知道还有一个城市,也可以作为我的避风港湾。

其实,小城市也有小城市的好,路上车没那么多(当然现在也很多),空气显著的要比沈阳清新很多,大部分中心地段靠步行都可以较为方便的抵达,节奏也比较慢,反正各有各的好。

摄于2018年7月6日,位置在二环南京街出口,我要没记错这块好像还在修立交?上次光走北二环了,没走南二环,南二环除非我从于洪去市区才会走,毕竟走建大南五太堵了;前面还有一台比较稀缺的佳美
如今每每看到这些照片,还是会有种时间飞逝的感觉
辽宁体育馆的全景,那一年辽篮拿了第一个总冠军,我当时非常有幸的坐在比较好的位置,而且在更衣室要来了大部分的辽篮球员的签名,包括杨指导(当年还是队长)和赵保罗的,今年再一次夺得冠军,感觉还是感动一直都在
看到岐阜车牌子的奇骏我都总怀疑这车是猴莉家里的车,尤其是车牌还是ほ段的
代号为B7的奥迪S4,也是比较稀缺的
日本人对法系车的蜜汁喜爱,标致307两厢
三重县某处的乡村,其实这种日式的乡下感觉也没啥不行的,就是便利店五六点关门太抽象了,晚上出去觅食都没货
迈腾旅行B7,国内很少见,但日本倒是很多,只不过在日本开白色迈腾不会挨揍就对了
后期版的锐志,换装了LED大灯和TSS系统
回到未来的DMC-12
MR2赛车
塞利卡拉力赛车
摄于2018年7月的某一天,当时还很新奇的绿牌知豆
2018年的古秦淮
夫子庙

我依稀还记得,当年我的傻哥们下高铁的时候身份证丢火车上了,于是乎我们打电话给南京南站警务室,警务室表示让我们给110打电话,打了110对方告诉我要给上海虹桥站打,虹桥站打过去占线,没办法,遂继续返回南京南站站务室,然后对方表示:不行,咱就认倒霉吧

于是我们确实就认倒霉了,准备第二天去派出所登记一下,不然酒店那边表示可能有点困难(那时候我还不太懂得其实只要我去入住,然后让我傻哥们以“本地人”的名义进来就行了),后来登记这块又遇到了各种麻烦的事情,这是后话。

蟹黄包好像是?我记不住了
雨花台纪念公园,每每回忆起来都会让我感到震撼的地方
给人震撼更大的还是这里,在这里我从未有任何一秒钟想在馆内拍照,也不是因为说我当时的素质有多高,只是因为,我觉得如此沉重的地方,掏出手机的这个动作都让我觉得很沉重
南大,不过这倒也不是我梦中情校,主要是我语文正常发挥也来不了这,也就去东南而已
阅江楼景区
远眺长江大桥(那时候主桥又是封闭期间)

这一天看上去天气非常好,然而到了下午天气就直接急转直下般的变差了,傍晚终于是迎来了瓢泼大雨,得益于我的文科生身份以及初中高中无数次放学后打球踢球过程中被突如其来的暴风雨浇成落汤鸡的经验,我成功的在雨点子掉下来前的最后一刻,躲进了秦淮河的游船里。

这里正好来讲一讲关于我朋友的身份证的故事。

因为酒店说了让第二天去办酒店属地派出所开一个临时入住的证明,所以我们第二天直接pass了总统府的行程,直奔属地派出所,进去之后简明扼要的说明了我们的情况和诉求,得到的是对面非常不屑的态度:“去市民中心吧。” 我刚准备谢过,突然想起来我们俩都不是南京人,也不是暂住人口,所以市民中心怎么可能会有他的入住证明呢?于是再度追问,得到的是对面非常不耐烦的回答:“那是你们东北的问题,我们这边都是数字化整合大数据了。” 于是我们直奔市民中心,到达后接待的工作人员表示,由于是外来非常住人口,所以还是要去酒店所辖区的派出所去办理业务,遂再度返回派出所。最终得到的答复是:我们今天下午休息,办不了!

见此情形,我觉得我也没必要再问下去了,于是让傻哥们联系沈阳的家人,让家里人加急补办身份证送过来,最后还算是赶上了我们的上海行程。(同样的诉求,我们在上海两家派出所都非常顺利的办好了入住证明,而且其中有一天还是上海的台风天,接待的蜀黍不但给我们俩人倒了热茶,还请我们吃他们的零食,还给我们俩一人拿了一套雨衣,说这天打伞不行的,这种感受一对比,伤害太大了。)

因为已经过去了差不多五年了,所以一些细节我可能记得不是太清楚,但是态度和语气,足以让我在那个夏日接近40度的高温天气下,感受到一股强烈的寒意,不亚于把脑袋伸到电装空调下面吹的效果。或许说,从系统联网的角度上来说,他们确实不能办,但我觉得,至少,可以用一种比较正常的语气去解释,解释到位我们自然心里也会有数。

这条路是我小时候去上海玩的时候必经的路线,所以一直到今天,这条路也算是我每次去上海晚上散步的定番,就算是住在古北假日或者静安DT(现在没了),我也会特意的过来一趟,散散步,算是一种对过去的怀念?
那时候从外滩一直到南京路这一路上,都是人挤人的状态,但凡稍微慢一点就可能被后面推出去
不过现在我就不拍了,毕竟媳妇家基本上离这儿没啥距离也
外白渡桥,也是很多电视剧会取景的地方
南浦大桥
那个白色的大锅盖就是梅奔,乃团粉丝的圣地之一
上海新国展
彼时的高通
这家直播公司已经凉了三年带拐弯了,实际上来说当年那个时期就是直播平台涌现的年代,只不过大部分平台蹦哒了两三年就跑路了,比如说这家,后来连工资都开不出来了
当然了,万代南梦宫活的还是好好的
一点点当年夜舞得过一位的证明,因为相册里很多小偶像的存图和一位的截图都删掉了,能留下这么一个已经很不容易了
豫园,一个去了会被上海人争相鄙视的地方
南京路,现在悦诗风吟这地方也拆了,不过想想也是,悦诗风吟这玩意儿也不符合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据说现在变成泡泡玛特了,那玩意儿,我觉得应该风头也快过去了
当年坐的熟人家的MODEL X,特斯拉当年还算是给人不少新鲜感的,只不过我一直都挺反感调空调去车机里的,当然这时候的特斯拉设计还没有后来的那么抽象
他已经去了喵星啦,看到还是不免有些伤感的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这只猫好像是夏天自己在家附近转悠,在小区被人下药了。确实总是有这种恶心的人,就以这种故意毒害宠物为乐,也就是从那之后我家逐渐把视线转向养狗了,现在养了一只西八犬,倒是也蛮可爱的,只不过是回忆起当时刚高考完这只喵带给我的心灵上的治愈,有些唏嘘罢了。

摄于2018年8月19日,大连长山岛
这种小渔村一样的感觉其实也不错,生活蛮惬意,重要的是能吃海鲜啊,整点生蚝整点海飞蟹整点扇贝,那可太爽了

说来长山岛之旅当年还是有些值得回忆的地方的。

我过去一直以为长山岛就像南丫岛一样,岛上大部分交通靠自行车,然后除了度假以及一些传统产业外也没有啥多余的东西。没想到,岛上不仅有比较完整的一套公路系统,而且还有机场(当然当时暂时关闭了),甚至还有长海县电视台。而且当天依然是正好赶上台风即将登陆,本来原计划当中是在长山岛呆三天,结果第二天一早就被民宿的老板叫醒,说你们还是尽可能早点回皮口吧,不然没渡轮的话恐怕在岛上要起码多呆两天起步。于是乎中午吃过午餐后就直奔港口,然而到港口的时候正好走掉一班船,虽然渡轮依然可以开出,但是似乎轮渡公司觉得岛上剩下的游客不多,单纯开一趟不够本,态度比较暧昧。后来又有陆续的滞留的游客来到了港口,后来经过大家的反复要求,终于是决定开一班单向运行的渡轮(因为从皮口港再出发的话,海上风力已经变大了,可能无法回航。),那一天海上的风本就不小,我这个人坐小船还容易晕船,果不其然,下船的时候我脸都快白了。

高铁上远眺华山,哦对当时体验的还是刚开通不久的西成高铁(上地理课的时候老师提过一嘴,就有点执念,想运转一下)
在成都,怎么能不吃小面呢(虽然是重庆小面,但是鉴于这俩地方原来是一家,所以也无所谓)
虽说锦里常被人诟病说坑外地人,但是没办法,每次来成都还是肯定会来走一走的
宽窄巷子,也算是必打卡的景观
小郡肝串串香,也算是成都名物之一了
九眼桥,在这里走一走,也挺“巴适”的
我是更喜欢小熊猫一点
登峨眉山的路上碰到的事故,天语SX4对撞大客车,车上的人啥样不清楚,不过气囊是都崩出来了,感觉要么是铃木借道了,要么就是

峨眉山上的大客车师傅们个个都是牛人,感觉都是跑赛道的水准,切弯,用光整段车道,相信去reasonably priced car能跑出比英国卷毛川普更快的成绩。

从峨眉山金顶往下看,那景色还是很绝的
都江堰
最早知道磁器口还是来自于小时候看的红岩里面小萝卜头出去上街的地方
解放碑
洪崖洞角度拍摄千厮门大桥
彼时刚上市的XT4
这台车更是重量级,不但出口到了韩国,而且后期还衍生出了一些油改电车型,当然,无论怎么样,都无法掩盖暴死的命运
昌河A6,五星批发部两星良心车
安全车身(大嘘)
马自达CX8的国内首秀,然而,确实是如同后面的广告所说:“世界在你梦里”,这台车的结局也是惨不忍睹
全进口的马自达CX-3,最后这台车也是惨不忍睹的成为了诸多大熊猫中华鲟车型中的其中一台
我算是弄明白那些1500mpa的欧蓝德怎么来的了,车门上放个1500mpa的防撞梁,就可以说自己最高强度1500,没毛病。
当时刚首发的广汽传祺GM6
看了让人仿佛有种隔世感的车型
丰田未来,当年理念想法都非常先进的车型
首发的雅阁混动
讴歌RDX概念车,后来国产之后也是比肩上面所说的CX-3的大熊猫能见度
成为历史的“一汽马自达”
依然是首发的菲斯塔
雷诺ESPACE,在这之后一年多,雷诺就消失在了国内市场上了
首发的雪铁龙云逸
彼时也是新车的探歌,现在我光探歌都开过三个国家的版本了
同为新车的CC
老回特别颜色
当时首发的UX
首发的DS7

以上算是入学大学前的一些记忆,接下来的话,就是到大学之后的事情了。

我身边的大多数同龄人,都会在高考后的假期,去走一走,看一看,也有自己去打工赚零花钱的(家里不缺钱,单纯去体验生活),也有为了大学生活提前预备学习的,更有像我傻哥们直接躺平在家里的,但是归根结底,这个接近三个月的quarter gap year,可以给大家很多物质、精神上的满足,也可以让经历了三年高强度学习生活的大家,获得身心的放送。

遗憾的是,从2020年开始连续三届的高中毕业生,大部分人都因为一些因素,没有获得自己想要或者一直憧憬的高考假期生活,不过,我想说的是,大家还有机会,还有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只要把握住有限的时光,也可以在之后的大学生活中获得远超这个假期的快乐。

不少关注我的人,都是从我大一时期一直关注到现在的,相信你们,能够理解我这句话的含义。


我的相册里的那些生活的故事(一)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