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打卡传统文化丨邓超予带你探索土家族非遗明珠“西兰卡普”

2023-10-29 11:31 作者:拿来干杯  | 我要投稿

今年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通过20周年,主题为“加强非遗系统性保护 促进可持续发展”。“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又叫“非遗日”,是我国一个重要的文化节日,旨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是人类文化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今天的社会中,保护和传承非遗已经成为了各国普遍的文化责任。作为中国土家族非遗守护人,民族声乐歌唱家邓超予围绕今年非遗日的主题,推出了以“予见西兰姑娘”品牌为主并以土家族“西兰卡普”元素为基础设计的系列文创产品,为少数民族非遗文化的传承与保护贡献自己的力量。


披在土家人身上的“浪漫战衣”

“西兰卡普”是土家族织锦的叫法,是中国少数民族历史上一种极其古老的民间织造工艺。它以绚丽多姿而著称,以设色自有浪漫而见长。“西兰卡普”像是一席狂飙的彩色瀑布深藏于人世间。土家族人崇尚自然,万物有灵的哲思映射在这些自由而浪漫的作品里。

土家织锦是土家族人创造劳动的结晶,也是意蕴丰富文化的艺术品。由于受环境、民俗、制作工艺等的影响,它的纹样由经线和纬线交织而成,图案大多数为规则或不规则的几何形态,在艺术构成上呈现出典型的几何抽象特征,这种几何抽象特征其实也蕴含深厚的寓意,从中折射出土家人的民族思想和审美意识。


土家织锦起始于商周,初雏在秦汉,基本成型于两晋,成熟在唐宋,明清臻于完美,可以说,自古以来,西兰卡普都是达官贵族甚至是皇家的必备“奢侈品”。

唐宋时称“贡布”、“溪布”,明清时期有“斑布”,即“土锦”的记载。历代以来,土家织锦都会被土司土官作为上等贡品向朝廷纳贡。也正是有着如此尊崇的地位,西兰卡普被列为了中国四大名锦之列。


非遗“守艺人”的砥砺之旅

土家族非遗守护人邓超予是民族声乐歌唱家,国家对外友好文化使者,中国文博会推荐艺术家,诗人和作家。曾多次荣获国家级声乐、古典舞、古筝等金奖,作为新时代的文艺工作者,邓超予凭着对土家族文化浓厚的情感,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守正创新,摸索打造土家族非遗传承的可持续、常态化新模式。她深化“非遗+”的概念,秉承着“创造美,传播美”的宗旨,联合知名设计师共同打造“西兰卡普”系列文创,并创建“予见西兰姑娘”文创品牌,推出了多款联名设计的文创产品,而这个品牌的初衷就是要让非遗之美走进生活,她的勇于传承创新,给我们带了不少惊喜。


据了解,邓超予曾在2017年,受“一带一路”国际电影周官方邀请,以中法文化交流大使的身份出席电影节,身着一袭自己参与设计、改良且运用了大量土家族西兰卡普元素的礼服“火凤凰”裙走上戛纳红毯,将有着千年历史传承,独特工艺和美妙构图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现在世界舞台。

正是这一幕,聚焦中外媒体,引起全世界的关注,也因此被誉为“西兰姑娘”。在此之前,超予曾担任多个国家级文化大使,出席了不少国内外重要活动和场合,在戛纳红毯上,红裙美人和西兰卡普的经典组合,让“有美一人,清扬婉兮”的她多了几分又A又飒的气质,举手投足间,尽显大家风范。


“火凤凰”礼裙作为中法文化交流史上最具民族特色的着装,深受电影节上众多女星的喜爱。她当场赠送土家族织锦“西兰卡普”给奥斯卡金奖获得者、法国国宝级女演员朱丽叶·比诺什及众多国际友人。邓超予在采访时说道:“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我之所以选择了土家族服饰,是觉得民族元素与时尚元素能碰撞出火花,红毯上可以更直观的展示中国民族文化之美。”


方寸显锦绣,咫尺有乾坤

作为土家族非遗中的瑰宝,西兰卡普织锦是土家族的传统手工艺品,历史悠久,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细腻的织锦技艺和鲜明热烈的色彩,创造出精美绝伦的艺术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

如今国家对于非遗的建设和发展愈发的重视,邓超予表示:“西兰卡普织锦是土家族的传统文化,应该加以保护和传承,并且要创新开发,让西兰卡普在新的时代得到更多的传播,不仅如此,还要加强对西兰卡普织锦的研究,提高技艺水平,推动传统民族手工艺的发展。”


西兰卡普的保护与开发,是一项重要的文化事业,也是一项重要的社会责任,作为地道的土家族儿女,邓超予在参与录制央视及卫视节目时,非遗文化是她绕不开的话题,无论是在CCTV《音乐公开课》上化身“声乐大师”,为全国歌迷朋友分享音乐创作经验同时科普土家族非遗,还是在她所著并被联合国收录到世界经典文学名录的《予香袅袅》中对非遗“三件宝”的深刻描绘,都让人看到了她对民族文化传承的热忱。

超予不仅在文艺作品和文创产品上下足了功夫,更延伸到了公益事业上。她联合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在民政部发起“予乐童行”300万公益项目,为每一位土家族孩子助力音乐梦想和非遗传承。

在项目启动仪式现场,可以看到土家族元素贯穿全场,无论是身着土家织锦服饰的邓超予,还是出席活动的所有嘉宾都戴着土家织锦的围巾,亦或是仪式现场为筹善款进行拍卖的土家织锦,助学活动背后不仅是对教育和民生的重视,更是对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中华文化延续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也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同当代中国文化相适应、同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激活其内在的强大生命力,让中华文化同各国人民创造的多彩文化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精神指引。


做好推动非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要有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信念。而加强非遗传承,创新则是关键,在互联网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就是推动非遗与现代生活相连接,激发非遗的内在生命力,让非遗“活起来”。在笔者看来,邓超予从三种不同的方式助推土家族非遗西兰卡普的发展,这无疑是为当下探讨非遗传承保护新途径、新模式提供的一种高效尝试,尤其是在文创方面,诸如“予见西兰姑娘”普洱茶、“予见西兰姑娘”非遗手工布鞋等等,每一个文化创新产品的出现,就是一次非遗与现代设计的巧妙结合,既要作为文化的载体,又要“接地气”和践行实用主义,邓超予赋予了“西兰卡普”新的生命,使非遗“飞入寻常百姓家”,我们同时也期待,有更多个“邓超予”以更独特的方式来实现非遗的传承和创新,让非遗迸发出新的颜色与光亮。


打卡传统文化丨邓超予带你探索土家族非遗明珠“西兰卡普”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