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的子午谷奇谋可行吗?1400年后,有一大将用5万人命解开谜题
三国时期,人才辈出,妙计迭出,然有一人,因被诸葛亮认为天生具有反骨,不敢重用,所以一直没有使用其献出的妙计——自汉中通过子午谷直达长安。

献出此妙计的人乃是魏延,诸葛亮毫不犹豫地拒绝了其建议。魏延不服,认为诸葛亮不采用其计策,纯粹是因为嫉妒其才能。
事实真的是如此吗?诸葛亮亦有嫉妒心?
魏延的子午谷奇谋可行吗
不妨回到历史的现场,去探个究竟。刘备去世后,刘禅昏庸,蜀汉军国大事由诸葛亮一手掌控,诸葛亮为报答刘备知遇之恩,可谓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为了大后方的稳定,他七擒孟获,怀柔南部蛮夷,之后秣马厉兵,率领大军直奔曹魏。诸葛亮并非是一位冒险家,在做出任何决策之前,他都详细地推演出各种可能性。
子午谷乃通向长安的捷径,神机妙算如他,岂能不考虑这一条途径?然而,在经过多方对峙后,他还是采取了兵出祁山这一条道路。
其一,通向祁山的道路为一马平川,蜀汉距离曹魏有千里之遥,山道两旁以中埋伏。

其二,粮草乃全军的命脉,一旦全军断了粮草,等于是不攻自败。祁山地处平原,煮诸葛亮可以屯田于此,既避免了劳师远征,又能休养生息。
这是思虑许久后的万全之策。魏延的子午谷奇谋为何行不通?
首先,子午谷地形险要,魏延请求诸葛亮拨给其一万兵马,其中5000兵马做为先锋,攻打长安城,这件事情的前提是兵贵神速,待敌人未曾料到时,打他个措手不及。

可惜,他忘记了粮草的问题,后续的5000人不同于前面5000人,他们是负重前行,行军速度必然缓慢,一旦先锋部队缺少粮食,必然要等待后续部队的赶到。
这样一来,所谓的兵贵神速就会大打折扣。按照计策的理解,魏延只要十八天的时间,十八天内他必须抵达长安城下。
可按照如此行军,确实是一桩难事。

这种计算还没有考虑到天气的因素,若是遇到暴风雨天气,一万兵马会顿时陷入泥潭中无法前进,他们的粮食仅仅够使用一月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