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是否尾生抱柱

2020-01-21 00:30 作者:居AC  | 我要投稿

千年以前,滚滚流水冲走了那个固执的尾生;千年以后,我们还是在一个个进退维谷的时刻,纠结着是抱住那根摇摇欲坠的柱子,还是依依不舍的放手。

抱柱,我们是守到了完满的始终还是凄美的传说; 放手,我们是解脱了沉重的羁绊还是错过了唯一的星火。

让我们先解一道数学题:


做到这里,我们得到了式,那么问题就来了。按照我们“仙风道骨”的数学老师“况神”的说法,这个式子,一看,就知道“玩不下去了”。式子看上去十分繁琐,似乎解出答案的希望渺茫;但是一时间,却又好像难以想出更优的解决方案。

“现在你就要想了,你是‘不撞南墙心不死’,一直算下去,坚持自己肯定能算出来呢,还是马上调头,想另外一个方法呢?”

这时候,“况神”用智慧的,忽闪忽闪的眼神凝视着我们,课堂陷入了沉默。

于是,这时候,我想起了很多很多以前写过的数学题  那些一两个小时的演算,堆叠起的草稿纸和笔尖画下的烦躁的圈。 

有在考试时,执著于一道大题,却导致基础题全面崩盘的惨痛教训;也有忍痛割舍难题,却在老师讲评时发现自己的思路完全正确,而只差最后解出答案的关键一步,只差了一两分钟的坚持的懊丧悔恨。

别的学科未尝不是如此?这么多年寒窗生涯的酸甜苦辣似乎都牵系于这坚持与放弃之间,眉心如“芭蕉不解丁香结”,连一把心酸泪也掬不得了。

继续追忆往昔,我也曾吵吵嚷嚷地“执著”过很多事:跟别人争论过一首歌的歌词,争得面红耳赤;有一段时间狂热地爱上了医生这个职业,但后来又变成了律师,侦探......;跟新到六七百集的动漫《名侦探柯南》,一集一集地追,连片头片尾都不跳过,仿佛在践行着一种神圣的使命……

但这些,都不过是说说笑笑的过去了的坚持,算不得真正令人纠结的“坚持”的。转瞬间,都消散在时光的长风里了。

如果要说一件我从小到大,至今仍在坚持的事,那么便只有一件了     作文。

回忆当初爱上作文的理由,我想,十分简单,只是因为我喜欢每篇习作之后的五个大大的五角星,还有那鲜红夺目的“优+”。写作文的时候,我感到舒意,畅快,还有非凡的成就感。

但是,为着这样的幸福和享受,我已经不知道自己流过多少泪了。

不记得有多少次,面对着惨淡的分数,神伤于别人不理解我文中传达的想法与情感,暗自难过愤懑,甚至痛苦。还要在痛苦中反思,我究竟是要为了阅读者而把文章中的每一丝每一缕写得明白透彻,还是跟着自己手中的这支笔,把含蕴和晦涩的意趣留给自己,像躲在衣橱里的孩子,害怕别人找到他却又渴望别人找到他。

我是多么渴望有人明白我文章里的每一字每一句啊!

所以,当每一次有同学拿着我的习作,蹦蹦跳跳地跑过来,激动地拉着我说,他好喜欢我作文中的某一段、某一句时,我总是感到无比欢欣和愉悦。在宇宙洪荒里,即便是灵魂与灵魂的擦肩而过,也是如此罕有而珍贵。

寒暑易节,我手里的笔是从不曾停下的。作文于我,从来就不是恼人的任务,繁重的枷锁,而是我平凡生活中最好的慰藉。

然而,对于这种“慰藉”,我虽然是随意的,但却并不是随便的。对于“写作”,我是固执的,固执地坚持着自己的想法和风格,心如磐石的,不曾转移的。

但奇怪的是,我从来没有想过要把“写作”作为我的职业。我无比热爱它,但似乎是热爱而敬畏的,所以我难以想象终身与它亲密相伴。文字在我眼里,不仅是美的,还是庄严而神圣的。我似乎还没有准备好,用一生去承载这种荣光。

所以我一直稀松地写着,只随着自己的好恶。我没有想到,我还会在我这样随行的“慰藉”里,面临选择。

临近高中一年的末尾,一张薄薄的纸飘来我面前,却给我带来了无尽的纠结。

这是一张选科表,上海的高考改革为“3+3”模式,而我们面临着三门加试科目的选择。

我在一所理科特长的高中学习,身边的同学大多是理科“大神”,一眼望去,满目皆是“理化生”的组合,尤其是物理、化学两门,几乎成了大家的必选。

可是,我盯着手里的表格,目光却锁定了“历史、政治、地理”我捂着头,感到烦乱极了,脑袋里嗡嗡直叫。

尽管只有高一,但我们事实上已经站到了“高考”的大门前。面对现实,选择理化两门,意味着最广阔的大学专业选择,也意味着更多的机遇。可是,望着这张薄薄的纸,我却忍不住问自己,你究竟想做什么?

走到现在,我好想终于渐渐地开始意识到,我真正想做的是什么。对于数学、物理、化学这样的“科学之美”,我亦是欣赏且喜爱的,但是随着高中理科难度的再上一台阶,我终于不甘心地承认,也许我真的不是这方面的材料。

更甚的是,作文占据了我生活越来越多的部分,遇到不平之事,我要写两笔,以抒胸中之块垒;碰到美好的瞬间,我要记下来,聊作生活的剪影;甚至在难过的时候,孤独的时候,迷惘的时候,疲惫的时候,我就去写一两章小说,只给自己看,偶尔也给朋友看,故事里的主人公在渐渐长大,而我好像也不会伤心了,可以自己长大了。

可是,我该怎么做呢?是跟随着来路的轨迹,继续执着这支笔写下去,不撞南墙心不死呢,还是适时调头,跟上大家的脚步,去走一条“康庄大道”呢?

我就一日日地挨呀挨,仿佛这样就可以逃掉最后的抉择。那声钟没有敲响,就可以佯装一派祥和。

然而,就在最后道钟声里渐渐逼近的日子里,我愈来愈感觉到自己的心里正涌动着什么,正渴望着什么。在发下的现代文卷旁密密麻麻的评点,在于文书上洋洋洒洒的读后感,在草稿纸上的只言片语……我写了越来越多我的思想,我的情感,我的生活,而我感到文字渐渐交织进了我的生命,不可分割。

我还是不知道未来我会做什么事,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但是至少我确信,我希望一直写下去,没有文字的生活该是多么干瘪而苍白。

现在的学习,不只是为了“高考”,更为了志趣和今后的发展。学习历史、地理、政治,可以帮助文字更加沉淀下去,拥有光泽和分量。

我想一直写下去,还想写得更好,在文字中和这个世界互通有无。我的豪情壮志,也许就是用这支笔给自己微薄的生命写一部宏大的“史记”,与文字执手偕老。

在选课表上打下那三个勾的时候,我仿佛可以看到天街星河灿烂,而那不可见的未来就在触手可及的彼岸。

决定了,这一次就让我放肆一回。已经固执了那么久,再固执一会儿也不要紧吧。就决定了,不管不顾地死磕到底,这漫长又短暂的一生,我豁出去了岁月相陪。

我想起了千年前的那个尾生。他为了琴瑟合鸣的爱情,在滚滚的洪水里死死地抱着桥柱不放,但终究还是成了“死生契阔”。在奔逝的忘川里,不知尾生是忘却了这“至死方休”的爱情,还是放开了手,放弃了今生今世的痴妄执念,融进了来世的轮回。

也许,文字于我就是那根桥柱,抱着它,我也依旧身处洪流,但那是我最后的希望和依傍,无论如何也不会放手。

说什么放弃?灵台无计逃神矢,不穷海角心不死。

“好,这里替代掉bn、bn+1肯定是不行的,那怎么办?就把an代掉嘛。”“况神”又接着讲下去,转身在黑板上“刷刷”写下解答。

“这道题要教同学们的不仅仅是数学上的问题,还是人生中的问题。”“况神”潇洒地捏着一支粉笔,把手背在身后,“你们以后会遇到很多这样的情况,做一件事情做到了一个很尴尬的地步,你到底是咬着牙,硬着头皮做下去呢,还是赶紧调头,换一种做法。我一直有种观点,等到你们离开学校十几年后还记得的 ‘数学’,才是你们学到的数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高中数学所有的知识你都不会,对你今后的人生一点妨碍都没有的,重要的是你从知识之外学到了什么。

这一次的题目是要学会“调头”,下一次的题目也许就是需要“死算到底”的信念,这其中微妙的关系,又怎么总结出一条不变的规律呢?像下了一个赌注,凭借着智慧、观察、推理、经验下的一个赌注,终究还是一个赌注。

而此刻的我也像是一个头脑发热的赌徒,那张勾选“史、地、政”的表格,引来了全班的惊叹。其实这种“特立独行”的感觉也很不错,那声声诧异,就像这赌局的开锣。

我不知道自己十年后的样子,甚至不知道自己三年后的样子,不知道未来的我会为今日赞叹、惋惜、还是觉得不值一提。但走上一条自己选择的路,起码可以一直心甘情愿,咬牙吞声地走下去,不后悔。

是一路到底还是适时放弃,最后还是取决于你心里的渴望,心中的召唤。

而人生的这一场赌,不到终章,又如何判定输赢?


是否尾生抱柱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