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一学就懂 | 08. 两类阶级斗争理论的根本区别

2023-04-17 08:50 作者:小马大研-马理论考研  | 我要投稿

      马克思的阶级斗争理论和资产阶级思想家的有什么根本区别?

      1852 年,马克思在《致约·魏德迈》的信中说:“无论是发现现代社会中有阶级存在或发现各阶级间的斗争,都不是我的功劳。在我以前很久,资产阶级的历史学家就已叙述过阶级斗争的历史发展,资产阶级的经济学家也已对各阶级做过经济上的分析。我的新贡献就是证明了下列几点:(1)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2)阶级斗争必然要导致无产阶级专政;(3)这个专政不过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和进入无阶级社会的过渡。”

       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资产阶级思想家已经提出了阶级斗争的理论,如法国的资产阶级历史学家梯叶里、基佐、米涅、梯也尔等人,就描述了阶级斗争存在的历史事实,指出了阶级斗争的作用。英国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从经济关系上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着工人、资本家和地主三个阶级。但是,这些资产阶级思想家把阶级看成是自然的永恒的现象,否认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

        马克思的阶级斗争理论对资产阶级思想家的超越主要表现为如下两点:

        一是阶级产生、发展到消灭的规律,马克思的阶级理论揭示了阶级产生、发展到消灭的规律。资产阶级思想家的阶级理论,虽然反映了某些历史事实,在一定程度上看到了阶级划分是由经济原因引起的,但都没有对阶级产生和存在的根源做出科学的解释,将阶级的来源归因于暴力征服,或以生产部门、收入来源的不同作为阶级的划分标志等,其至认为阶级是永恒的现象。马克思指出“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关系。”阶级随着生产资料私有制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消灭而消灭,这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这样就以人类社会发展的物质原因解释了阶级的起源、实质和阶级斗争发展的规律。

        二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必然性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使命,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理论进一步揭示了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必然性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使命。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必然要发展为以夺取政权为中心的无产阶级革命,以无产阶级专政代替资产阶级专政。而无产阶级专政的任务,首先是消灭剥削阶级,尔后是消灭一切阶级进入无阶级的共产主义社会。资产阶级思想家可以一般地承认阶级斗争,但他们绝不承认无产阶级专政。无产阶级专政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理论区别于资产阶级阶级斗争理论的最根本点。正如列宁所说:“只有承认阶级斗争,同时也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的人, 才是马克思主义者。”


一学就懂 | 08. 两类阶级斗争理论的根本区别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