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K大构成L5 节奏与韵律

2023-06-16 16:45 作者:Kano-Sunnyshark  | 我要投稿

L4在讲特效时,大部分都是针对人物及人物周围的“特效”展开的,而这节课则从背景特效的角度进行讲解,并借此延伸出背景的一般画法。

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左)

*K大开始先讲了造型能力:

造型能力可以理解为归纳形状的能力(大概是CSI?我是这么理解的),所以光影也是造型能力的一种

图中人物头发内部的光影就是造型能力

而好的造型能力是建立在图形的学问与结构的学问之上的(现阶段的我们其实可以不用去考虑造型能力的,因为这玩意只有在学完了构成和透视之后,再结合一定的参考图分析才能慢慢理解)

如上图中的云和丝带,他们都是立体的,而我们画画则像是从其一个角度去“拍照”,把它定格在二维里

*好的造型能力对于构成的帮助:

大概就是像L4讲的头发的翻转以及束状头发,更容易理解其结构

而对于色彩来说,则是更方便的让你知道光影的位置以及光源变化后光影会怎么改变,方便上色,这便引出今天要讲的第一部分:

1.1从结构上的理解背景特效:

比如在画云的时候,把云理解成几个大小不同的球相叠加,这样在画光影时就会有迹可循,甚至可以画出在不同发光源下的光影是如何变的(补充一点,在画球之前可以先建立地板,建立空间)

相反,假如说画云彩,只从二维去考虑,很难想象光影的位置

1.2从图形上去理解背景特效:

在已有透视结构的基础上,再经过CSI过滤外形,去除僵硬感,整体的观感就会好很多

画熟练之后就可以先用CSI概括助外形,然后再补充内部的透视,最后补上光影

如上图,右侧继续用CSI在外部轮廓上作出挖空和增添尖状物,来表达爆炸的效果(这是上节课K大说的特效底子都差不多,主要是外轮廓不同)

K大降讲到这里给我们两点提示,一是在自己以后画特效的时候,可以先去看看模型师们是怎么建模的,这样方便我们去理解;二是K大其实通过对云朵结构和图形上的分析给我们示范了画特效的方法:先画出体积,然后用CSI概括外形;或者直接从参考图上提取CSI外形再补内部结构

*对人物“特效”的再研究:

我们在画特效时可以像下图这样画出透视空间,然后画出连接球,最后补上章鱼触手

章鱼触手的画法也很有讲究,通常不会采用下面黑箭头所指的圆形纹路,这样不方便理解翻转;而是采用直角形

把特效的知识应用在服装上:

可以想象成套了几个圆圈

之后再用CSI概括外轮廓,再在内部利用flow补充褶皱

在flow画完褶皱后可以用一下细线来补充结构,使其更明显(就是下图中那些更细的线)

思维导图(右)
这节课的内容概括:特效和背景
背景部分

背景也可以用结构面和图形面来理解,因为有些背景本身就是特效。这也是为什么K大要把特效和背景放在一起讲的原因

2.1从结构上去理解背景:

就像刚刚说的云彩,在画之前去理解他们的透视结构。当我们画一些建筑作为背景的大场景图时,在草稿阶段可以先去明确他们的透视结构,这对之后光影的理解有帮助

2.2从图形上去理解背景:

我们在对单个物体做研究时,都是用CSI概括,但是当你在画大场景的时候,就会出现弊端:虽然每个零件的轮廓都经过了处理,但是当你把他们放到一起的时候,由于零件比较多,原先单个图形中CSI所做的概括算大型,但是当你把他放到大场景里时,就会显得很小,整体的轮廓看起来还是会很乱。这时候可以借鉴一下美漫的思维:针对每一个物件先画好大轮廓,然后往里挖孔(拿树举例):


错误示范1
错误示范2

这里引入一个新概念,外整内杂:画大场景时,只有当零件外部整齐时,内部才有余域去做小的细节,不会很难阅读

如K大这棵树,外形很简单,但内部补上色彩之后看着也还是很有树的感觉,看着不乱(不要陷入单体思维,因为这是大场景,最后会有很多重复的零件)

当然,如果你实在觉得太简单,还可以把轮廓继续细化:

画大场景时常用的公式:之 字形

之 字形的好处是可以很好的给人一种视觉引导(顺着之字),且之字各笔画间的疏密一方面迎合了构成上的疏密对比,另一方面还可以暗示透视(近疏远远密)

画之字形的一些小技巧:

在画之字的时候如果只是像上图这样把之字线从左画到右,会有割裂感,这时需要加一些物件来打破长直线

还可以用草地纹理来暗示透视

*从场景的之字形延伸到画人体:

利用之字构图,可以使人保持动态平衡,就像上次课的例子

*我们自己在画场景时,可以先确定好画面中的一些零件,然后像之前摆飞行道具那样摆到画面里

End

K大构成L5 节奏与韵律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