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风云中的风云国王——吉斯卡尔篇

High Middle Age剧本最后一个在这里登场的人物,就是地中海银狐,罗贝尔 吉斯卡尔,或者叫罗伯特 吉斯卡尔。考虑吉斯卡尔是法语文化圈,在这还是按法语习惯叫罗贝尔,或者干脆就叫吉斯卡尔。在中世纪盛期这段时间,诺曼人在地中海是一股十分重要的势力,控制了意大利南部和西西里,拥有不小的地盘。在1066剧本时,吉斯卡尔已经是阿普利亚公爵,地中海诺曼人的首领。那么问题来了,即使在法兰西诺曼底,诺曼人都是一帮北方佬。而这帮北方佬,这么就跑到南意大利来了呢?这还得从吉斯卡尔的父辈说起。

一、铁臂强势立基业,幼狐南游随先兄
吉斯卡尔的父亲,奥特维尔的坦克雷德,并不是什么有名的大人物。他是一名诺三代,在诺曼底南部拥有一小块领地。而这位骑士老爷别的特长没怎么出名,有一点倒确实可以算是特长。老坦克雷德前后娶过两个老婆,和哪位夫人间孩子都没少生,光儿子加起来总共就有一打。其他很多诺曼贵族其实也是一样,毕竟从北方严寒之地来的,基因一般不会太差。但是儿子多就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家产总是不够分的。当年随太祖罗洛从北边来的人本就不少,再加上一个比一个能生,诺曼底那点地方早就挤不下了。在私生子威廉前往海对岸的英格兰发展之前,已经有一些下层骑士往南方另谋他路。最早一波来到意大利的诺曼人,是去耶路撒冷的朝圣者,他们在这里乘船前往圣地。一来二去的诺曼人也就熟悉了这地方,发现这地方有个赚钱的机会。当地的伦巴第人不想臣服于拜占庭,想请诺曼骑士老爷来帮自己来撑撑场子。于是第一波诺曼骑士,就这么来到了意大利,和伦巴底人组成了同盟。但是这个松散的同盟,很快就被实力尚强的拜占庭打散了。不过在这场战斗中,诺曼人的实力还是得到了拜占庭认可的。因此拜占庭反手雇佣了诺曼人来镇压伦巴第人,毕竟这比在意大利维持一支军队要便宜得多。而这帮诺曼人本来就是为了钱来的,他们果断抛弃了伦巴第人的自由事业,转而成了拜占庭旗下的佣军。
到了1035年左右,吉斯卡尔同父异母的大哥威廉,首先来到了意大利。威廉赶上了一个好时候,此时意大利的伦巴第人基本被平定,拜皇将目光又移向旁边的西西里,意大利的粮仓。中世纪的西西里,也是个各方文化剧烈冲突的地方,此时在西西里的撒拉逊人统治不稳,于是拜占庭也算是抓住了个不错的战机。威廉很快在西西里打出了名气,“铁臂”的名号也在地中海传开了。顺带一提,参与这场战争的还有瓦良吉卫队的哈拉尔德。虽然都有着北欧的血统,不过这哥俩语言都不通。哈拉尔德虽然是拜占庭的正规军,但也只是特种部队大队长。而威廉只是雇佣军头头,驻扎行动都不在一起,倒也没什么交情。
不过这场战事进展并不顺利,随着皇室对远征军供给减少,雇佣军的工资一拖再拖。于是就像CK里一样,诺曼人不仅退出了西西里的战争,还反过来对拜占庭宣战,再次和伦巴第人走到了一起。不过这次他们不再是作为雇佣军,而是为了夺取更多的领地和财富作战。此时君士坦丁堡已经由盛转衰,无尽的内斗消耗了拜占庭军队的实力,因此诺曼人如愿取得了军事上的胜利。但是他们还面对着兵员不足、据点分散,以及伦巴第人的背叛等等困难。在这些困难之下,铁臂威廉仍旧保持强势,他还通过联姻正式得到了阿普利亚公爵的头衔。可惜的是,在意大利的舞台上闪耀了10年后,铁臂威廉最终被一场重病击倒英年早逝。在威廉死后,同母的胞弟、奥特维尔兄弟中的老二德罗戈继承了阿普利亚公爵,老三汉弗莱也获得一些财产。随后年轻的吉斯卡尔,也追随自己同父异母的哥哥们来到意大利,在新的舞台上正式登场。
二、吉斯卡尔成诨号,破解危局立威名

罗贝尔是多产的坦克雷德的第6个儿子,也是二婚夫人的长子。到了1047年,他追随哥哥们的脚步来到南意。此时罗贝尔32岁,正值年富力强。跟随罗贝尔的人,不过只有5名骑兵和30名步兵。由于同父异母的二哥德罗戈并不喜欢自己的后妈,所以对罗贝尔也不是很感冒。德罗戈给予自己弟弟的支持很少,为了生存,罗贝尔不得不耍点滑头,干点贼喊捉贼的勾当。当地人无疑对这种行为十分反感,很快便开始以“吉斯卡尔”称呼罗贝尔,意思为“狡猾者”,从这里开始我们也将这么称呼他。虽然在当地人中口碑不怎么样,不过吉斯卡尔对自己手下还是非常不错的,对一般的小教堂也慷慨解囊进行支持,这些都为他在诺曼人中赢得了口碑。
然而金子总还是不够用,吉斯卡尔还是得想办法挣点外快。对于一群武装的诺曼人,雇佣兵当然还是他们最好的赚钱手段。作为外援,吉斯卡尔加入了卡普阿和萨勒诺之间的战事打了一年。不过卡普阿伯爵潘德夫四世拒绝将之前承诺的婚事及城堡授予吉斯卡尔,无奈之下吉斯卡尔只好离开卡普阿,再次去找自己的哥哥德罗戈,并要求德罗戈给自己土地。于是吉斯卡尔被派到靠近卡拉布里亚边境的据点驻守,一块贫瘠、落后的土地。
吉斯卡尔对这样的安排并不满意,不过他毕竟有了落脚的地方。虽然事业上暂时并不如意,充其量就是个男爵,之前还被潘德夫赖婚。但是随后吉斯卡尔还是在更北边找到了自己的新娘,勃艮第伯爵雷金纳德的女儿阿贝拉达,她也是征服者威廉老爹罗贝尔一世的妹妹的女儿,一个可以说是出身比较高贵的人。更重要的是,作为嫁妆阿贝拉达带来了200名骑士,大大加强了吉斯卡尔的实力。
很快,吉斯卡尔以及在意大利的诺曼人迎来了一个巨大的挑战。教宗利奥九世对这帮目无法纪、不受约束的蛮族后裔十分不满,同时也是对他们在教宗国周围来回晃十分忌惮。当然教宗的架子不能丢,利奥九世穿戴整齐,摆开架势,南下召见德罗戈,以教会的名义要求德罗戈管好自己的手下。德罗戈并不愿意扩大矛盾,便答应了教宗的要求。不过此时意大利南部形势太过复杂,诺曼人、伦巴第人、拜占庭几方势力犬牙交错,很多事情就算德罗戈想管也说了不算。更糟的是,拜占庭充分发挥了从古罗马一脉传承下来的阴谋暗杀手段,在德罗戈去教堂礼拜时袭击暗杀了他。德罗戈一死,诺曼人如预料之中那样,自己就炸了,谁都想要当老大。教宗利奥九世看准时机,打算永远终结诺曼人的威胁。他给拜皇君士坦丁九世写信提议同盟,随后又前往德意志找自己表弟海因里希三世借来了施瓦本的军队,亲自披挂上阵指挥军队南下。此外,意大利的伦巴第人一直觉得被诺曼人占了自己的土地,也加入了反对诺曼人的阵营。
面对巨大的威胁,诺曼人不得不团结起来,推举了吉斯卡尔的三哥、铁臂威廉和德罗戈的亲弟弟,拉维罗伯爵汉弗莱为领袖。面对气势汹汹的敌人,汉弗莱当然也不愿意和对方的联盟硬拼,便派出使者向教宗寻求停战谈判。然而战车已经启动,即使利奥九世也不可能停下,一场战争在所难免。吉斯卡尔从卡拉布里亚赶来,担任诺曼人左路的领队指挥。除了军队人数的劣势,诺曼军队还面临粮草短缺的困难。此时他们唯一的机会,就是赶在拜占庭军队登陆前击败教宗,这样拜占庭人便只能退兵。
于是诺曼人一面派使者稳住利奥九世,一面悄悄行动,对教宗的驻地发起了突袭。伦巴底人不愧是意大利人的重要前身之一,很快就溃散各自撤退了。但教宗借来的的德意志军团,倒确实是块硬骨头。汉弗莱率人几次冲击,始终无法冲破德意志人的防线。很快吉斯卡尔也加入战斗,并把自己老婆的嫁妆也投了进去,亲自率领骑士们发起冲锋。至少反复重新组织了三次冲锋后,吉斯卡尔才最终冲破了德意志军团的防线,逐渐在战场上占据了优势。最终德意志军团还是寡不敌众,几乎全军覆没,只有教宗利奥九世独自逃到附近的小镇请求避难。然而小镇居民不愿得罪这场战事的胜利者,更何况是一群易怒的诺曼人。诺曼人的军队一到,利奥九世立马就被镇民送了出来。而教宗面对诺曼军队,倒也不失风度的承认了自己战败。
汉弗莱和吉斯卡尔也没有过分为难利奥九世,他们请求与教宗和解,发誓自己是虔诚的基督徒。随后诺曼人护送利奥九世来到贝内文托,一路好吃好喝的供着。不过这掩盖不了教宗成为俘虏的事实,消息仍然很快传了出去,以至全欧洲都知道罗马教宗成了诺曼人的阶下囚。蒙受如此羞辱,利奥九世威信全无,再也不可能发起战争。失去了盟友,拜占庭军队不战自退,诺曼人总算暂时度过了这次危机。
三、争权夺利真兄弟,抢滩登陆西西里
然而危机过去后,诺曼人又回到了窝里斗的老状态,这倒也是贵族们的日常。很快,吉斯卡尔和汉弗莱之间的关系也崩溃了。吉斯卡尔战后并没有急着返回卡拉布里亚,而是留在阿普利亚的宫廷里蹭吃蹭喝,这让自己的哥哥汉弗莱很不滿。在一次宴会上,两人间的矛盾终于爆发了。汉弗莱公开指责吉斯卡尔故意拖延返回驻地的时间,而吉斯卡尔也不示弱,直接拔剑怒向自己的三哥。当然两人不可能真的打起来,事后吉斯卡尔很快返回了卡拉布里亚,继续扩充自己的势力。
此时诺曼人在意大利南部逐渐站稳脚根,而其他势力却都在走向衰弱。首先是教宗利奥九世,他在战败后第二年就向上帝忏悔去了,而教会正赶上东西大分裂,力量削弱严重。拜占庭在意大利的势力本就在不断减弱,撤兵后就更难干涉海对岸的事情。而且拜占庭很快也迎来了改朝换代的动荡时期,对南意大利基本也就放任不管了。至于伦巴第人,诺曼人一向瞧不起他们,认为他们就是一群懦夫。很快,吉斯卡尔在卡拉布里亚取得了明显的胜利,沿海岸逐步夺取了卡拉布里亚核心的发达地区,兵员、粮草补给都得到了很好的改善。
而且没过多久,吉斯卡尔又迎来了一个个人发展的良机。哥哥阿普利亚公爵汉弗莱病重,选择继承人被提上日程。此时竞争者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按照之前的习惯,在奥特维尔家选择年龄最大的,也就是吉斯卡尔另一个同父异母的四哥杰弗里。还有一个选择就是在之前对教皇的战争中立了大功,又在卡拉布里亚确立了自己威望的吉斯卡尔。虽然汉弗莱和吉斯卡尔曾经闹得很不愉快,但他也不得不承认自己这个弟弟很有能力。于是汉弗莱在阿普利亚召见了吉斯卡尔,二人公开和解,并确立吉斯卡尔为自己的后继者。吉斯卡尔当然不可能如此容易的就坐稳这个位置,在汉弗莱去世后,吉斯卡尔不得不镇压了杰弗里及其支持者的反叛。
在获得了阿普利亚的领地后,吉斯卡尔继续自己在卡拉布里亚的征服行动。在他最年轻的弟弟罗杰的帮助下,吉斯卡尔很快沿海岸打到了足尖,面前只有勒佐一座城市背海一战。然而此时北方阿普利亚反对吉斯卡尔的势力再一次抬头,吉斯卡尔不得不返回北方,将勒佐留给罗杰攻打。但是这哥俩却没能逃过奥特维尔家内讧的传统。像二哥德罗戈对自己时一样,吉斯卡尔拒绝授予罗杰土地,造成了两人间巨大的矛盾。而罗杰虽然是奥特维尔家兄弟里最随和的一个,不过遇事丝毫不比哥哥们软弱,直接率领自己的军队反攻卡拉布里亚,双方大打出手,大有要全面战争的意思。两人的战争引起了民众的不满,甚至暴民一度成为了战场上的第三股势力。面对这样的情形,吉斯卡尔和罗杰兄弟俩不得不停战,约定罗杰可以得到将来征服的一半土地。
这边刚停战,北边就来了个出乎吉斯卡尔意料的人,新任教宗尼古拉二世的使者前来面见阿普利亚公爵。不过与5年前不同,这次教皇不是来宣战的,而是来寻求同盟的。为了拉拢吉斯卡尔支持自己的宗教改革,教宗在梅尔菲的教廷会议上正式授予吉斯卡尔阿普利亚和卡拉布里亚公爵头衔,并授予他将来在西西里的合法权益。而吉斯卡尔作为回报,除了宣誓效忠捍卫教宗不受德意志摆布,还宣布与自己的老婆阿贝拉达离婚,仅仅是因为两人间存在着在基督教中不能接受的远亲关系。尽管很快他就又和萨勒诺联姻,但是作为交换,吉斯卡尔牺牲了自己弟弟威廉的两座城堡。
再次确立了统治的合法性后,吉斯卡尔继续加强对自己领地的控制。他几乎完全消灭了拜占庭在南意大利的残余势力,又和罗杰汇合围攻下了勒佐,仅剩下东海岸的巴里还在负隅顽抗。然而吉斯卡尔也并不着急,因为在攻下勒佐后,向西西里的通道已经打通。吉斯卡尔早已对富饶的西西里垂涎三尺,而且在他这边还有一个优势,那就是西西里岛上的伊本流亡到南意大利,还想请诺曼人帮自己重新回到西西里岛上。尽管罗杰第一次的尝试以失败告终,但是第二次吉斯卡尔和罗杰合力前往西西里,终于攻下了墨西拿这个桥头堡。随后兄弟俩再次分道扬镳。虽然吉斯卡尔已经有了阿普利亚和卡拉布里亚的头衔,但很多土地并不在自己的控制下。吉斯卡尔的心思始终还是在稳定南意大利的本土,而罗杰则想在西西里攻取更多的领土作为自己的势力范围。就在二者犹豫之时,本土传来消息,新的拜皇杜卡斯派军前来光复南意大利。于是吉斯卡尔留给罗杰少量部队驻守墨西拿伺机而动,自己则率主力返回南意大利防备敌袭。

四、交手拜皇结世仇,正面鏖战都拉斯
接下来的几年,吉斯卡尔继续在南意和西西里间征战。到了1071年4月,巴里终于被诺曼人攻陷了,这也标志着拜占庭失去了在南意大利的最后一个据点。在之后的一年,吉斯卡尔再次进攻西西里,攻取了西边的重镇帕勒莫。西西里的撒拉逊人和柏柏尔人自此也无力再战,后面基本就是罗杰在收拾残局了。随后吉斯卡尔的目光移向北边,在1076年底占领了萨勒诺,赶走了自己二婚老婆的兄弟。接着他又趁着教宗格里高利七世和德王海因里希四世对立的时候,占领了贝内文托,这让教宗大为光火,但又没什么办法。
在南意打遍无敌手后,吉斯卡尔很快收到了东边拜占庭派人送来的消息。此时的拜占庭困难重重,在曼奇克特之后被突厥人打的抬不起头来。而诺曼人在南意已经站稳脚跟,拜皇米海尔七世不得不承认已经失去对南意的控制,希望能和吉斯卡尔讲和。同时米海尔七世也转变了政策,不仅表示要和吉斯卡尔联姻做亲家,还打算归化这帮诺曼蛮子,授予其“最尊贵”的称号。此时南意大利的诺曼人在占领了许多原属于拜占庭的宫殿后,深受其文化影响,这样的称号极大的满足了吉斯卡尔的虚荣心。然而吉斯卡尔还没能美多久,拜占庭就在一场宫廷政变中改朝换代了。将军尼斯福鲁斯三世不仅终结了杜卡斯的统治,还把吉斯卡尔的女儿海伦娜送去了修道院,这就让地中海银狐大为恼火。
自此吉斯卡尔就把东方作为新的方向,企图征服这片更为富庶的土地。当然银狐还需要时间准备,毕竟这回的敌人是一个强大的帝国,即使此时他十分衰弱,但毕竟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吉斯卡尔想要征服拜占庭,可不再是像之前靠百十来名骑士加一两千名步兵就能搞定的了。诺曼人、伦巴第人、撒拉逊和柏柏尔人雇佣兵,一切可利用的力量都是必须的。除此之外,吉斯卡尔还需要一个稳定的后方。西西里有罗杰驻守,为了其自身的利益他必然会竭尽全力。意大利北边,除了新近占领的萨勒诺和贝内文托,还有一个教宗并不好对付。而此时的格里高利七世,正处在二次绝罚海因里希四世的当口上,并不希望再和南边起争执。于是双方很快达成同盟协议,教宗允许吉斯卡尔保有萨勒诺的统治权,作为交换吉斯卡尔则将贝内文托的教区交还给格里高利。
吉斯卡尔一边在加紧准备军马,一边他还需要为自己的入侵准备一个合适的CB。女儿海伦娜显然是个不错的借口,吉斯卡尔派人向拜皇尼斯福鲁斯送信,要求其恢复米海尔七世的统治,并恢复自己女儿海伦娜的地位,这显然是拜皇不可能接受的。除此之外,吉斯卡尔还从修道院找了个僧侣,号称是从被囚禁修道院逃出来的米海尔七世,以求将自己的入侵正当化,可惜没有人相信这个演技拙劣的教士。到了1081年春天,吉斯卡尔已经准备妥当,率领150艘战船,1千余名骑士,近2万名士兵,并攻城装备等蓄势待发。然而此时传来的一个意外消息,打乱了银狐所有的计划。拜皇尼斯福鲁斯三世被推翻,战功卓著的阿莱克修斯 科穆宁在众人的拥戴下登基称帝。
在已经做了这么多准备的情况下,吉斯卡尔当然不可能就此罢休,即使阿莱克修斯登基后派来使者求和。这个使者原以为既然拜皇表示将答应吉斯卡尔的要求,那么这趟旅途理应是轻松加愉快的。然而吉斯卡尔是不可能给他好脸色的,对他来说提出的条件不过都是借口罢了。吉斯卡尔有更大的野心,真正的紫袍加身才能填满他诺曼人的抢夺天性。再说了总不能真把他不知道在哪找的野和尚扶上共治皇帝的宝座吧。结果倒霉的拜皇使者在吉斯卡尔的盛怒之下,为保小命不得不狼狈地逃回君堡。
稍稍平息怒火之后,吉斯卡尔决定继续自己的东征计划,即使对手已经变成了阿莱克修斯。他命令自己和前妻的长子博希蒙德做先锋,先行抵达科浮岛建立滩头阵地。随后吉斯卡尔亲自率军抵达海对面的交通港岸都拉斯。然而都拉斯毕竟是伊利里亚的一座重城,又处在交通咽喉上,城池易守难攻。面对吉斯卡尔的大军,人数占不到优势的都拉斯守军只能坚守不出,等待拜皇的增援。吉斯卡尔试图围城,然而船队却被威尼斯的舰队和希腊火击败,一时难以形成有效的合围。围困了4个月后,都拉斯的守军渐渐坚持不住了,已经到了投降的边缘。吉斯卡尔这边同样困难重重,维持这样一支大军并不容易。在舰队遭受损失后,日常补给更加困难,疾病又在营地中肆虐,而即将面对的冬天只会使情况变得更糟。双方此时可以说是在比拼军队的意志力。

吉斯卡尔自不必说,不打下希腊他决不罢休,甚至摆出了要背水一战的架势。正面交锋的临界点很快也到来了,阿莱克修斯终于勉强拉起了一支军队,御驾亲征前来解都拉斯之围。两军在城外对阵,阿莱克修斯的军队人数占优势,但是缺少训练。新任拜皇对统帅这样一支杂牌军也缺少信心,急于解围结束战事,占据了高地准备发起进攻。这正中吉斯卡尔下怀,其实这只老狐狸更急于求战,一旦被反包围诺曼人便有全军覆没的危险。
吉斯卡尔面对对方强大的兵势,对应布阵与阿莱克修斯对峙。双方都把王牌部队摆在了最前面,吉斯卡尔这边自然是骑兵,而阿莱克修斯这边则是瓦良吉卫队和弓箭手。战斗随着阿莱克修斯的弓手的一波齐射正式开始了。由于地势不利,面对箭雨诺曼人的军队十分被动。吉斯卡尔命令骑兵发动冲锋,企图冲散对面的弓手,但却被密集的弓矢逼退了回来。拜占庭的军队士气大盛,趁势发起进攻,双方短兵相接,很快乔维纳佐伯爵率领的诺曼人右翼就溃散开始向海滩逃去。失去了侧翼的保护,诺曼人的骑兵很快暴露在敌人的攻击下。一支由从英格兰逃出来的盎格鲁-撒克逊人组成的瓦良吉卫队,带着对北方诺曼人的怒火,挥舞着巨斧砍进了这些南方诺曼人的阵中,简直是要在这新的战场上给自己的同胞复仇,许多军马很快倒在了血泊之中。但是这支部队太过深入敌阵,很快被吉斯卡尔的长矛手包围,在四面八方十字弩的射击下损失惨重,不得不退入一座教堂中避难。诺曼人并没有打算就此放过教堂里的敌人,但又忌惮对方的勇猛,于是索性放了一把火烧死了所有人。
与此同时,吉斯卡尔的军队逐渐稳住阵脚,开始发起反攻。而拜占庭松散的联盟军,人心各异的问题在接战后很快就暴露了出来。诺曼左翼在博希蒙德的带领下,反过来包围了拜占庭的军队。尽管拜占庭的将军突围了出来,但是再也没能重组阵线。而塞尔维亚国王根本就没投入战斗,见势不好直接领军溜之大吉了。有了这样的先例,阿莱克修斯从罗姆苏丹苏莱曼那里借的部队很快也跑了。拜占庭这边右翼溃散,左翼则跑去追击,两边先后都与中军脱节了。而这样就带来一个问题,阿莱克修斯一下就直接暴露在诺曼人的攻击下了。吉斯卡尔当然不可能放过这样的好机会,马上命令重骑冲击阿莱克修斯的中军。尽管拜皇也是久经沙场的老将,但在如此劣势下也只能指挥亲卫队且战且退。而诺曼人的右翼,在退到海岸后又被吉斯卡尔的夫人呵住,随后重新投入了战斗。结果阿莱克修斯彻底输了这场战役,在撤退中还身受重伤,一直逃到马其顿才止住颓势。一周后,吉斯卡尔进入了都拉斯,同时也是叩开了整个希腊北部的大门。随后他率军继续向君堡前进,到达马其顿后,当地几乎没做什么抵抗就向他投降了。吉斯卡尔十分兴奋,宣称圣诞节前就能进入君堡,将与军队在君堡的教堂里欢度圣诞。
五、返回后院忙灭火,古稀再战终成恨
除了军事上的胜利,吉斯卡尔同时也展开了外交手段,把手下伯爵的女儿许给了投降的塞尔维亚国王。不过真要论外交手段,他还是比不过拜占庭的老狐狸们。阿莱克修斯一面派人向德意志国王海因里希四世求助,这在前篇里已经提过,毕竟此时教宗和诺曼人走的比较近,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另一方面,拜皇也没有忘了南意的拜占庭遗族,他贿赂南意的贵族起事,造成诺曼人后方的不稳定。这些做法确实给吉斯卡尔带来了很大的麻烦,他一度陷入进退两难的处境。如果继续进兵,君堡的抵抗比预计的要顽强,日久后方一旦失控则满盘皆输。但是如果此时退兵,在拜占庭取得的成果又很可能付诸东流。
在南意老家不断叛乱、同时教宗格里高利七世不断求援的情况下,吉斯卡尔在犹豫了一个冬天后,终于做出了自己的决定。他还是选择首先返回阿普利亚稳定自己的根据地,将拜占庭的远征军交给了自己和前妻的长子博希蒙德继续巩固战果。吉斯卡尔对没能彻底占领君堡十分不甘心,总念着尽快平定南意后返回希腊,不过事情并没有那么容易。
等吉斯卡尔回到意大利后,马上发现自己要面对的情况,比预想的要困难得多。他的军马大部分留在拜占庭了,面对这一波贵族反叛,手上可用的兵力却不多。而罗马在教宗的控制下,虽然还能坚持,但也摇摇欲坠,随时都可能被海因里希攻破。吉斯卡尔这时候也顾不上盟友的求援,稳定自己的地盘已经占用了他全部的精力。直到1083年6月罗马城破,教宗退守圣天使堡,吉斯卡尔也顾不上北上支援。
又过了将近1年,吉斯卡尔才重整了南意的军力。虽然老家稳定了,但其他方向几乎没有好消息。东边拜占庭方向,虽然博希蒙德像他父亲一样英勇善战,击退了拜皇的几波军队。但小伙子毕竟还是年轻少经验,也压不住父亲的一些老部下。而且博希蒙德还中计被阿莱克修斯偷了大本营,灰溜溜地逃回了意大利,诺曼人在东方也仅剩下海岸边的几个据点还在掌控中。北边罗马方向,德王海因里希四世刚刚加冕罗马皇帝,风光正盛,还不时到边境来旅游一趟。面对两边的敌人,吉斯卡尔必须决定下一步的行动。北边是和自己还没有实质性冲突,但把盟友打成孙子的德皇。东边是和自己直接交锋,目前僵持不下的拜皇。而且如果吉斯卡尔不尽快返回希腊,可能将会永远失去进攻的机会。权衡之下,银狐认为如果教宗一旦被废除,那么许诺自己的头衔和权益也将失去合法性。于是吉斯卡尔集结军队首先北上罗马,解决枕边的威胁。
吉斯卡尔重新集结了部队,并来自西西里等地的雇佣军,意图为教宗格里高利七世解围。而他的对手海因里希在得到自己想要的加冕仪式后,并没打算为了这座城市死拼。德皇直接将军马北撤,将罗马城还给了罗马人民,并建议他们尽可能自己守城。于是吉斯卡尔并没有跟德皇交锋,就进入了罗马。不过这并不代表他没有遭到抵抗,由于银狐的手下和雇佣军劫掠了这座西方的巨城,罗马人民奋起反抗,局势很快失去了控制,四处起火。而劫掠过后诺曼人也舍弃了这座古都,带着教宗格里高利七世南下返回阿普利亚。
解除北边的威胁后,已是70岁高龄的吉斯卡尔,在入冬前再次亲自领军发动了对拜占庭的远征。挡在他面前的第一道防线,仍然是威尼斯的海军。在费大力气逆转突破威尼斯的封锁后,诺曼人的军队终于再次登陆科孚岛,并建立营地过冬。然而毕竟希腊这块地常年在流行病上显示是红色的,很快伤寒袭击了诺曼人,军队出现了大量伤亡。年逾古稀的吉斯卡尔同样没有逃过疾病的侵袭,高热放倒了这个战场上的强人。不久后这个在地中海搅起无尽风云的老人,带着遗憾永远合上了双眼。
吉斯卡尔死后葬入了奥特维尔家族墓地,虽然他并不是奥特维尔家在意大利的开创者,也不是后来家族建国的开国君主,甚至他自己的后代很快就被西西里的罗杰一支抢了阿普利亚和卡拉布里亚的爵位。但是吉斯卡尔的统治,使得包括奥特维尔家在内的诺曼人在南意大利和西西里站稳脚跟,为日后罗杰二世加冕西西里国王奠定了基础。正是他的能征善战,使得诺曼人的政权在强敌环绕的地中海中心占据了一席之地,成了南欧一个时代的恐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