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Strongart教授:非科学可以有科学的目标吗

2022-03-01 13:27 作者:Strongart教授  | 我要投稿

  最近看林定夷教授的科学哲学视频,感觉有点启发意义,其中提到林教授关于科学目标的三要素模型,似乎是挑不出什么毛病,但总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太满意。后来一想,原来非科学(比如宗教)似乎也满足这样的模型,下面Strongart教授就来仔细考察一下。

  简单来说,林教授的三要素模型是:

  1)科学理论要能够与经验匹配。

  2)科学要求逻辑自洽,理论尽可能的统一简单。

  3)科学理论要在总体上实用。

  我们来考察一下宗教,它在一定意义上也是与经验匹配的。为什么大自然会设计得如此巧妙,正好可以人类得以存在?为什么人类的大脑有这么巧妙的结构,以致于能够装载很多的先天观念?对此,基督教会说是上帝设计好的,但在进化论出现之前,科学基本上无法解释,即便是有了进化论,能不能有满意的解释也还不好说。有人也许会说,科学的解释更深一层,但作为科学目标而言,这里只是要求匹配,恐怕就有点不够分量了。此外,除了认知经验之外,我们还有道德经验,对此宗教的匹配性,似乎要更胜一筹。

  对于理论的简单性,基督教似乎是做得最好的,其教义可以说是非常简单,只要相信“上帝创造世界”就行了。神父大都专门受过逻辑训练,自洽性是可以保证的,就是有时候会出现逻辑循环,但这在科学上也是难以避免的,有的是隐藏的循环暂时没有发现,还有像“人择原理”就是故意提出来的循环解释。总而言之,宗教与科学相比,在深刻性上肯定是不够的,但比简单却是它们更简单,不然怎么能够让普通人接受呢?

  对于整体上的有用性,宗教也不比科学差多少。有句话叫做“宗教是精神的鸦片”,在安抚人心方面,宗教就会比科学更有效果。实际上,对于纯粹的科学而言,有用只是一个剩余价值。人们通常认为科学技术有用,其实有用的主要是后面的技术,科学只是顺便为它提供一个大背景。有人粗糙的把宗教等同于精神,科学等同于物质,至少可以表明,科学即便是加上技术,在有用性上最多就是与宗教平分秋色。

  这样一来,我们似乎看到一个尴尬的局面,作为科学目标的三要素,宗教似乎还要更胜一筹。对此,我们是不是可以引入划界问题的结论呢?请看林教授给出的科学区别于非科学的三大特征:

  1)可检验性。

  2)理性的怀疑主义和批判精神。

  3)进步性。

  遗憾的是,特征1)与三要素模型的第一条类似;特征2)思想层面上的东西,作为目标而言就太抽象了;而特征3)则是结果的概括,其解释还得回到前面的说法。因此,至少是这里的划界问题,并不足以用来补充科学的目标。

  当然,我们还可以有另一种解释,就是把科学目标作为一种求知的精神,非科学同样也可以遵循这样的目标向科学靠拢。比如在基督教的教义中,只要把宇宙大爆炸解释成上帝创造世界,剩下来对经验世界的解释都可以全部归给科学,这就相当于在欧式空间中添加无穷远点做个单点紧化。


  思考题:哲学是否满足林定夷教授的科学目标三要素模型?   


Strongart教授:非科学可以有科学的目标吗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