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2023年中国汽车动力锂电池行业发展环境、供需态势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

2023-07-13 11:28 作者:会吐泡泡的鱼888  | 我要投稿

为方便行业人士或投资者更进一步了解汽车动力锂电池行业现状与前景,咨询特推出2023-2029年中国汽车动力锂电池行业市场行情监测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对中国汽车动力锂电池市场做出全面梳理和深入分析,是智研咨询多年连续追踪、实地走访、调研和分析成果的呈现。

 

为确保汽车动力锂电池行业数据精准性以及内容的可参考价值,智研咨询研究团队通过上市公司年报、厂家调研、经销商座谈、专家验证等多渠道开展数据采集工作,并对数据进行多维度分析,以求深度剖析行业各个领域,使从业者能够从多种维度、多个侧面综合了解2022年汽车动力锂电池行业的发展态势,以及创新前沿热点,进而赋能汽车动力锂电池从业者抢跑转型赛道。

 

汽车动力锂电池是一种用于驱动电动车辆的高能量密度电池。它使用锂离子在正、负电极之间进行充放电过程来储存和释放能量。相比传统的铅酸和镍氢电池,汽车动力锂电池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更长的寿命和更好的性能表现。

 

汽车动力锂电池通常由多个锂离子电池单体组成,这些单体被串联和并联在一起以提供更大的电压和容量。常见的锂电池类型包括锂铁磷酸(LiFePO4)、锂镍锰钴酸(LiNiMnCoO2)、锂镍钴铝酸(LiNiCoAlO2)等。

 

中国汽车动力锂电池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并且在全球范围内占据重要地位,随着中国政府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推动了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如补贴和减免税政策,促进了新能源汽车的销售。这进一步推动了汽车动力锂电池市场的扩大。根据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汽车动力锂电池市场规模约为3089.9亿元,产值约为4055.4亿元,但均价呈现下降态势,汽车动力锂电池的成本不断下降带动均价也呈现下降态势,2022年中国汽车动力锂电池均价约为1.08元/Wh。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和消费者对绿色出行的需求增加,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在中国迅速增长。汽车动力锂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因此市场对汽车动力锂电池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推动了产量的增长。另一方面,中国的汽车动力锂电池制造商在技术研发和创新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他们不断提升电池的能量密度、循环寿命和安全性等性能指标,并降低生产成本。这些技术进步和成本优势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和产能,从而推动汽车动力锂电池产量的增长。根据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锂电池产量约为375.5 GWh,装机量约为286.1 GWh。市场中磷酸铁锂电池占据了一半以上的份额,占比为51.65%,其次为三元锂电池,占比为 48.10%。

 

动力电池市场集中度整体呈现出极为明显的上升态势,宁德时代在产能、产量与配套装机规模上具有最大优势,比亚迪凭借全产业链一体化模式与先进的刀片电池技术,占比也有明显的增长。中创新航凭借低价策略快速抢占市场,份额大幅提升,但也面临着专利诉讼,盈利能力较低的挑战。宁德时代占比为52.1%。作为全球最大的动力锂电池制造商之一,宁德时代在中国市场具有很大影响力。公司的产品广泛应用于各类电动车型,并且积极开展与汽车制造商的合作。根据公司年报显示,2022年宁德时代动力电池系统收入爆发性增长,收入为2365.93亿元。

 

创新技术发展:随着电动汽车市场不断扩大,对动力锂电池的性能和安全性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未来,中国的动力锂电池行业将加大研发和创新力度,推动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技术的应用,以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续航里程和快速充电能力。

 

工艺生产的提升:中国的锂电池制造工艺也将得到进一步优化和提升。生产效率和良率将得到提高,降低成本,提高产能和质量,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

 

产业链整合与竞争加剧:中国政府正鼓励锂电池产业链的整合,以实现规模效益和资源优化。未来,行业将更加竞争,领先企业将继续扩大产能,并通过技术升级不断提升竞争力。

 

提高产品质量与安全性:高质量和安全的动力电池是电动汽车市场发展的关键。中国的锂电池企业将进一步加强产品质量控制和安全监管,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国际化发展:中国的锂电池企业将加大在全球范围内的市场拓展和投资布局。通过跨国合作和海外工厂建设,他们将进一步提高全球市场份额,加强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总的来说,中国的汽车动力锂电池行业将以高质量产品、技术创新和国际化发展为主要趋势,持续推动中国电动汽车市场的发展。

 

2023-2029年中国汽车动力锂电池行业市场行情监测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是智研咨询重要成果,是智研咨询引领行业变革、寄情行业、践行使命的有力体现,更是汽车动力锂电池领域从业者把脉行业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智研咨询已经形成一套完整、立体的智库体系,多年来服务政府、企业、金融机构等,提供科技、咨询、教育、生态、资本等服务。

 

数据说明:

1:本报告核心数据更新至2022年12月,以中国大陆地区数据为主;预测区间涵盖2023-2029年,数据内容涉及汽车动力锂电池产品产量、行业产值、装机量、市场规模、产品价格等。

2:除一手调研信息和数据外,国家统计局、行业协会、上市公司公开报告(招股说明书、转让说明书、年版、问询报告等)等权威数据源亦共同构成本报告的数据来源。一手资料来源于研究团队对行业内重点企业访谈获取的一手信息数据,主要采访对象有企业高管、行业专家、技术负责人、下游客户、分销商、代理商、经销商以及上游原料供应商等;二手资料来源主要包括全球范围相关行业新闻、公司年报、非盈利性组织、行业协会、政府机构及第三方数据库等。

3:报告核心数据基于公司严格的数据采集、筛选、加工、分析体系以及自主测算模型,确保统计数据的准确可靠。

4:本报告所采用的数据均来自合规渠道,分析逻辑基于智研团队的专业理解,清晰准确地反映了分析师的研究观点。

 

报告目录框架:

 

第一章 中国汽车动力锂电池市场分析

第一节 中国汽车动力锂电池产业政策分析

第二节 中国汽车动力锂电池企业数量分析

第三节 中国汽车动力锂电池总体市场分析

第四节 中国汽车动力锂电池市场发展分析

第五节 新能源客车市场发展分析

第六节 新能源专用车市场发展分析

 

第二章 中国汽车动力锂电池行业分析

第一节 中国动力锂电池产业概况

第二节 汽车动力锂电池对动力电池性能要求

第三节 动力锂电池企业关键材料供应分析

第四节 动力锂电池行业主要发展阻碍

第五节 动力锂电池回收及二次利用分析

第六节 中国动力锂电池技术发展趋势

 

第三章 中国汽车动力锂电池市场分析

第一节 汽车动力锂电池动力电池市场规模及特征

第二节 中国乘用车动力锂电池竞争格局分析

第三节 中国乘用车动力锂电池供应关系

第四节 中国汽车动力锂电池行业发展趋势

 

第四章 中国新能源商用车动力锂电池市场分析

第一节 新能源商用车动力电池市场规模及特征

第二节 中国主要客车企业锂电池供应关系

第三节 中国客车用动力锂电池价格分析

 

第五章 中国汽车动力锂电池重点企业分析

第一节 深圳市拓邦锂电池有限公司

第二节 深圳市比亚迪锂电池有限公司

第三节 国轩高科股份有限公司

第四节 安徽省力霸动力锂电池科技有限公司

第五节 山东威能环保电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第六节 深圳市慧通天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第六章 中国动力BMS行业分析

第一节 动力锂电池BMS竞争格局分析

第二节 动力锂电池BMS上下游客户及供应关系分析

第三节 国内主要动力BMS企业分析

 

第七章 中国汽车动力锂电池行业投资分析

第一节 中国汽车动力锂电池行业投资机会

第二节 中国汽车动力锂电池行业投资风险

 

图表目录:部分

图表1:2013-2022年我国汽车动力锂电池产值及规模统计图

图表2:2020-2022年我国汽车动力锂电池市场主要厂商装车量统计

图表3:2013-2022年中国汽车动力锂电池市场规模走势

图表4:2022年国内动力电池企业装车量前十名

图表5:2020-2022年中国动力电池细分产品结构占比(按封装形式)

图表6:2015-2022年中国碳酸锂市场规模

图表7:2022年中国锂电隔膜市场格局

图表8:2022年中国湿法隔膜及干法隔膜市场格局

图表9:2016-2022年中国乘用车动力锂电池装机量

图表10:2022年国内新能源乘用车动力锂电池装机量

图表11:2016-2022年中国新能源客车动力电池装机量

图表12:2015-2022年中国碳酸锂需求量情况

图表13:2013-2022年中国汽车动力锂电池行业产销量情况

图表14:2014-2022年我国汽车电池管理系统(BMS)需求总量统计

图表15:2014-2022年我国汽车电池管理系统(BMS)市场规模统计

图表16:2022年乘用车BMS装机量份额

 

咨询作为中国产业咨询领域领导品牌,以“用信息驱动产业发展,为企业投资决策赋能”为品牌理念。公司融合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方法,用自主研发算法,结合行业交叉大数据,通过多元化分析,挖掘定量数据背后根因,剖析定性内容背后逻辑,客观真实地阐述行业现状,审慎地预测行业未来发展趋势,为客户提供专业的行业分析、市场研究、数据洞察、战略咨询及相关解决方案,助力客户提升认知水平、盈利能力和综合竞争力。主要服务包含精品行报告专项定制月度专题报告商业计划书产业规划等。提供周报/月报/季报/年报等定期报告和定制数据,内容涵盖政策监测、企业动态、行业数据、产品价格变化、投融资概览、市场机遇及风险分析等。

2023年中国汽车动力锂电池行业发展环境、供需态势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