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无所依】精彩剧情的镜头后,竟隐藏着一位神秘赢家

序
今天是六一儿童节。所以,我来做《老无所依》的电影鉴赏了。
我认为研究一部电影究竟要表达什么固然重要,但如果这种注重“表达”,脱离了电影故事本身的分析,或许会使有些解读,变得“过度”。所以,这篇分析,大概是对原本《老无所依》一些细节本身的分析,以及我个人的想法。
当然,在看这些故事片段时,你能产生一些属于自己的想法,这才是最重要的。
顺带一提,经过系统的剧情梳理,我发现了一条惊天大暗线。崇拜自己一分钟。
关于电影的内核。
作为一名在中国土生土长的普通人民群众,我实在难以跳脱出中国比较安稳的治安环境,去思考这部电影的精神内核。电影中的年轻人,陷入金钱崇拜与道德沦丧。而我们这代中青年,有不少却是陷入对“未来”的迷茫。
照理说,如果无法认同一部作品的精神内核,那我似乎不必前来特意评价这部影片。因为我本不是个特意来抨击一部大众认可的作品,来彰显自己与众不同的人。何况不同国家有不同的文化,彼此尊重就好,实在没必要强行互相理解。
我来写它,只是因为它故事中对“细节”的把控,太过真实。我相信有许多许多的人,喜欢这部影片也是喜欢他的“细节”与恐怖的“真实感”。
能看见猎人与杀手两个人在一个本是“稀松平常”的故事里斗智斗勇,将这个几句话就能讲完的故事,演绎得精彩绝伦。那实在是一件十分过瘾的事。
这部电影的特点,就是没有对主人公的行为进行任何台词上的叙述,他们的采取行动的做法,都在于对环境细节的观察,与脑内生成的判断。而作为没有像猎人与杀手那样极高智商的大多数观众,则需要通过事情的结果,去回推他们行动的逻辑,这使得大多数观众,至少要观看两遍以上的电影,才能明白,到底发生了什么。
猎人莫斯为何会失败

故事的起源要从猎人一枪打空,并没有射中那头鹿开始。从捡起子弹这个动作,就能看出猎人是个十分谨慎的人,弹壳不仅能暴露他的行踪,也能暴露他使用的是什么枪械。
这里从他的习惯,就已暗示了他曾是越战老兵的身份。

而他周密的准备,长久的瞄准,一枪射击,却什么也没得到。鹿群向远奔走,使猎人不得不去追寻新的猎物。或许,从这里,就暗示了猎人最终将竹篮打水一场空。

通过一条逃走受伤的狗,猎人发现了毒枭的火并现场。又通过现场毒品还在,却没有钱箱。推断出有活人将钱带离了现场,他想象假如自己是那个人,该选择如何逃离这个地方。会在哪里隐蔽。

最后,找到了一箱美金。这种找寻方式,和第二名也参与过越战的杀手 卡森如出一辙。卡森,正是通过推断猎人在身受重伤时,会用什么方式藏匿那一箱钱,来推断出他当时只能借由栏杆将箱子丢出去。

第一根杆子外是河岸。第二根杆子外,他便搜索到了那一箱钱。
拉回主线。在获得那一箱钱后,由于这是笔飞来横财,使猎人夜不能寐,他想起那个在车里向他求水的墨西哥毒贩,为了补偿自己内心的不安,决定去给他送水。
正是这次“良心”决定,让他踏上了不归路。

在我观看这个片子时,有一些误导类弹幕。他们因为知道追踪器的存在,认为猎人如果没回去的话,夫妻两人会死的更快。

但如果仔细观看过影片,我们会知道,这个追踪器并非是我们现代科技的GPS定位。而是那种,当接收器与追踪器达到一定范围内,会产生响动类的追踪设备。

形象一点的描述,就像是塞尔达旷野之息里,希卡之石上的神庙探测装置。它会随着你靠近一直响,但不会告诉你这个东西在哪里。
真正使他暴露的,是他开往火并现场的卡车。

这辆卡车,使警匪双方,追溯到拿走这笔钱财的,就是猎人本人。而使他遭到了追杀。
一定要注意一个关键线索。这里炸爆猎人车胎的是墨西哥人。

在杀手安东询问其他两人,谁扎爆了他的车胎时,电影中的美国帮也对此给予了答复。
假设路线:
倘若猎人心安理得的吞下这笔美金。只要他有空翻一翻追踪器,并将其摧毁掉。就没有后续那么多的故事了。拥有“人性”,是导致后续麻烦事的最重要原因。
猎人在整个故事里,可以说是操作拉满,胆大心细的代表。

名场景1:面对追杀者放出的猎犬,他能先清理手枪和子弹,避免哑弹或是炸膛(枪械原理我不太懂)。在狗扑杀向他时,才极限将其击杀。

名场景2:通过窗帘的变化,意识到自己租住的房间已经被潜入了。给司机大额钞票令其躲过了危险。

名场景3:与杀手安东,在旅馆内生死对决。两人拼的就是细节。
他安排前台通知一切异动,安东杀了前台。
他夜半发现事情不对,找到了“追踪器”,给前台打电话没人接,发现异常拿枪守在门口,盯着门下的光源。看到影子后,轻轻扣下扳机。
听到扳机声,安东就把走廊的灯关掉。
猎人被飞来的门锁砸伤时,跳窗逃走,却选择折返回旅馆,避免成为活靶子,反身拦车准备逃走。
杀手就狙杀了司机。
猎人副驾驶开车,撞到别的车后,下车关门,迫使杀手检查。

但杀手在黑夜里通过猎人的血迹,就判断出了对手伏击的方向。这次,虽然他反应飞快,腿部还是结结实实地中了一枪。
至此,全片最精彩的一场对决结束。
猎人身负重伤,以高价买来了一身墨西哥青年的衣服与啤酒,将皮箱藏匿好后,伪装成醉汉,从美国的边境溜到了墨西哥,然后被送到医院,暂时得救。
所谓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虽然猎人机关算尽,但在最后还是难逃死亡的命运。
当他想与卡森合作,却发现卡森已死,最终只有选择独自面对安东。
谁知竟遭到了飞来横祸......
他的失败,就在于他不是个纯粹的恶人。因为难以心安,所以要去给墨西哥佬送水。暴露了自己的行踪。

因为割舍不掉妻子,妻子又不肯放下自己得了癌症的母亲,而正是多话的岳母,向墨西哥帮透露了莫斯的行踪,最终在突袭中惨死。他的岳母存在的意义,似乎就是要坑死自己的女婿。因为当莫斯去世不久后,岳母也因癌症去世了。

杀手安东为何令人感到恐怖

安东,一个纯粹的变态杀手。与坏的不彻底的猎人莫斯,有着鲜明的对比。
有不少人觉得安东尊重“原则”。

连卡森都是这样评价他的。但卡森的话,似乎只是对自己的心理安慰。

安东对于规则的看法,应该是这样的。他最后遵守交通规则,结果被闯红灯的车撞。正是他曾说过的话,对他自己的嘲讽。一个自认为可以掌控他人生死的杀手,有时连自己的生死斗掌握不了。这样的安排不可谓不妙。
在我看来,这位杀手是否杀人,并非是基于他那套抛硬币的规则,他之所以抛硬币,只是面前的人可杀可不杀,他抛硬币,只是看是要杀着玩,还是留下对方一条命而已。
如果说杀死同来的杀手,可以解释为他想独吞那笔钱。杀死他的老板,是因为他派了别的杀手不信任他。

那么杀死主动停车帮他给熄火的车重新发动起来的那位养鸡农夫,则是全然没有道理的。

如果说不杀死不透露猎人莫斯信息的女人,是基于她坚守原则(实际上,是身旁有抽水马桶声,居民区杀人,可能很难脱身)。那么莫斯女友不猜硬币,说出:“是你杀人,而不是硬币杀人。”岂不是也是在坚持自己的原则?

他要杀死这位店主,只是因为注重细节的他,担心这位店主泄露了他的信息。而在发现他是个入赘的懦弱废物后,才产生了可杀可不杀的想法。
毕竟经历过威胁(我知道你住在哪里),恐吓后。他也不敢说出什么多余的信息了。
杀手安东为何会让人感觉到恐怖?明明影视作品中有许多杀人比他还多,出手比他还凶猛的角色。
比如这个杀手不太冷里的里昂。比如急速追杀里的基努里维斯。
那些人为什么给人产生的感觉反而是“帅”、“酷”而不是恐怖?
这可能源于安东杀人的对象,并非仅仅是强者,而是“任何人”,无论是黑帮的大佬,还是你我这样的普通人,他杀死对方全部是因为自己的喜好。
正是这种切身的恐惧,让许多人愿意研究安东杀人的规律,仿佛在想象,如果自己真的遇到这位变态杀手,应该如何做,才能逃过一劫。
当你面对安东时,唯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先出手杀死他。这样,至少在被他杀死前,你或许还能对他造成一点伤害。但,正常人,当然是有道德束缚的。
他们通常会想:“我并没有冒犯到他,他应该不会对我如何吧?”
就像猎人莫斯,在不知道安东的大名时,甚至还能用枪击穿对方的大腿。
但是知道了这个人的变态恐怖后,则开始寻求与卡森的合作了。
就因为面对这个变态杀人狂时,拥有这种侥幸心理,所以他们都死了。而正因为安东是个杀人毫无心理障碍的人,才有那么多人会轻易地载在他的手上。

这就像吉良吉影在杜王町潜伏杀人十五年,仍没被人发现。他和安东的共同特点,就是杀人完全没有心理障碍。

安东杀人时,是以摧毁对方为目标。为了达成这个目的,他不在乎自己会受到伤害。就像开局勒死警察时,他的手腕已被勒出了血痕。
就像后来本来没有必要杀死莫斯的老婆,他仍是不辞辛苦守约赶来。
当然,单纯凭借这种疯狂,他也解决不了这么多人。他对细节的把控,也可谓十分刁钻。
譬如进入138房间,杀死三个追杀莫斯的墨西哥佬前,他先到空房间测量了木板的厚度,看看子弹是否能贯穿,观察了房间的结构。关闭探测器避免他发出声响,又脱掉了靴子,尽可能的做到无声移动。

而正是细致入微的观察,让他发现了猎人莫斯“一屋藏箱子,另一屋套走”的手段。(这一方法虽然已被安东发现,但是莫斯本人是不知道的,所以在新的旅馆他用了同样的方法。)
当安东返回莫斯被杀的房间里时,便用硬币扭开了通风管道,最终取走了那一箱现金。

暗线
不知道你看完整个电影有没有产生如下几个疑问。
墨西哥人为什么会找到男主?
那一车毒品去哪里了?
追杀男主的究竟有几波人?
这几个问题,如果保持着较为僵化的思维模式,便很难将其理顺清楚。
我们要从几个点细致入微的看看这几方势力究竟是从哪里来,采取的什么行动。
首先,故事开始便是火并结束的现场。无论是毒品,还是美金,都全部离现场不远。
场中唯一的活口,是运送毒品的墨西哥人 要水哥。
通过前文我们已经知道,男主回来送水时,发现并追杀男主的是墨西哥人。
你发现一个问题没有,男主回来送水时,要水的墨西哥人,已经被爆头了。从窗外开枪爆头。

你想,如果是墨西哥帮先到达这个地点,他们会不会用这种方式,杀死己方唯一的活口?
也就是说,在墨西哥帮赶来之前,已经有人提前来过这里,对渴望水喝的要水哥,对着脑门就是一发子弹。灭口后,劫持走了毒品。
难道,是美国帮这边捷足先登了吗?

绝对不是。因为在美国老板,找来卡森时,曾表示那个脱缰的野马,让我们没拿到钱,而对方也没拿到货。也就是说,货也并不在老板一方的手里。所以老板一方并没有先到。
这句台词信息量非常非常大。要知道,发射器是老板的,那一箱钱也是老板的。而货(毒品)则是墨西哥黑帮的。老板在这里不仅关心自己的钱,也关心墨西哥人的货......
联想到精准找到138房间的三个墨西哥佬,他们肯定也是有发射器的。

你想想安东这么聪明的人,他为什么在追踪莫斯这件事上,进度会比三个墨西哥人低?
再追溯到一开始的镜头。

美国老板雇佣的杀手三人组(包括安东),追溯到了莫斯的卡车。但是最先发现莫斯卡车的明显是墨西哥人。
所以,我们这里,可以合理推断出。美国老板已经和墨西哥佬停火,达成临时合作了。
因为在他们眼中,回头的莫斯是来清理战场,拿剩下来的“货”的。也就是说,在墨西哥人眼中,莫斯并不是来送水的,而是他拿走了钱和货。是他们共同的敌人。而墨西哥人一直留守在火并的战场,就是为了抓住回来继续拿“货”的人。

在后来,警长的镜头中,我们可以看见,原来装“货”的车,已经被搬空了。
而真正看透莫斯只是路过的,并非是什么帮派人物这一点的人,只有一个。

那就是洞察力极强的卡森。他通过与莫斯的对话,观察出了莫斯的真正身份,也察觉到了他不过是个偶尔路过的人,并非是职业杀手。
这也是促使两人进行合作的重要原因。
至于盗走毒品的人,应该是第二个类似猎人莫斯的人。
只不过他更加心狠手辣,且毫无心理负担。在这群人打得轻则伤病,重则丧命时。他已盗走了所有的货,只是他的命运后来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那就是电影并没有表现的了。
老警长那条线,要表现什么我这里就不重复分析了。
只说一点老警长和莫斯妻子提及杀牛的气枪这一点。
我想老警长提起这个枪,是与之前的路边杀人案有关的。他在潜意识里已经察觉到这种枪与弹开的锁,被杀人的人有着若即若离的关联。
只是他还没有讲这些联系在一起。
其实我们平时生活里也是这样,脑子里偶尔会冒出一些有趣的想法。但是追溯这想法的来源时,却想不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