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特酒:名酒来清江,嫩色如新鹅
江西省樟树市,西临赣江,东靠阁皂山,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为樟树市酿酒业的发展提供优越条件,该地酿酒历史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殷商时代,这一点在筑卫城遗址、吴城遗址中发掘的精美酒器得到印证。四特酒便发源与此。
回溯历史,商灭夏后,被夏王朝欺压多年的吴人部落想举办一场盛大的祭祖仪式,吴王下达命令要酿造出上等美酒,寻访先祖遗迹找到“酿酒图谱”,酿酒师傅根据“酿酒图谱”的方法,选用樟树阁皂山的九龙泉水和当地的优质稻米,经过九九八十一天酿出了甘醇的美酒。
祭祀仪式上,吴王携部落子民杀四头健壮的公牛,以美酒祭祀先祖神灵。酿酒官问吴王这个酒取什么名字,吴王回答,“此酒和四特同等珍贵,就叫‘四特’吧!”古时候,健壮的公牛称为“特”,四特酒因此得名。
时至今日,樟树市还流传着“一樽酒价值四头牛”的民间传说。经历历朝历代,樟树市酿酒业不断发展,南宋诗人陆游曾写道“名酒来清江,嫩色如新鹅”,樟树市原名清江县;明朝时期,世界第一部农业和手工综合著作《天工开物》详细记录了“四特土烧”的工艺。
四特酒在清朝得到飞跃性发展。当时的樟树酿酒业十分兴盛,酿酒作坊达到数十家,其中有个叫“娄源隆”的酒坊,凭借对酿酒技艺的不断改进,生意越来越好,在整个樟树首屈一指。
然而,这个时候四特酒并不是酒的品牌名字,而是樟树大多数酒坊对白酒的统一叫法,各家酒坊四特酒的风格相差不大,难免也会出现以次充好的情况,市场上还出现了冒充“娄源隆”商号出售的四特酒。
面对这种情况,“娄源隆”在酒坛上贴上四个“特”字,表明是正宗的“四特酒”, 同时也是酒质特别好的意思。从此,“娄源隆”的四特酒越卖越好,还在外地开了分店。
后来经历战火硝烟,“娄源隆”的销量受到很大影响,但四特酒的酿造工艺保存了下来。1952年,为挖掘和恢复传统名产四特酒,樟树市国营烟酒专卖公司成立,对“娄源隆”实行赎买政策,筹建了樟树酒厂,1983年更名为江西樟树四特酒厂,2005年改制为四特酒有限责任公司。
现在四特酒的“特”,更多的和其香型息息相关。1988年,由全国著名白酒专家周恒刚、沈怡芳等组成的专家组在考察四特酒的生产工艺后,总结“四特”之“特”在于“整粒大米为原料,大曲面麸加酒糟,红褚条石垒酒窖,三型具备犹不靠”(三型指酱、浓、清型),并确认四特酒香型属于“特香型”。
从最初的“健壮的公牛”,到寓意酒质特别好,再到现在代表“特香型”,四特酒的“特”字不断演变和进化的过程,也是四特酒发展壮大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