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思圣贤·洛阳范园谒墓记(2016)

文】:白華金刚范辰帆/范仲淹第34世孙(本文为亲历原创游记,首次发表于“恒有风水论坛”,及后其他平台,转载请注明出处。)
2016丙申岁,九月一行,从郑州到开封再到登封嵩山及少林寺,后便马不停蹄地赶往洛阳伊川的范文正公墓,给老祖宗谒墓,作为他的第34代裔孙,履愿应志,饮水思源,也是应该的。此行具多层意义,也印证了不少历史克应。开篇前先让我们了解一下范仲淹不平凡的一生,以及他对中华民族后世的影响。
吕中曰:“先儒论宋朝人物,以范仲淹为第一。” 毛泽东曾说:“近代独服曾国藩,古代还佩服一位既能建功立业,又能传教后世的范仲淹;中国历史上有些知识分子是文武双全,不但能够下笔千言,且知兵善战,范仲淹就是这样的一个典型;范词介于婉约与豪放两派间,既苍凉又优美,使人不厌读。”老毛又言:“宋韩范并称,清曾左并称。然韩左办事之人也,范曾办事而兼传教之人也。”后又曾有主席说:所有党员领导干部,都应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再后又有主席说:“为官者,古以范仲淹为楷模,今以焦裕禄为榜样。”这些话,皆出自公开场合。苏轼:①出为名相,处为名贤;乐在人后,忧在人先。经天纬地,阙谥宜然,贤哉斯诣,轶后空前。②公在天圣中,居太夫人忧,则已有忧天下致太平之意,故为万言书以遗宰相,天下传诵。至用为将,擢为执政,考其平生所为,无出此书者。其于仁义礼乐,忠信孝弟,盖如饥渴之予饮食,欲须臾忘而不可得。如火之热,如水之湿,盖其天性有不得不然者。虽弄翰戏语,率然而作,必归于此。故天下信其诚,争师尊之。其实在研读两者宋词时,会觉得苏东坡有点老范的影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此千古名句广为后世传颂。这是最靠近佛家密宗思想境界的,可惜北宋唐密已失传于中土。现不少学者认为范仲淹此誓愿源于孟子。“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但一比较,明显后者高。也有不少学者说比范仲淹小42岁的苏轼继承并发展了范仲淹,但将苏轼的“享天下之利者,任天下之患;居天下之乐者,同天下之忧。”拿来一比较,还是前者高。如此,我们就不难理解一向板着脸孔的理学大师朱熹(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为何评价范仲淹时口满地说:“有史以来,天地间第一流人物!论我朝人物,当以范文正公为第一。”
详情见视频剪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