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FCM F4突击坦克,针对齐格菲防线研发,最后成了超重型坦克
二战前的法国在坦克工艺上造诣不浅,拥有自己的一套设计思想和作战理念,因此法国坦克的造型显得非常特别。在上世纪20年代后期,法国提起了重型坦克的研制计划,后来考虑到边界另一边正在修建的齐格菲防线,重型坦克的一支向突击坦克发展,预计未来将用于步坦协同作战,专门攻击防线上的坚固目标,这就是FCM F4突击坦克,不过这项研制计划后来走偏了,发展成了超过百吨的超重型坦克。

1937年,FCM工厂提出了一款FCM F4 VariantA重型坦克(其实根据法军的招标文件,它属于“突破性坦克”),该坦克整体结构和夏尔B1重型坦克很相似,就连武器配置都差不多。
坦克全重约45吨,使用两台300马力的V12引擎驱动,不知道为什么,法国设计师很喜欢将车体整个中后段都用于发动机舱,这样虽然给了发动机更好的工作环境,但是却挤占了战斗室和驾驶室的空间,FCM F4的结构也一样。

因为需要坦克在复杂的齐格菲防线作战,坦克的履带结构比较特别,它采用了近似于过肩履带的设计,弹簧悬挂+小直径负重轮,在履带触地段的前部还有一只履带悬空,平地行驶时不会触地,但是当坦克越障时它就能受力发挥作用,辅助越过障碍物。
坦克的驾驶室和战斗室都挤在车体前部大约只有1/3的空间内,主武器为一门车体前部安装的75毫米榴弹炮,主要用来轰击各种碉堡、土木工事等,它的瞄准工作由驾驶员完成。坦克的炮塔内安装一门47毫米反坦克炮,可以执行反装甲作战。早期版本拥有2挺辅助机枪。

在随后的设计变化中,这款突击坦克的整体结构不断发生变化,其重量也一路飙升,在B型中,坦克在原本旋转炮塔的后方又增加了一个额外的小型炮塔,里面******,坦克装甲方面有所加强,整体重量预计达到57吨。
C型坦克没有保留小炮塔,但是设计了一个新的主炮塔,加强了防御力;D型又将小炮塔重新装了上去,并且将机枪更换为47毫米炮。1937年10月,E型坦克计划又提出来了,它的设计就像是回到了一战时期,设计师给它安装了5挺机枪,可以全方位的射击。到了G型时,坦克重量已经加到了95吨,预计将在旋转炮塔内安装M1987式75毫米野战炮,炮塔尺寸扩大,拥有专业的炮手和装填手。

而在1938年时,最终的FCM F1型设计出现,该坦克的重量增加到150吨,是名副其实的超重型坦克,预计长度为10.5米,宽3.1米,高4.2米。坦克拥有前后两座方型炮塔,后方主炮塔位置更高、尺寸更大,安装在发动机舱上方,里面安装的是一门90毫米DCA主炮,前部小型副炮塔则安装一门SA37型47毫米炮;包括同轴机枪在内,坦克浑身上下拥有6挺辅助机枪。
防御力也足够强劲,车体正面装甲厚度为100毫米,车体两边负重轮外也有装甲板保护,其正面在二战前几乎能抵挡任何专业反坦克炮的攻击。坦克的动力系统采用两台雷诺KGM V12发动机,单台输出550马力。

按照法军的想法,一旦战事爆发,法军步兵将在FCM F1的带领下冲击齐格菲防线,坦克负责用火炮解决各类型的火力点,同时也可以担负起反坦克作战任务,至于专业的坦克大战则交给夏尔B1这类战斗坦克去执行。
然而当时FCM F1的研制工作进展缓慢,毕竟这样一款一百多吨的坦克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计算、验证,到二战法兰西战役爆发时只有一辆木质模型,德军的军事行动终止了研发工作,战役结束后没能恢复,让人奇怪的是一向对重型坦克情有独钟的元首居然没有对FCM F1产生兴趣,不知道是不是下级没有报告相关的信息。